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具体的政治历史事件的‘五四爱国运动’最足以构成新文化运动前、后期的分水岭,因为从这一事件开始,新文化运动事实上从比较广义的文化运动的范围中发生某种突破。”下列现象可作为这种“突破”表现的是
| A.民主与科学的思想深入人心 | B.新文化运动的阵营日益巩固 |
| C.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思潮的主流 | D.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受到挑战 |
2014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播出了一档名为“家风是什么”的节目。传统中的“忠孝传家”“耕读传家”是家风的重要内容。下列关于“忠孝”“耕读”观念形成原因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忠”与世袭制紧密相关 | B.“孝”与宗法制紧密相关 |
| C.“耕”与农本思想紧密相关 | D.“读”与科举制紧密相关 |
商代的文字书体较自由,可以正书,也可以反书。20世纪70年代,学术界据此对司母戊鼎的铭文提出了新的考释:将“司”改为“后”。2011年3月,在完成扩建的新国家博物馆中,司母戊鼎已改名为“后母戊鼎”。据此,你认为司母戊鼎更名的主要依据是
| A.文字研究 | B.史料记载 |
| C.民间传说 | D.专家观点 |
1917年4月,国务院在复众议院的咨文中表示:“下级审判厅法官所为判决,只须在法律范围以内,纵使误解法令以至判决不当,亦不能遽加以处分……此为绝对之原则。”“绝对之原则”指()
| A.三权分立 | B.主权在民 | C.司法独立 | D.民主共和 |
有学者说,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这里强调的是辛亥革命()
| A.促进了民主精神以及平等意识的觉醒 |
| 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
| C.提供了可以大胆尝试的民权政治舞台 |
| D.奠定了中国实行民主宪政的制度框架 |
“被民族危机催得早熟的中国资产阶级顾不得自己的幼稚和力量弱小,一代又一代付出努力,想把西方近代化运动引入中国,每一代人都在自己所处的历史条件下做了前人所不曾做的事。”其中,辛亥革命“做了前人所不曾做的事”是指()
| A.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 B.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
| C.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 D.促进国人的思想解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