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生做如下实验:第一步,在淀粉-KI溶液中,滴入少量NaClO溶液,并加入少量稀硫酸,溶液立即变蓝;第二步,在上述蓝色溶液中,滴加足量的Na2SO3溶液,蓝色逐渐消失。下列叙述中该同学对实验原理的解释和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氧化性:ClO->I2>SO42- |
| B.若将Na2SO3溶液加入氯水中,氯水褪色 |
| C.淀粉-KI溶液变蓝是因为I-被ClO-氧化为I2,I2遇淀粉变蓝 |
| D.蓝色消失的原因是Na2SO3溶液具有漂白性 |
扑热息痛是一种优良的解热镇痛剂,其结构式为:
,它不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A.能与NaOH溶液反应 | B.能与浓溴水发生取代反应 |
| C.能被KMnO4酸性溶液氧化 | D.能发生消去反应 |
苯中加入溴水后溴水层颜色变浅,这是由于
| A.发生了萃取作用 | B.溴挥发了 | C.发生了取代反应 | D.发生了加成反应 |
在盛有溴水的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苯、四氯化碳和酒精,振荡后静置,出现如图所示现象,则加入的试剂分别是
| A.①是CCl4,②是苯,③是酒精 | B.①是酒精,②是CCl4,③是苯 |
| C.①是苯,②是CCl4,③是酒精 | D.①是苯,②是酒精,③是CCl4 |
下列化合物中,既能发生消去反应又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是
| A.CH3CH2OH | B.CH3COOC2H5 |
| C.CH3Cl | D.CH3CH2Br |
某有机物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等物质的量的水和二氧化碳,则该有机物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A.分子中的C、H、O的个数比为1:2:3 B.分子中C、H个数比为1:2
C.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 D.该分子中肯定不含氧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