阅读《微观尽头》,完成小题。
微观尽头
①今夜,在罗布泊的东方核子中心,人类将试图击破夸克。一个巨大的加速器被建在地下深处,它将赋予粒子难以想象的能量,在这种能量下,目前已知的物质最小单位——夸克,将可能被撞碎,人类也许能由此窥见物质世界最深层的秘密。
②世界上最杰出的两位物理学家正坐在控制大厅中,他们代表着两个不同学派。其中一位是美国人赫尔曼•琼斯,他认为夸克是物质的最小单位,不可能被击破;另一位是中国人丁仪,他认为物质无限可分。让人惊奇的是,这里居然还坐着一位名叫迪夏提的哈萨克族牧羊老人。原来,他的村庄就在核子中心加速器的圆周内,在昨天的野餐中,物理学家们吃了他的美味的烤全羊,餐后坚持把他请到这里来。物理学家们之所以这么做,一是为了感谢老人的热情款待;二是他们认为,这次实验是物理学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时刻,也是全人类值得纪念的伟大时刻,这一刻应该有一个最不懂物理学的人到场,代表普通人来见证这一切。
③加速器已经启动,中央大屏幕上的能量曲线像刚苏醒的蚯蚓一样懒洋洋地爬着,向标志着临界能量的红线升去,那就是击碎夸克所需的能量。
④“这么重要的实验,电视也不直播?”丁仪问。这位物理学家从北京到这儿一直身着一件蓝工作服,很容易被误认为是勤杂工。总工程师打开大厅一角的电视,电视中正转播着一场足球赛,观众座无虚席,人山人海。“丁博士,我们并非世界中心,实验结果出来后,能出一条三十秒的小新闻就不错了。”总工程师指指电视屏幕说。
⑤“真是不幸啊。”琼斯调侃地说,他一副颓废派打扮,头发老长,还不时从衣袋中掏出一个银制酒瓶喝一口,此刻他从衣袋里掏出了一张纸,在空中晃着,“先生们,这是我的遗书,如果夸克真的能被击破,那么,这个实验结束后,物质世界将不再有什么可以探索的秘密。物理学将在一个小时内完结!我是来迎接自己世界的末日的!我的物理学啊,你这个冷酷的情人,你已穷尽之后我如何活得下去!”
⑥丁仪很是不以为然:“这话以前就有人说过,但至今物理学也并没有结束,将来也永远不会结束。您很快就会看到,夸克将被击破,我们在通向未知世界的阶梯上又踏上了一级——我是来迎接自己世界的早晨的!”
⑦大屏幕上,能量曲线接近了那条红线……终于越过了红线,加速器中的粒子已获得了撞击夸克所需的能量,这是人类有史以来所获得的最高能量的粒子。撞击开始了,无数个传感器监测着实验进程,超级计算机将判断出是否发生了撞击夸克的事件,并进一步判断夸克是否被撞碎。人们在紧张地等待着。
⑧“哦,来自远方的朋友们,”迪夏提老人打破沉默,“十多年前,这些东西开始修建时我就在这里。我没有读过多少书,但我知道,你们这些世界上最有学问的人,在找世界上最小的沙粒。”
⑨“妙极了!”琼斯在听过翻译后叫起来,“他认为,”他指指丁仪,“沙粒要多小就有多小;而我认为,存在最小的沙粒,用最强有力的锤都不可能砸碎它。尊敬的迪夏提大爷,您认为我们谁对呢?”
⑩迪夏提在听完翻译后摇了摇头说:“我不知道,你们也不可能知道,世界万物究竟是怎么回事,凡人哪能搞清呢?从小,我就赶着羊群在无边的戈壁滩上寻找青草。多少个夜晚,我和羊群躺在野外,看着满天的星星,那些星星晶亮晶亮的啊,像姑娘黑发中的宝石。这时不用耳朵,而用心听,你就能听到一个声音,那声音充满天地之间,也许只有他才知道世界究竟是怎么回事。”
⑪就在这时,蜂鸣器刺耳地响了,这是发生夸克撞击事件的信号,人们都转向中央大屏幕,物理学的最后审判日到了,人类争论了三千年的问题马上就会有答案了。超级计算机的分析数据如洪水般在屏幕上涌出,两位物理学家马上发现事情不对,他们困惑地摇摇头——结果并没有显示夸克被撞碎,但也没有显示它保持完整,实验数据完全不可理解。
⑫突然,有人惊叫了一声,那是迪夏提,只有坐在窗边的他对大屏幕上的数据不感兴趣:“天啊,外面怎么啦,你们快过来看啊!”
⑬一片白光透进窗来,大厅中的人们不禁转身向窗外看去,他们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整个夜空变成了乳白色!人们冲出了大厅,外面,在广阔的戈壁之上,乳白色的苍穹发着柔和的白光,像一片牛奶海洋,地球仿佛处于一个巨大的白色蛋壳的中心!
⑭当人们的双眼适应了这些时,他们发现天空中有一群群小黑点,仔细观察了那些黑点的位置后,他们真要发疯了。“天啊,那些黑点……是星星!”迪夏提喊出了每个人都看到但又不敢相信的结论。
⑮震惊之中,有人注意到了那台正在转播球赛的电视,屏幕上的情形证明了他们不是在做梦:千里之外的体育场也笼罩在一片白光中,看台上的几万人都惊恐地仰望着天空……
⑯“我们早该想到的,这是宇宙的负片!”丁仪沉思片刻后说。
⑰琼斯也抬起头来,望着丁仪分析道:“我们一直向微观的深层走,当走到微观尽头时,就回到了整个宏观。加速器刚才击穿了物质最小的结构,于是其力量作用到最大的结构上,把整个宇宙反转了!”
⑱丁仪笑了笑,说:“琼斯博士,您可以活下去了,物理学没有完结,才刚刚开始,就像人类知道地球形状后,地理学刚刚开始一样。我们都错了,要说最接近事实的论述,其实倒是迪夏提大爷刚才所说的,宇宙之深奥之神奇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想象。”
⑲ “可现在怎么办?”总工程师问。
⑳“继续轰击靶标。”丁仪回答说。
(21) “你疯了?鬼知道第二次夸克撞击事件会产生什么效应,也许会造成宇宙坍缩或大爆炸!” 总工程师不免有些慌乱。
(22) “不会的!有过前面这次实验,我们知道下一次撞击会发生什么。”琼斯说。
(23)……
(根据刘慈欣《时间移民》改写)
在“撞击夸克”的实验过程中,人们的心情和物理学家的表现在发生着变化,阅读文章,填写表格。
迪夏提老人这一人物的设置在小说中有很多作用,请结合文章,就其中某一个作用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上同学们对这篇小说的主题有下面三种不同的理解,你更倾向于哪种?请写出你所倾向的那一项的序号,并结合文章说明理由。再向同学们提出一个问题,以引发大家对你所选主题的深入思考。
A.小说赞美了人类探索宇宙终极奥秘的勇气。
B.小说告诉读者,宇宙的深奥神奇远远超过人类的想象。
C.小说意在引发我们对“微观尽头,就回到了整个宏观”的思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记叙的,其中一共写了哪些事情,试加以分析并概括。
“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体会其中的含义。
阅读分析
他接着说:
“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贝多芬激动而又沉郁的情绪深深感染了来访者,客人不停地记下来。
命运加在贝多芬身上的不幸是将他的灵魂锁闭在磐石一样密不通风的“耳聋”之中。这犹如一座不见天日的囚室,牢牢地困住了他。不过,“聋”虽然带来了无可比拟的不幸和烦忧,却也带来了与人世的喧嚣相隔绝的安静。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
贝多芬留客人在他屋子里吃简便的晚餐。在晚餐桌上说起他往昔的许多故事,包括他在童年时跟海顿和巴赫学习时的生活,包括他为了糊口指挥乡村音乐队的生活……请看一看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在那本大书里流着一条大河,那条大河就是从贝多芬身上流出来,并且加以引申开的。
贝多芬向他的客人叙述最后一次指挥音乐会的情形。那次节目是《费黛里奥》。当他站在台上按着节拍指挥时,听众的脸上都有一种奇怪的表情,可是谁也不忍告诉他。演奏告终,全场掌声雷动。贝多芬什么也听不见,很久很久背身站在指挥台上,直到一个女孩拉着他的手向观众答谢时,他才缓缓地转过身来。原来他完全聋了!他永远不能担任指挥了!
贝多芬对客人大声地说:“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这里的“永恒”指的是什么?
“请看一看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在那本大书里流着一条大河,那条大河就是从贝多芬身上流出来,并且加以引申开的。”这句话应如何理解?
“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这句话有何含义?
对这篇课文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与老师同学作进一步的探究。
作者在第四部分“民族感情?友情?”中写了他看邓稼先的信后感情有极大的震荡,接着作者说:“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作者是真的“想不清楚”吗?他为什么这样写?
课文由小标题分为六个部分。请你简要地概括出各部分的大意。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第五部分:
第六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