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非糯性基因(A)对糯性基因(a)是显性,植株紫色基因(B)对植株绿色基因(b)是显性,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第9号和第6号染色体上。玉米非糯性子粒及花粉遇碘液变蓝色,糯性子粒及花粉遇碘液变棕色。现有非糯性紫株、非糯性绿株和糯性紫株三个纯种品系供实验选择。请回答:
(1)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应选择表现型为非糯性紫株与 杂交。如果用碘液处理子代所有花粉,则显微镜下观察到花粉颜色及比例为 。
(2)若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则两亲本基因型为 ,并且在花期进行套袋和 等操作。
(3)当用X射线照射亲本中非糯性紫株玉米花粉并授于非糯性绿株的个体上,发现在F1的734株中有2株为绿色。经细胞学的检查表明,这是由于第6号染色体上载有的紫色基因(B)区段缺失导致的。已知第6号染色体区段缺失的雌、雄配子可育,而缺失纯合子(两条同源染色体均缺失相同片段)致死。
①请在图中选择恰当的基因位点标出F1绿株的基因组成。
若在幼嫩花药中观察图中染色体,最好选择处于减数第 次分裂 期细胞。
②在做细胞学的检查之前,有人认为F1出现绿株的原因是经X射线照射的少数花粉中紫色基因(B)突变为绿色基因(b),导致产生F1中绿株。某同学设计了以下杂交实验,探究X射线照射花粉产生的变异类型。
实验步骤:
第一步:选F1绿色植株与亲本中的 杂交,得到种子(F2);
第二步:F2植株自交,得到种子(F3);
第三步:观察并记录F3植株颜色及比例。
结果预测及结论:
若F3植株的紫色:绿色为 ,说明花粉中紫色基因(B)突变为绿色基因(b),没有发生第6号染色体上载有的紫色基因(B)的区段缺失。
若F3植株的紫色:绿色为 ,说明花粉中第6号染色体上载有的紫色基因(B)的区段缺失。
图1表示细胞代谢的某些过程,图2表示光照强度与二氧化碳吸收量的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图中数字代表物质,a、b、c代表细胞器)
图1图2
(1)图1中a、b、c的结构名称依次是___、___、___。
(2)图1中物质④的名称是___,葡萄糖→③过程中还能产生的物质是_________。
(3)光合作用暗反应阶层的场所是图1[ ]中的______。
(4)将植物置于完全黑暗条件下24小时后,给植物提供H218O,继续置于黑暗条件下,一段时间后除水外还能在___(填物质名称)中检测到18O。
(5)若该细胞是成熟的叶肉细胞,其吸收水分的主要方式是______。
(6)在温度、水分适宜的条件下,图2BC段限制作物增产的主要因素是___,若要进一步提高温室中农作物的产量,具体可行的措施是____(从以下选项中选出所有合理答案)
A.施用NH4HCO3 | B.增加光照强度 | C.使用CO2发生器 |
D.施农家肥 E.与鸡(猪)舍连通 F.开窗通风 |
某同学在研究马铃薯块茎细胞呼吸方式时,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取新鲜马铃薯块茎,洗净、切成碎屑。向锥形瓶中分别加入适量的马铃薯块茎碎屑,安装成下图甲。每隔一段时闻,从分液漏斗向锥形瓶A中注入适量过氧化氢溶液,观察装置中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的颜色变化。实验二取新鲜马铃薯块茎,洗净、切成碎屑。向锥形瓶C中放入适量的马铃薯块茎碎屑,并向C瓶充入N2,替代瓶中空气,安装成下图乙,一段时间后,观察装置中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的颜色变化。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实验一中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的颜色由绿变黄时,是否可以说明马铃薯的呼吸作用在逐渐增强?____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已知植物细胞无氧呼吸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能够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另一种是能够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并且马铃薯块茎在只有N2的条件下可以进行无氧呼吸。则实验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实验二中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________ ,则说明马铃薯块茎细胞进行的是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其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一和实验二在设计上均有不够严谨之处,可能会干扰对马铃薯块茎细胞呼吸类型的判断,请给予修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修正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近年来,巢湖在每年的梅雨季节,都会不同程度地发生水华(蓝藻爆发)现象,下面是发生水华现象时,巢湖生态系统中一些成分的关系图。请回答:
(1)水华现象发生的环境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水华现象发生后,一般不会导致巢湖生态系统的崩溃,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微囊藻是水华的主要生物之一。当湖水中的N、P等元素含量变化时,对微囊藻的环境容纳量是否有影响?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a、b分别代表____________,水华现象发生后,会导致水体污染加重,这一调节方式是________ 。
科学工作者将抗虫毒蛋白基因通过运载体转入棉花细胞,获得了很好的抵抗棉铃虫的作用。在研制抗虫棉的过程中,利用________,可以快速检查基因表达载体是否导入棉花细胞,然而,即使基因表达裁体已经导入棉花细胞,也不能确定转基因过程已经取得成功。因此,在该项工程的最后阶段,需要做如下一系列检测:
(1)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____________作探针,可以分别检测棉花细胞中是否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棉花细胞的匀浆中加入特定的____,可以检测棉花细胞中是否能够产生抗虫毒蛋白。
(3)除了上述分子水平的检测外,还需要做个体水平检测。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自由组合)的二倍体水稻,其体细胞中含有24条染色体。用它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在获得由花粉发育成的单倍体植株的同时,也会得到一些由花药壁细胞发育成的二倍体植株。
(1)由花粉发育成的单倍体植株和由花药壁细胞发育成的二倍体植株在幼胚期,形态上并无明显差别,可以采用____的方法,对它们加以区分。
(2)对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得到的幼胚,用0.2%—0.4%的秋水仙素进行处理,得到了许多染色体数目增加一倍的植株。其中,两对性状均为显性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只表现出一种显性性状的基因型有两种,统计这两种植株,其比例与1:1相差甚远,可能原因是: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