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战事(役)结束后,南线国民党军主力全部被歼,南京、上海及武汉已面临严重威胁。纽约《先驱论坛报》感叹:“中国打完了最大规模的一场战争,南京国民政府遭到的悲剧,显示出一个时代的结束”。材料反映的是( )
A.淞沪会战 | B.平津战役 |
C.淮海战役 | D.渡江战役 |
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历史学家评说,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衡量,1953~1957年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功。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89%,农业和工业产量的增长每年平均约38%和187%。这主要取决于
A.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实施 | B.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
C.借鉴了斯大林经济体制 | D.国家宏观调控的执行 |
他“是一位伟大的失败英雄……他独立开辟了无数新路,做了30年的开路先锋,养活了几百万人,造福于一方,而影响及于全国。终于因为他开辟的路子太多,担负的事业过于伟大,他不能不抱着许多未完的志愿而死。”该人物
A.创建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
B.参与戊戌变法,创办民用工业 |
C.领导辛亥革命,制定民国《临时约法》 |
D.兴办大生纱厂,力举实业救国 |
洋务派要员在筹建轮船招商局时说:“伏查各国通商以来……中国内江外海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非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藉纾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洋务派兴办此类企业对中国社会的最突出影响在于
A.扩大了中外贸易交往 | B.发展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
C.抵御了列强经济侵略 | D.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
1983年,中央决定撤销国家政权在农村的基层单位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销作为村行政机构的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
A.废除农村平均主义思想 | B.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
C.揭开政治体制改革序幕 | D.扩大农村基层民主 |
1947年底,中共中央在杨家沟开会,毛泽东说:“20年来未解决的革命力量在斗争中的优势问题,今天解决了。局面开展,胜利可期。”这里的“局面”是指
A.重庆和谈,争取民主 | B.土地革命,争取民意 |
C.三军并进,两翼作战 | D.三大战役,胜利可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