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也。
——《孟子·离娄上》
材料二: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材料三: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天下得失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为此,孟子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
(2)材料二揭示了董仲舒的什么主张和目的?这一时期儒学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3)材料三中朱熹认为爱民的关键是什么?这一时期儒学的地位如何?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不同阶段的儒学家治国理念的共同之处。从儒学家的努力与儒学地位的变化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三星堆文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图,回答问题:

回答:(1)这幅图是文艺复兴运动时期谁的作品?(1分)他的著名作品还有什么?(1分)
(2)和他并称为文艺复兴后三杰的还有谁?他们各有什么作品?
(3)这场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其核心内容有哪些?

阅读下列关于孙中山民族主义的几则材料
材料一:(一)驱逐鞑虏。今之满洲……和中国多事,长驱入关,来我中国,据我政府,迫我汉人为奴隶……满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指,覆其政府,还我主权……(二)恢复中华。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中国的政治,中国人任之。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民族的国家。
——1911年《军政府宣言》
材料二:一、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条约期满为止。其缔结于革命起事以后则否。……三、凡革命前满政府所让与各国国家或国家个人种种之权利,民国亦照旧尊重之,其在革命军兴起以后则否。
——1924年孙中山〈宣告各友邦书〉
材料三:(一)一切不平等条约,如外人租借地,领事裁判权,外人适宜于关税及外人在中国境内行使一切政治的权力侵犯中国主权者,皆当取消,重订双方平等,互尊主权之重要条约。
——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孙中山当时民族主义的宗旨是什么?这种看法有何局限和失误?
(2)据材料二、三说明孙中山对帝国主义列强的态度有何区别?影响孙中山产生区别的主要历史因素是什么?
(3)根据材料,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前后不同,从中你对孙中山有怎样的认识?

看图回答问题:

图一:西汉讲学图图二:同文馆旧址

图三:希望小学落成典礼图四:北京大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开始兴办太学是在哪一朝代?其目的是什么?
(2)据图二,京师同文馆创办于什么时期?其目的是什么?
(3)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提出的教育改革指导方针是什么?
(4)1993年,我国开始实施发展高等教育的“211”工程。“21l”工程含义是什么?

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材料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回答:(1)上述两则材料是哪位思想家的观点?
(2)上述两则材料分别反映了该思想家的什么主张?
(3)上述主张在当时有什么积极意义?

(18分)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恩格斯《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
材料二《马可·波罗游记》描写日本时说:“据有黄金,其数无限……君主有一大宫,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室地铺金砖,以代石板,一切窗栊亦用精金,由是此宫之富无限。”
材料三

15世纪的船只葡萄牙亨利王子
材料四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从那里输入的新的产品,特别是投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和劳动者),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可能扩大,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欧洲人在15、16世纪热衷于开辟新航路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开辟的条件有哪些?(4分)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如何辩证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8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