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在德国历史上,对路德的评价非常高,很多人用优美的言辞来赞美他。胡腾说:“路德是日耳曼解放者。”海涅说:“路德在我们历史上不仅是最伟大的也是德国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有人说他是“人文主义的巨人”;也有人说他是“日耳曼史上的奇峰……”
材料二 从1529年开始,亨利八世接连颁布了一系列改革教会的法令,规定教会立法必须经国王批准方可生效,教会向罗马教廷缴纳的年贡改交国库,禁止英国教、俗人员向罗马教廷上诉,取消教皇的最高宗教司法权和教皇任命英国主教等神职人员的权力,任命改革派教士领导英国教会……,规定国王为英国教会最高首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意志宗教改革与英国宗教改革的共同作用。
(2)比较德意志宗教改革与英国宗教改革的不同点。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垄断组织纷纷建立和发展。在1901年12月4日提交国会的咨文中,西奥多·罗斯福认为政府所要做的应该是监督、控制和管理托拉斯而不是简单地禁止垄断。他说:“我们的目标不是清除大公司,相反,这些大型企业是现代工业发展不可避免的产物,那些企图破坏它的努力必然是无效的……我们并不是攻击大公司,我们只是要去除其中的污垢。”
1911年,美孚石油公司案和美国烟草公司案以联邦政府获胜告终。通过这些诉讼,终于确立了一项原则,即根据最高法院的判断,徜若涉嫌公司确曾对自由贸易施加了不合理的限制,那么联邦政府事实上拥有宪法赋予的摧毁垄断的权力。
——摘编自刘绪贻《美国通史》
材料二:危机的最险恶阶段过去后,财政部开始加强薄弱银行和取消不健全银行。首先,复兴金融公司在1933年8月和1935年7月之间,提供十亿多美元款项,用以帮助六千四百六十八家被认为基本健全的银行。其次,在这两年中,财政部和各州官员清理了二千三百五十二家银行。因此,政府就加强了这个资本主义经济最关键和最敏感的部门,并将之交回私人之手。不过,这个部门将受到彻底的公共控制。
1935年《公用事业控股公司法》是罗斯福自己对这种大规模金融改革工作的贡献。该法授予证券交易委员会以完全管制控股公司金融活动的权利,迫使庞大公用事业帝国在五年之内消亡。不过,它允许控制单一、整体的经营体系的小控股公司继续存在。
——摘编自(美)阿瑟·林克、威廉·卡顿著《一九00年以来的美国史》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西奥多·罗斯福政府对垄断组织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其历史作用。
(2)据材料二归纳富兰克林·罗斯福金融措施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戴高乐生平经历简表(部分)

时间
主要活 动
1940年6月
创建并领导自由法国政府(法兰西民族委员会) 抗击德国的侵略。
1958年
调整第四共和国外交政策,贯彻恢复法国大国地位的独立外交路线,强调“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要求法国取代美国在欧洲的地位,法国处于中心和领导地位,法兰西民族习惯于做欧洲的巨人,被称为“戴高乐主义”。
1959年
宣布就职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总统;宣布阿尔及利亚人民享有自决权;为履行1957年罗马条约的承诺,进行财政改革,取消关税壁垒,使法国的产品面向欧洲的竞争市场。
1960年
法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成为核国家。
1962年
提出采用普选方式直接选举共和国总统;为巩固欧洲经济共同体,他采取了共同农业政策。
1964年
戴高乐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还到拉丁美洲国家进行访问。
1966年
在柬埔寨金边发表讲话时,抨击了美国在越南的政策。戴高乐还注重同苏联及其卫星国发展友好关系,以建立“从大西洋到乌拉尔山的大欧洲”体系,前往苏联开始了他的“缓和紧张局势,进而达成谅解,最后进行合作”的外交政策。
1967年7月
他发出“自由的魁北克万岁”的口号,强调了维护法国在北美的历史角色,同时表达对帝国主义的反对。
1968年
访问波兰。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戴高乐的历史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二战后戴高乐时期的外交政策。

【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规定,国民政府正式收复南沙群岛,划归广东省管辖。1946年国民政府接收西南沙群岛并派海军赴南海诸岛立碑、测绘地图、厘定岛屿滩礁名称,12月国民政府正式公布南海中属于中国领土的四个群岛及其附属岛、礁名称。1947年国民党六届三中全会讨论并批准了“加紧建设西南沙群岛力保主权而固国防”的提案,并进行实质性的筹划。
——摘编自黄俊凌《20世纪50年代台湾当局维护南沙群岛主权的斗争》
材料二 1984年邓小平提出“共同开发”的构想,是中国政府解决南海问题新思路的雏形。1988年《关于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备忘录》称:“中国主张将南沙群岛问题暂时搁置一下,将来商量解决”。90年代,中国领导人在访问南海周边国家时,多次阐明“搁置争议、共同开发”。1992年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此后又批准了《公约》,宣布了中国大陆领海的部分基线和西沙群岛的领海基线,发布了领海基点。1998年中国颁布《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中国有了覆盖所有管辖海域的基本法律。1987—1996年,先后对南海海域进行油气物探调查。2004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获准进行南海海域勘探。
——摘编自郭渊《20世纪90年代南海地缘形势与中国对南海权益的维护》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二战后初期中国国民政府在南海海域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政府针对南海问题的新举措及其国际意义。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辛亥之役,汲汲于制定临时约法,以为可以为民国之基础,而不知乃适得其反。论者见临时约法施行之后,不能有益于民国,甚至并临时约法之本身效力,亦已消失无余,则纷纷然议临时约法之未善,且斤斤然从事于宪法之制定,以为藉此可以救临时约法之穷。曾不知症结所在,非由于临时约法之未善,乃由于未经军政、训政两时期,而即入于宪政。(备注:军政时期:一切制度悉隶于军政之下。政府一面用兵力以扫除国内之障碍,一面宣传主义以开化全国之人心,而促进国家之统一。直到一省完全底定之日,则为训政开始之时,而军政停止之日。训政时期:国民政府派训练有素人员到各县协助人民筹备自治,实现民选,兴办实业。凡一省全数之县皆达完全自治者,则为宪政开始时期。宪政时期:制定宪法,结束党治,施行宪政,主权在民,全国有过半省份自治完成时即制定宪法。)
——摘编自1924年《民主建国大纲宣言》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民主建国的设想及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分析中国难以直接实施宪政的原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鸿章在同治三年(1864 年)说:“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而在洋务派兴办军事工业的过程中,遇到了资金、原料、燃料和交通运输等方面的困难。于是,洋务派在“求富”的口号下,从70年代起采取官办、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等方式,开办轮船招商局等一系列民用企业。
材料二 光绪元年(1875 年)福建按察使郭嵩焘在《条议海防事宜》中说:“窃谓造船、制器,当师洋人之所利以利民,其法在令沿海商人广开机器局。近天津招商局(指李鸿章主办的轮船招商局——引者)亦略得此意,然其法在招致商人,而商人与官积不相信,多怀疑不敢应,固不如使商人自制之情得而理顺也”。又说:“窃谓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
——摘编自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1)根据上述材料,比较李鸿章和郭嵩焘主张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分析指出郭嵩焘主张的实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