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将小砝码置于桌面上的薄纸板上,用水平向右的拉力将纸板迅速抽出,砝码的移动很小,几乎观察不到,这就是大家熟悉的惯性演示实验.若砝码和纸板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各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重力加速度为g.
(1)当纸板相对砝码运动时,求纸板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2)要使纸板相对砝码运动,求所需拉力的大小;
(3)本实验中,m1=0.5kg,m2=0.1kg,μ=0.2,砝码与纸板左端的距离d=0.1m,取g=10m/s2.若砝码移动的距离超过l=0.002m,人眼就能感知.为确保实验成功,纸板所需的拉力至少多大?
一辆值勤的警车停在公路边,当警员发现从他旁边以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货车严重超载时,决定前去追赶,经过6s后警车发动起来,并以2.5m/s2的加速度度做匀加速运动,但警车的行驶速度必须控制在90km/h以内,问:警车在追赶货车的过程中,两车间的最大距离是多少?
警车发动后至少要多少时间才能追上货车?(保留3位有效数字)
如图所示,一个小球从高h=10m处以水平速度v0=10m/s抛出,撞在倾角
θ=45°的斜面上的P点,已知AC=5m,求: P、C之间的距离;
小球撞击P点时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如图所示,甲为操作上一质量不计的竖直滑杆,滑杆上端固定,下端悬空,为了研究学生沿杆下滑的情况,在杆的顶部装有一拉力传感器,可显示杆的顶端所受拉力的大小,现有一学生手握滑杆,从杆的上端由静止开始下滑,下滑5s后这个学生的下滑速度为零,并用手紧握住滑杆保持静止不动,以这个学生开始下滑时刻为计时起点,传感器显示的力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乙所示。g=10m/s2,求:该学生下滑过程中的最大速度;
5s内该学生下滑的距离。
人们在研究原子结构时提出过许多模型,其中比较有名的是枣糕模型和核式结构模型,它们的模型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B.科学家通过![]() |
C.科学家通过![]() |
D.科学家通过![]() |
从氢气放电管可以获得氢原子光谱。1885年瑞士中学教师巴尔末对当时已发现的在可见光区的谱线做了分析,发现这些谱线的波长可以用一个公式表示。如果采用波长
的倒数,这个公式可写作:
为常数)
自巴尔末系发现后,人们又在紫外区和红外区发现了一些新的谱线,这些谱线也可以用类似巴尔末的简单公式来表示,例如赖曼系公式:(RH为常数)
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了著名的原子结构和氢光谱理论。上述两个公式中的在波尔理论中被称为量子数。玻尔氢原子理论的能级图如图所示。
阅读了上面的资料后,你认为巴尔末系是氢原子能级图中的()
A.线系I | B.线系II | C.线系III | D.线系IV |
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个静止的质量为M的木块,一颗质量为m的子弹以初速度v0水平射入木块而没有穿出,子弹射入木块的最大深度为d。设子弹射入木块的过程中木块运动的位移为s,子弹所受阻力恒定。试证明:s < d
请从A、B两模块中选定一个模块作答,如都作答则按A模块评分,本题选择题4分,非选择题8分,共12分。
A、(选修模块3—4)图中所示是用光学的方法来检查一物体表面平整程度的装置,其中A为标准平板,B为被检查的物体,C为单色入射光。如要说明能检查平面平整程度的道理,则需要用到下列哪些光学概念?()
A.反射和干涉 | B.全反射和干涉 |
C.反射和衍射 | D.全反射和衍射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
B.红光由空气进入水中,波长变长、颜色不变 |
C.狭义相对论认为物体的质量与其运动状态有关 |
D.观察者相对于频率一定的声源运动时,接受到声波的频率可能发生变化 |
在某介质中形成一列简谐波,波向右传播,在0.1s时刻刚好传到B点,波形如图中实线所示,且再经过0.6 s,P点也开始振动,求:
①该列波的周期T;
②从t=0时刻起到P点第一次达到波峰时止,O点对平衡位置的位移y0及其所经过的路程s0各为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