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请回答下列有关遗传的问题
Ⅰ.图①—③分别表示人体细胞中发生的3种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①发生的时期是                          
(2)细胞中过程②发生的主要场所是             ,该过程是在             酶的作用下,将核糖核苷酸连接在一起形成α链。
(3)已知过程②的α链中鸟嘌呤与尿嘧啶之和占碱基总数的54%,α链及其模板链对应区段的碱基中鸟嘌呤分别占30%、20%,则与α链对应的DNA区段中腺嘌呤所占的碱基比例为               
(4)图中y是某种tRNA,它由         (三个或多个)个核糖核苷酸组成的,其中CAA称为            ,一种y可以转运         种氨基酸。若合成该蛋白质的基因含有600个碱基对,则该蛋白质最多由      种氨基酸组成。
Ⅱ.下图表示乙醇进入猕猴(2n=42)机体内的代谢途径,若猕猴体内缺乏酶1,喝酒脸色基本不变但易醉,称为“白脸猕猴”;缺乏酶2,喝酒后乙醛积累刺激血管引起脸红,称为“红脸猕猴”;若上述两种酶都有,则乙醇能彻底氧化分解,号称“不醉猕猴”。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乙醇进入机体的代谢途径,说明基因控制性状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从以上资料可判断猕猴的乙醇代谢与性别关系不大,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
(2)基因b由基因B突变形成,基因B也可以突变成其他多种形式的等位基因,这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__的特点。若对猕猴进行基因组测序,需要检测______________条染色体。
(3)“红脸猕猴”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__种;一对“红脸猕猴”所生的子代中,有表现为“不醉猕猴”和“白脸猕猴”的个体,则再生一个“不醉猕猴”雄性个体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
(4)请你补充完成设计实验,判断某“白脸猕猴”雄猴的基因型。
实验步骤:
①让该“白脸猕猴”与多只纯合的“不醉猕猴”交配,并产生多只后代:
②观察、统计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结果预测:
I.若子代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白脸猕猴”雄猴基因型为aaBB。
II.若子代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白脸猕猴”雄猴基因型为aaBb。
Ⅲ.若子代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白脸猕猴”雄猴基因型为aabb。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 基因突变的原因 DNA的粗提取和鉴定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被发现以来,一直作为一个监测完整细胞和组织内基因表达及蛋白位的理想标记。请根据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中GFP的M端伸出的核苷酸的碱基序列是TCGA,N端伸出的核苷酸的碱基序列是TGCA,则在构建含该GFP的重组质粒A时,应选用限制酶,再对进行切割。
(2)若对符合设计要求的重组质粒A进行酶切,假设所用的酶均可将识别位点完全切开,请根据图表中的信息分析,若采用BamH1和Pst1酶切,可得到种DNA片段。
(3)检测GFP是否已重组到猪胎儿成纤维细胞的染色体DNA上,可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GFP的表达,图中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克隆猪的转基因操作中的GFP既是也是
(4)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克隆猪的培育过程中涉及到多项现代生物技术,图中⑤⑥⑦过程属于技术,而⑨过程属于技术。

回答下列I、II小题:
I、下图表示光照强度对A、B两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据图回答:

(1)A、B两种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利用率的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
(2)在农业生产中,与B植物相比,A植物应种植在______________条件下。
II、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取A、B两支试管,在A管中加入煮熟的蚕豆子叶,B管中加入发芽的蚕豆子叶。在两管中分别加入甲烯蓝溶液(注:甲烯蓝氧化态为蓝色,接受氢后为无色)一段时间后倒出溶液,两管中的子叶都呈蓝色。然后,两管分别加水淹没子叶、抽气,在水面上覆盖适量石蜡油,37℃保温一段时间后,发现A管中的子叶不变色,B管中的子叶蓝色变浅.取出子叶放在滤纸上,一段时间后,发现A管中取的子叶不变色,B管中取出的子叶蓝色变深。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回答问题:
(1)37℃保温一段时间后,B管子叶蓝色变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滤纸上B管子叶蓝色变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管子叶37℃保温后不变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实验设置A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1表示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联系,图2为一定时间内某一生态系统中的几个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1)图1中能构成群落的是,图2中的乙相当于图1中的___________。
(2)图1中流入D的总能量小于F获得的总能量,主要原因是F获得的能量除了被自身消耗以及未被利用外,还有部分能量被(填系统生物成分)所利用。
(3)种群丙在a、d、c、d四个时期中种群密度最大的是_______期。
(4)某地区因环境污染造成E中出现部分白化苗,对F、D数量的影响是____。

微生态添加剂EM(由酵母菌、放线菌、乳酸菌和光合细菌等80多种微生物采用特种技术复合培养而成)能促进禽畜生长发育,增强动物的抵抗力,有利于提高禽畜的生产性能和产品质量。
蓝狐在人工养殖过程中,饲料中EM的添加量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幼狐的生长。研究表明幼狐饲养中,最适宜的EM添加量为3%。请利用下列材料用具设计实验验证之。
实验材料、用具:幼蓝狐72只(雌雄各半),基础饲料,EM原液,饲养笼,微型磅秤等。
(1)续写实验步骤:
①将72只幼蓝狐随即分成6组,每组雌雄各半,编号1~6。对每组中的幼蓝狐进行称重,并计算平均值。


(2)结果预期:
(3)讨论:适量的EM能有效调节幼狐肠道内的微生态,提高了饲料的利用率,这是因为

固定化酶在生产香蕉菠萝果酒中有重要作用。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某研究人员在预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如下实验:称取香蕉、菠萝混合果肉900g,平均分成9份,每份中加入浓度0.3%的果胶酶和100mL水进行打浆,调糖至20%。分别加入等量的由0.01%干酵母及不同浓度的固化剂制成的凝胶珠,在25℃下重复发酵四次(即四酵),每次发酵结束后观察凝胶珠的完好程度并测定果酒的酒精度,结果如下表。请分析回答:

(1)该实验中CaCl2溶液的作用是
(2)加入浓度0.3%的果胶酶可以降解果汁黏度,有利于,提高化学反应的速率。
(3)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比较1~3组与4~6组,前者酒精度较低,最可能的原因是
(4)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固定酵母的最佳条件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