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吉字子阳,琅邪皋虞人也。少好学明经,以郡吏举孝廉为郎,补若卢右丞,迁云阳令。举贤良为昌邑中尉。昌邑王贺好游猎,驱驰国中,动作亡节,吉上疏谏,曰:“臣闻古者师日行三十里,吉行五十里。是非古之风也,发发者;是非古之车也,揭揭者。
盖伤之也。今者大王幸方舆,曾不半日驰二百里,百姓颇废耕桑,治道牵马,臣愚以为民不可数变。”王贺虽不遵道,然犹知敬礼吉,其后复放从自若。,昭帝崩,亡,大将军霍光秉政,遣大鸿胪、宗正迎昌邑王。王既到,即位二十余日以行淫乱废。昌邑群臣坐在国时不举奏王罪过,令汉朝不闻知,又不能辅道,陷王大恶,皆下狱诛。唯吉与郎中令龚遂以忠直数谏正得减死,髡为城旦。
起家复为益州刺史,病去官,复征为博士、谏大夫。是时,宣帝颇修武帝故事,宫室车服盛昭帝。时外戚许、史、王氏贵宠,而上躬亲政事,任用能吏。吉上疏言得失,曰:“汉家列侯公主,诸侯则国人承翁主,使男事女,夫诎于妇,逆阴阳之位,故多女乱。古者衣服车马贵贱有章,以褒有德而别尊卑,今上下僭差,人人自制,是以贪财诛利,不畏死亡。周之所以能致治,刑措而不用者,以其禁邪于冥冥,绝恶于未萌也。舜、汤不用三公九卿之世而举皋陶、伊尹,不仁者远。今使俗吏得任子弟,率多骄骜,不通古今,至于积功治人,亡益于民,此《伐檀》所为作也。”指如此,上以其言迂阔,不甚宠异也。吉遂谢病归琅邪。
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其取舍同也。元帝初即位,遣使者征贡禹与吉。吉年老,道病卒,上悼之,复遣使者吊祠。
(《汉书·王吉传》,有删改)
对下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昭帝崩,亡嗣:延续,延长
B.宣帝颇修武帝故事故事:先例,成法,旧日的典章制度
C.汉家列侯公主尚:匹配,迎娶
D.上以其言迂阔迂阔:不合时宜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曾不半日驰二百里
项王按剑跽曰
B.久,昭帝崩,亡嗣
奚以九万里而南为
C.宫室车服盛昭帝
而君幸赵王
D.指如此

向使三国各爱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

A.昌邑王刘贺喜好游猎,行为没有节制,王吉上书劝谏说古时候为从师学习而奔波的人平常每日行进三十里,为吉事行进也只有五十里,希望刘贺能够有所收敛。
B.刘贺在位仅二十多天便因荒淫无度被废。封国的大臣们也因未能尽辅弼引导之职,被诛杀。唯独王吉和郎中令龚遂因忠诚刚直、屡次进谏而得以免死。
C.王吉认为古时衣服车马之所以因拥有者地位高低卑贱而有差异,是因为要表彰贤德之人,区别上下尊卑。而如今世事混乱,人人皆不惜一切代价追逐私利,这种风气不符合礼义之道。
D.王吉援引虞舜、商汤这两位明君的典故,是想要劝谏君王只有任用皋陶、伊尹这般的贤臣,才能够趋利避害,疏远奸佞之人,使国家昌明。但是皇上不太看重他,王吉只好称病辞归。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贺虽不遵道,然犹知敬礼吉,其后复放从自若。
(2)周之所以能致治,刑措而不用者,以其禁邪于冥冥,绝恶于未萌也。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取之于蓝②寒于水③不如须臾之所学也④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C.囊括四海之意 D.天下云集响应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D.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A.作者认为有才能的人并不是因为天赋条件好,而是因为他善于借助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B.作者认为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提高自己,改变自己,而思考则是可有可无。
C.作者在最后一段论述了学习方法和态度,强调了学贵积累、学贵坚持的道理。
D.本文善于运用比喻,以喻代议,寓议于喻,这是本文突出的特点。

从上面的文字中找出一个成语,并解释。
成语:
解释: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译文: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文:

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乐恢字伯奇,京兆长陵人也。父,为县吏,得罪于令,收将杀之。恢年十一,常俯伏寺门,昼夜号泣。令闻而矜之,即解出亲。恢长好经学,事博士焦永。永为河东太守,恢随之官,闭庐精诵,不交人物。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皦不污于法,遂笃志为名儒。后仕本郡吏,太守坐法诛,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行服:守孝、服丧)。归,复为功曹,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同郡杨政数众毁恢,后举政子为孝廉,由是乡里归之。辟司空牟融府,会蜀郡太守第五伦代融为司空,恢以与伦同郡,不肯留,荐颍川杜安而退。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应。
后征拜议郎。会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恢数上书谏争,朝廷称其忠。入为尚书仆射。是时河南尹王调、洛阳令李阜与窦宪厚善,纵舍自由。恢劾奏调、阜,并及司隶校尉。诸所刺举,无所回避,贵戚恶之。宪弟夏阳侯瑰欲往候恢,恢谢不与通。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附己。妻每谏恢曰:“昔人有容身避害,何必以言取怨?”恢叹曰:“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遂上疏谏曰:“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诸舅不宜干正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政失不救,其极不测。方今之宜,上以义自割,下以谦自引。”书奏不省。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未亲万机,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窦宪因是风厉州郡迫胁。恢遂饮药死。弟子縗絰挽者数百人,庶众痛伤之。后窦氏诛,帝始亲事,恢门生何融等上书陈恢忠节,除子己为郎中。
(《后汉书•乐恢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令闻而矜之,即解出亲。矜:怜悯、同情
B.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容:宽容、容忍
C.诸公多其行,连辟之。多:称赞、赞扬
D.除子己为郎中。除:授予官职

下列选项,全部表现乐恢刚正不阿、忠于职守的一组是()
①后仕本郡吏,太守坐法诛,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
②归,复为功曹,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
③会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恢数上书谏争,朝廷称其忠。
④恢劾奏调、阜,并及司隶校尉。诸所刺举,无所回避。
⑤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未亲万机,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乐恢为人至孝。父亲因得罪了县令而被关押,年幼的乐恢昼夜痛苦不已,他的行为感动了县令,最后父亲得以释放。
B.老师焦永“以事被考”后,乐恢“不污于法”,拒绝为他托关系,找门路;后来焦永终因犯法被杀,他“独奔丧行服”;这与他的性格有关。
C.蜀郡太守第五伦与乐恢是同郡之人,所以当第五伦取代牟融为司空时,乐恢在推荐了杜安之后,坚决请退,表现了他为人正直的一面。
D.河南尹、洛阳令与权贵窦宪相互勾结,为非作歹。乐恢不畏权贵,上书弹劾窦宪兄弟,因窦太后的庇护,劝谏不但没有成效,自己反而受迫害。

把第一卷文言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①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皦不污于法,遂笃志为名儒。
译文:
②宪弟夏阳侯瑰欲往候恢,恢谢不与通。
译文:
③“昔人有容身避害,何必以言取怨?”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劝学
先王之教,莫荣于孝,莫显于忠。忠孝,人君人亲之所甚欲也;显荣,人子人臣之所甚愿也。然而人君人亲不得其所欲,人子人臣不得其所愿,此生于不知理义。不知理义,生于不学。
学者师达而有材,吾未知其不为圣人。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焉。在右则右重,在左则左重,是故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若此则名号显矣,德行彰矣。
故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于道。其人苟可,其事无不可。所求尽得,所欲尽成,此生于得圣人。圣人生于疾学。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
疾学在于尊师,师尊则言信矣,道论矣。故往教者不化,召师者不化;自卑者不听,卑师者不听。师操不化不听之术,而以强教之,欲道之行、身之尊也,不亦远乎?学者处不化不听之势而以自行,欲名之显、身之安也,是怀腐而欲香也,是入水而恶濡也。
凡说者兑之也非说之也今世之说者多弗能兑而反说之夫弗能兑而反说是拯溺而硾(同“缒”zhuì)之以石也是救病而饮之以堇,使世益乱、不肖主重惑者,从此生矣。
故为师之务,在于胜(同“循”)理,在于行义。理胜义立则位尊矣,王公大人弗敢骄也,上至于天子,朝之而不惭。凡遇合也,合不可必。遗理释义,以要不可必,而欲人之尊之也,不亦难乎?故师必胜理行义然后尊。
曾子曰:“君子行于道路,其有父者可知也,其有师者可知也。夫无父而无师者,余若夫何哉!”此言事师之犹事父也。曾点使曾参,过期而不至,人皆见曾点曰:“无乃畏邪?”曾点曰:“彼虽畏,我存,夫安敢畏?”孔子畏于匡,颜渊后,孔子曰:“吾以汝为死矣。”颜渊曰:“子在,回何敢死?”颜回之于孔子也,犹曾参之事父也。古之贤者,其尊师若此,故师尽智竭道以教。
(选自《吕氏春秋·孟夏纪第四》)
[注]①说:说教。兑:悦。②堇:毒草,根有剧毒。③遇合:师徒相遇而和洽。
对下列语句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肖主重惑者肖:贤达
B.王公大人弗敢骄也骄:怠慢
C.遗理释义,以要不可必释:丢弃、抛弃
D.夫安敢畏畏:害怕、畏惧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莫荣于孝,莫显于忠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B.故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C.是怀腐而欲香也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此言事师之犹事父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凡说者/兑之也/非说之也/今世之说者多/弗能兑/而反说之/夫弗能兑/而反说/是拯溺而硾之/以石也是救病/而饮之以堇也/
B.凡说者/兑之也/非说之也/今世之说者/多弗能兑/而反说之/夫弗能兑而反说/是拯溺而硾之/以石也是救病/而饮之以堇也/
C.凡说者/兑之也/非说之也/今世之说者/多弗能兑/而反说之/夫弗能兑而反说/是拯溺而硾之以石也/是救病而饮之以堇也/
D.凡说者/兑之也/非说之也/今世之说者多/弗能兑/而反说之/夫弗能兑/而反说/是拯溺而硾之以石也/是救病而饮之以堇也/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君、父母都希望臣下、子女做到“忠孝”,臣下、子女都希望求得“显荣”,而要实现这些,只有通过学习。
B.作者认为,学习的关键在于尊敬老师。“师尊”是搞好教学的前提,“胜理”、“行义”是做老师的要务。
C.文章称颂“忠孝”、“显荣”,并把曾点、颜渊和孔子作为尊师的楷模,这些都反映了本文作者的儒家思想。
D.文章提出“圣人生于疾学”,这无疑是对圣人“生而知之”的否定,也给唐代韩愈作《师说》以借鉴作用。

把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若此则名号显矣,德行彰矣。

(2)圣人生于疾学。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

(3)古之贤者,其尊师若此,故师尽智竭道以教。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陆机,字士衡,吴郡人也。祖逊,吴丞相。父抗,吴大司马。机身长七尺,其声如钟。少有异才,文章冠世,伏膺儒术,非礼不动。年二十而吴灭,退居 旧里,闭门勤学,积有十年。以孙氏在吴,而祖父世为将相,有大勋于江表,深慨孙皓举而弃之,乃论权所以得,皓所以亡,又欲述其祖父功业,遂作《辩亡论》二篇。
至太康末,与弟云俱入洛,造太常张华。华素重其名,如旧相识,曰:“伐吴之役,利获二俊 。”张华荐之诸公。后太傅杨骏辟为祭酒。会骏诛,累迁太子洗马、著作郎。范阳卢志于众中问机曰:“陆逊、陆抗于君近远?”机曰:“如君于卢毓、卢廷。”志默然。既起,云谓机曰:“殊邦遐远,容不相悉,何至于此!”机曰:“我父祖名播四海,宁不知邪!”议者以此定二陆之优劣。
吴王晏出镇淮南,以机为郎中令,迁尚书中郎,转殿中郎。赵王伦辅政,引为相国参军。豫诛贾谧功,赐爵关中侯。伦将篡位,以为中书郎。伦之诛也,齐王冏以机职在中书,九锡文及禅诏疑机与焉,遂收机等九人付廷尉。吴王晏救之,得减死徙边,遇赦而止。
时中国多难,顾荣、戴若思等咸劝机还吴,机负其才望,而志匡世难,故不从。冏既矜功自伐,受爵不让,机恶之,作《豪士赋》以刺焉。冏不之悟,而竟以败。
时成都王颖推功不居,劳谦下士。机见朝廷屡有变难,谓颖必能康隆晋室,遂委身焉。颖以机参大将军军事,表为平原内史。
太安初,颖与河间王颙起兵讨长沙王乂,假机后将军、河北大都督,督北中郎将王粹、冠军牵秀等诸军二十余万人。机以三世为将,道家所忌,又羁旅入宦,顿居群士之右,而王粹、牵秀等皆有怨心,固辞都督。颖不许。机乡人孙惠亦劝机让都督于粹,机曰:“将谓吾为首鼠避贼,适所以速祸也。”遂行。颖谓机曰:“若功成事定,当爵为郡公,位以台司,将军勉之矣!”机曰:“昔齐桓任夷吾以建九合之功,燕惠疑乐毅以失垂成之业,今日之事,在公不在机也。”颖左长史卢志心害机宠,言于颖曰:“陆机自比管、乐,拟君暗主,自古命将遣师,未有臣陵其君而可以济事者也。”颖默然。
初,宦人孟玖弟超并为颖所嬖宠。超领万人为小都督,未战,纵兵大掠。机录其主者。超将铁骑百余人,直入机麾下夺之,顾谓机曰:“貉奴能作督不!”机司马孙拯劝机杀之,机不能用。超宣言于众曰:“陆机将反。”又还书与玖言机持两端,军不速决。及战,超不受机节度,轻兵独进而没。玖疑机杀之,遂谮机于颖,言其有异志。颖大怒,使秀密收机。遂遇害于军中,时年四十三。二子蔚、夏亦同被害。机既死非其罪,士卒痛之,莫不流涕。是日昏雾昼合,大风折木,平地尺雪,议者以为陆氏之冤。
机天才秀逸,辞藻宏丽,张华尝谓之曰:“人之为文,常恨才少,而子更患其多。”弟云尝与书曰:“君苗见兄文,辄欲烧其笔砚。”后葛洪著书,称“机文犹玄圃之积玉,无非夜光焉,五河之吐流,泉源如一焉。其弘丽妍赡,英锐漂逸,亦一代之绝乎!”其为人所推服如此。然好游权门,与贾谧亲善,以进趣获讥。所著文章凡三百余篇,并行于世。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父祖名播四海,宁不知邪宁:难道
B.冏既矜功自伐,受爵不让伐:夸耀
C.适所以速祸也速:加快
D.机录其主者录:逮捕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议者以此定二陆之优劣赵亦盛设兵以待秦
B.轻兵独进而没学而不思则罔
C.未有臣陵其君而可以济事者也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D.并行于世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陆机有文学才能的一组是()
①少有异才,文章冠世,伏膺儒术,非礼不动。
②退居旧里,闭门勤学,积有十年。③议者以此定二陆之优劣。
④机天才秀逸,辞藻宏丽。⑤君苗见兄文,辄欲烧其笔砚。
⑥所著文章凡三百余篇,并行于世。

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机少有异才,倾心儒学,恪守礼法,勤奋好学,他写的两篇《辩亡论》既有对孙权得国原因的论述,又有对孙皓亡国原因的分析,还有对自己祖辈父辈功业的追述。
B.陆机到了洛阳,受到张华的赏识;机智应对卢志,受到人们的好评。对居功自傲的齐王囧,他很是厌恶,写文章予以讽刺。
C.成都王赏识陆机的文才,主动把他招到自己身边,并让他代理后将军、河北大都督之职,陆机起先坚决推辞,后来还是接受了。但仍担心受猜忌,后来的事实证明,这种担心不是没有道理。
D.宦官孟玖的弟弟孟超战前放任士兵抢掠,骄纵不法,战时不听陆机指挥调度,轻兵独进,导致覆没。孟玖衔恨诬陷陆机,陆机含冤被杀。陆机之死,有多种因素造成,卢志进谗于前,孟玖诬陷于后,成都王没有做到用人不疑。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机负其才望,而志匡世难,故不从。

(2)又羁旅入宦,顿居群士之右,而王粹、牵秀等皆有怨心,固辞都督。颖不许。

(3)玖疑机杀之,遂谮机于颖,言其有异志。颖大怒,使秀密收机。

文言文阅读(2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月夜泛舟记
吴敏树
秋月泛湖,游之上者,未有若周君山游者之上也。不知古人曾有是事否,而余平生以为胜期,尝以著之诗歌。今丁卯七月望夜,始得一为之。
初发棹,自龙口向香炉,月升树端,舟入金碧。偕者二僧一客,及费甥、坡孙也。南崖下渔火数十星,相接续而西,次第过之,小船捞虾者也。开上人指危崖一树曰:“此古樟,无虑十数围,根抱一巨石,方丈馀。自郡城望山,见树影独出者,此是也。”然月下舟中仰视之,殊不甚高大。余初识之客黎君曰:“苏子瞻赤壁之游,七月既望,今差一夕耳。”余顾语坡孙:“汝观月,不在斗牛间乎?”因举诵苏赋十数句。
又西出香炉峡中,少北。初发时,风东南来,至是斜背之。水益平不波,见湾碕,思可小泊然。且行,过观音泉口,响山前也。相与论地道通吴中,或说有神人金堂数百间,当在此下耶?夜来月下,山水寂然,湘灵、洞庭君,恍惚如可问者。
又北入后湖,旋而东,水面对出灯火光,岳州城也。云起船侧水上滃滃然平视之已做横长状稍上乃不见。坡孙言:“一日晚,自沙嘴见后湖云出水,白团团若车轮巨瓮状者十馀积,即此处也。”然则此下近山根,当有云孔穴耶?山后无居人,有棚于坳者数家,洲人避水来者也。数客舟泊之,皆无人声。转南出沙嘴,穿水柳中,则老庙门矣。《志》称山周七里有奇,以余舟行缓,似不啻也
既泊,乃命酒肴,以子鸡苦瓜拌之。月高中天,风起浪作,剧饮当之,各逾本量。超上人守荤戒,裁少饮,啖梨数片。复入庙,具茶来。夜分登岸,别超及黎,余四人寻山以归。明日记。
注释
① 君山,在湖南岳阳洞庭湖中。传说舜帝二妃娥皇、女英葬于此,称湘妃。
②费甥、坡孙:吴敏树的外甥名费,孙子名坡。
③ 上人:对僧人的尊称。“开”是僧人之名。“超上人”同。
④ 湾碕(qí):弯曲的岸边。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平生以为胜期胜期:美好的愿望
B.偕者二僧一客偕者:同游的人
C.因举诵苏赋十数句举:全,一起
D.又北入后湖,旋而东旋:回转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然月下舟中仰视之之二虫又何知
B.因举诵苏赋十数句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C.以余舟行缓,似不啻也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D.既泊,乃命酒肴设九宾于礼,臣乃敢上璧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云起船侧/水上滃滃/然平视之/已做横长/状稍上/乃不见。
B.云起船侧/水上滃滃然/平视之/已做横长状/稍上/乃不见。
C.云起船侧水/上滃滃然/平视之/已做横长/状稍上/乃不见。
D.云起船侧水/上滃滃/然平视之/已做横长状/稍上/乃不见。

下列各句中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小舟的行进为线索,描写月夜洞庭湖的湖光远景,叙述有关的神话传说,景色与神话交织,出色地再现出洞庭湖月夜的幽静安谧和神秘奇异。
B.由黎君说的“苏子瞻赤壁之游,七月既望,今差一夕尔”这一句话引发,大家联想起当年苏轼赤壁之游,朗诵起《前赤壁赋》中的咏月名句,表现了众人对苏轼的怀念。
C.舟出香炉峡之后,文章着力点染背风处水平如镜,波澜不兴,响山前湖水下有地道通吴中,水底宫殿“神人金堂”的神话,描述简洁,意韵无穷。
D.文章结尾,描述舟中乘兴夜饮的情状,同时点染出超上人少饮啖梨的雅趣,洋溢着清醇、温馨、醉人的情感,显现出洞庭览胜的独特神韵。

翻译
1.山后无居人,有棚于坳者数家,洲人避水来者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志》称山周七里有奇,以余舟行缓,似不啻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月高中天,风起浪作,剧饮当之,各逾本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