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广府灰塑
灰塑是以草筋灰、纸筋灰或贝灰等为主要塑形材料,辅以竹钉、铁钉、铜丝、瓦片等为骨架,使用灰匙等色彩进而描绘成形的一种建筑装饰类别。灰塑大量应用在建筑物的屋顶和墙体上,细分为脊饰、门楼、山墙、照壁、墙楣、楹联、墀头、落水口和落水管等。据《广州市志•卷十六》文物志记载,始建于南来庆无三年的增城正果寺已使用灰塑龙船脊,现可考证最早的广府地区灰塑为明代作品。是佛山祖庙中明代正德六年的"郡马梁祠"牌坊。
灰塑装饰工艺曾被广泛使用,并非岭南广府地区独有。但因为灰塑大面积使用不耐低温的草筋灰和纸筋灰材料,而这种材料在气温低于零度时会开裂,所以专家推测,受环境影响,仅余冬季气温高于零度的部分岭南地区留存灰塑至今。
现潮汕地区也多有使用灰塑装点建筑,但与广府灰塑存在较大差别。潮汕地区灰塑以半浮雕和浅浮雕为多,也有使用阴刻的例子,色彩较清淡,有墨线描边。总体色彩趋向冷色调,多用蓝、白、绿三色。潮汕灰塑因其地理位置近海,空气盐度、酸度高,大大加速石灰的风化,因此潮汕灰塑多见于檐下、墙楣、凹门斗等不见日光风雨处。
广府地区地处广东省中部,夏热冬暖,空气盐度低,湿度大,气候环境适合在室外大面积使用石灰材料。广府地区的灰塑多应用在可受日光和风雨的部分,较少鉴于建筑物阴影区。广府灰塑色彩斑斓,饱和度高,使用题材的取材范围较潮汕灰塑广泛。
广府地区有著名的"三雕两塑"共5种建筑装饰工艺,即木雕、石雕、砖雕、陶塑和灰塑,灰塑与其中的陶塑多有交集。陶塑表面上釉,极耐风雨,多装设在屋脊上,与琉璃屋面瓦配合,效果极佳。陶塑构建全为预制,中空,装设时须有砖垫层,预制件之间靠石灰粘结,陶塑一般有青、黄两种主色调。灰塑适用范围较广泛。屋脊、挥头、山墙、照壁等均可使用,上彩颜色范围涵盖矿物质颜料的各大色系,然大部分的灰塑题材与陶塑题材一致,表现方法也相似。灰塑不可预制,全靠现成手工制作,整个作品的主要材料是石灰,作品内部须有固型骨架,不可留空,但内外层材料使用了不同的添加剂,致硬度、吸水率和表面密度有一定的差异。在广府地区,较常见使用陶塑屋脊压灰塑脊基的正脊做法。
自古以来,广东地区就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前沿,很多传统工艺的形式都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灰塑也是其中之一。而且,岭南地区远离中原,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有丰富想象力的世俗文化。灰塑题材体现了广府民俗趋吉避凶的心理习惯,蕴藏着祈福和教化的意味。灰塑的取材范围有故事传说、祥禽瑞兽、花卉果木、博古杂宝、吉祥文字、纹样图案和大量舶来题材。灰塑匠师实质上只使用有限的元素,通过谐音、借喻和比拟三种方式,便足以表达如此广发的题材。
【链接一】岭南地区气候炎热潮湿,每年3月到5月的雨季,大量的雨水造成的高湿度会加速建筑结构的风化,温热潮湿的天气还会带来各种虫害,特别是白蚁,对砖木结构建筑的破坏是毁灭性的,而灰塑的材料就具有防潮驱虫的效果,用其加固建筑结构,可以有效降低建筑因风化和虫害倒塌的风险。广东地区临近大海,每年都会有十余个合风过境,如若建筑结构不稳固,屋顶重量过轻,都会造成房屋倒塌的严重后果。灰塑能有效增加房顶的重量,稳固建筑结构,帮助建筑抵御台风的侵袭。除此之外,由于台风的关系,岭南建筑(特别是大体量建筑)都没有密集的防火山墙,辅助防火墙、阻断火势蔓延也成为了灰塑的重要作用之一。
(节选自《谈岭南灰塑的美学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链接二】
广府灰塑的主要装饰题材
题材分类 |
主要代表图案 |
主要使用部位 |
适合表现技法 |
几何纹样 |
卷草纹、蘷纹 |
山墙八字、脊座、博古 |
浅浮雕 |
花卉草木 |
松树、梅花、杨桃、荔枝等 |
正脊、墀头、照壁 |
高浮雕结合局部透雕 |
动物纹样 |
喜鹊、蝙蝠、仙鹤、鲤鱼等 |
正脊、看脊、垂脊、照壁 |
高浮雕结合局部透雕或原雕 |
风景题材 |
珠江早春、羊城八景 |
看脊、照壁 |
高浮雕 |
人物神仙 |
刘关张、八仙、三官、寿星等 |
看脊 |
高浮雕、立体圆雕 |
博古杂宝 |
八宝、暗八仙、三官、寿星 |
脊座 |
浅浮雕 |
文字纹样 |
吉祥祝语、名家诗句 |
正脊小品、楹联 |
浅浮雕 |
(选自《岭南广府地区灰塑装饰艺术保护研究》)
(1)以下关于"灰塑"的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
A.灰塑是一种建筑类别,大量应用在建筑物的屋顶和墙体上。 |
B. |
B.岭南地区的灰塑能留存至今,主要原因是其更能耐受低温。 |
C. |
C.广府灰塑多应用在可受日光和风雨的部分,潮汕灰塑则相反。 |
D. |
D.灰塑不可预制,陶塑构件可预制,灰塑题材比陶塑的多一些。 |
(2)关于灰塑工艺运用在广府建筑上的好处,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
A.灰塑的材料能够防潮,可以降低建筑因风化倒塌的风险。 |
B. |
B.灰塑的材料能够驱虫,防止虫子对砖木结构建筑的破坏。 |
C. |
C.灰塑能增加房顶重量,稳固建筑结构,帮助建筑抵御台风。 |
D. |
D.灰塑能够提高防火墙密集度,辅助防火墙,阻断火势蔓延。 |
(3)下列对广府灰塑题材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
A.广府灰塑题材中的杨桃、荔枝等岭南特有的水果,体现出浓郁地方特色。 |
B. |
B.广府灰塑题材中的喜鹊、蝙蝠(福)、仙鹤等动物,蕴含着祈福的意味。 |
C. |
C.广府灰塑题材中的"刘关张"结义的故事,宜扬忠义思想,体现教化功能。 |
D. |
D.广府灰塑的各种题材最常用的表现技法是高浮雕,塑造动物图案难度最大。 |
(4)选文(含链接材料)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分点列出并举例。
(5)广州市为灰塑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获得通过。你认为通过的理由可能有哪些?请结合文本分点陈述。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文中第一句“桃树、杏树、梨树”这三种树的位置能否调换顺序?说说你的理由。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句对写春花有什么作用?
(14分)
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
顾晓蕊
①故乡的家是一个四合小院,院里有棵粗壮挺拔的洋槐树。阳春四月,巨大的树冠华荫如盖,素淡的花苞次第开放,满院流溢着醉人的清香。
②槐花盛开的时节,团团簇簇洁白的花朵,像迎风舞动的风铃,摇出阵阵欢快的笑声。最开心的,要数采摘槐花。弟弟爬上高高的树杈,用带钩的竹竿把槐枝扭断,我拾起落到地上的枝条,沿着细茎轻轻一捋,一嘟噜花朵落进筐里。
③在那贫寒的年代,槐花无疑是一道美食。或蒸或炒,皆唇齿留香。然而,苍翠遒劲的老槐树,在一个电闪雷鸣的夜晚,如巨人般轰然倒下。翌日清晨,发现槐树被拦腰截断,细碎的花瓣飘落一地,生命的华美与脆弱瞬间交替,让人久久地怅然无语。
④此后不久,我们便搬家了。十余年时光缓缓淌过,日子过得平淡而适意。三年前的一天,宁静的生活被突如其来的电话打破。妈妈放下电话,脸色煞白,双手颤抖,对爸爸说:“儿子在工地上出事了!”
⑤那是怎样惊心的一幕,现场发生爆管事故,弟弟身上多处烫伤,从八米平台跌落下来。他在重症病房里,度过了生命中最难捱的两个月。出院后,他不愿照镜子,也不愿出门见人,每天把自己锁在房间里,独自舔舐着心底的伤痛。
⑥妈妈说:“这样会闷出病来,出去走一走吧。”我想了又想,决定陪弟弟回故乡。踏上魂牵梦萦的热土,我的心里充满期待与忐忑,不知这一趟旧地重游,将给弟弟带来怎样的影响。
⑦走进童年的小院,一阵阵清香扑面而来,浓烈而又执着。抬头望去,记忆里被风雨摧毁的洋槐树,竟奇迹般出现在眼前,变得更加枝繁叶茂。弟弟径直向前,缓缓走到槐树下,把身体贴近树干,紧紧地拥抱那棵树。
⑧那一刻,安静极了。忽一阵清风拂过,雪白柔软的槐花,落在他的衣襟上。他捏起几朵放进嘴里,细细地嚼,两行清泪落了下来。自从弟弟受伤以来,这是我第一次,也是我唯一的一次,看到他流泪。
⑨泪痕很快被风吻干。他侧过身来,说:“姐姐,给我照张相吧。”我掏出数码相机,紧张得按了三次快门,才拍下这美好的瞬间。弟弟倚着老槐树,感叹地说:“槐花虽小,却有阳光的味道。”他笑了,目光变得坚强,从灵魂深处射出来。
⑩半个月后,我们回到家。照片洗了出来,弟弟把它摆在床头,背面写着一行蓝色小楷:树是大自然的智者与强者,人应该像树一样活着。至此,我那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很快,弟弟又回到工作岗位,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11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那枝叶是信念,那树干是平和,那深入地底的根须,就是默默地承受。人这一生,有这么一棵树,不管经历多少风雨,依然能凭借一缕心香,从容抵达幸福的彼岸。(选自《阅读与鉴赏》,有改动)联系全文,说说作者以“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为题有何妙处
联系语境,说说第②自然段划线句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第⑧段“两行清泪落了下来”一句中加点的“泪”蕴含了哪些丰富的感情?
根据全文内容,谈谈你对第⑩段中“树是大自然的智者与强者,人应该像树一样活着”一句的理解。
(5分)
微笑是一种生活态度
①微笑是对生活的一种态度,跟贫富、地位、处境没有必然的联系。一个富翁可能整天忧心忡忡,而一个穷人可能心情舒畅;一位处境顺利的人可能会愁眉不展,一位身处逆境的人可能会面带微笑……
②心里有阳光的人,就能感受到现实的阳光,如果连自己都常苦着脸,那生活如何美好?生活始终是一面镜子,照到的是我们的影像,当我们哭泣时,生活在哭泣,当我们微笑时,生活也在微笑。
③在受到别人的曲解后,微笑的力量会更大。因为微笑会震撼对方的心灵,显露出来的豁达气度让对方觉得自己渺小、丑陋。当年,有人处处说爱因斯坦的理论错了,并且说有一百位科学家联合作证。爱因斯坦知道了这件事,只是淡淡地笑了笑,说:“一百位?要这么多人?只要证明我真的错了,一个人出面便行了。”爱因斯坦的理论经历了时间的考验,而那些人却败给了一个微笑。
④微笑是人生最好的名片,谁不希望跟一个乐观向上的人交朋友呢?微笑能给自己一种信心,也能给别人一种信心,从而更好地激发潜能。微笑是朋友间最好的语言,一个自然流露的微笑,胜过千言万语,无论是初次谋面也好,相识已久也好,微笑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令彼此之间倍感温暖。
⑤微笑是一种修养,且是一种很深厚的修养。微笑的实质是亲切,是鼓励,是温馨。真正懂得微笑的人,总是容易获得比别人更多的机会,总是容易取得成功。第①自然段最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请说说第③自然段的论证思路。
(4分)
生物和环境
①地球上有生命的范围,通常叫做生物圈。如果把地球比作苹果,那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只生活在像果皮那样薄的地球表面层里,因为只有这个表面层有空气、水、土壤,能够维持生物的生命。人们把这个生物生存的地球表面层,叫生物圈。
②在生物圈中,同生命密切相关的物质——碳、氮、氧、水都在不断地循环。人和动物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进二氧化碳,呼出氧气。生物死后,尸体被空气、水和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这样的循环)从宏观到微观,到处都有,从来没有间断过。在这样的循环中,大气得到氧的补充,不清洁的水通过阳光的蒸发作用形成了雨,有害的物质被微生物分解,或者被大量的水和空气稀释成为无害的物质。这些过程都叫做天然自净作用。天然自净的循环一旦受到破坏,就会造成环境污染。
③破坏天然自净循环的原因,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自然界自身的因素造成的,叫做第一环境问题或者原生环境问题。火山的爆发会使大气增加二氧化碳。病虫害和各种流行疾病,也都属于这一类。
④另一类是人类自身的活动造成的,叫做第二环境问题,或者叫做次生环境问题。这个问题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越来越突出,其中最为严重的是工业生产中排出来的废水、废气、废渣(简称“三废”)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水俣病、红潮、伦敦烟雾……都是由于“三废”破坏了天然自净循环而造成的。此外,城市的烟尘、噪声、垃圾、放射性物质等等,也都危害着人们的健康。请根据文意解释“原生环境问题”中的“原生”和“次生环境问题”中的“次生”的意思
第①段中画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谁能润泽我们的生命
尤今
①书对我而言,犹如空气。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而我,时时刻刻都需要它。
②自童年开始,我便明白,肚子饿了,找食物吃;眼睛饿了,找书看。我的双眸,时时都处在饥饿的状态中,只要一书在手,我便如蚁附膻,既有“蚕吞桑叶”的快乐,亦有“蜂儿采蜜”的满足。
③略识之无,我便发现,屋子里的每一寸空隙,都漂浮着一缕一缕的书香。视线所及之处,有书;视线不及之处,亦有书。高高低低地叠着、密密麻麻地堆着;疏疏地散放着、齐齐地排列着。书和屋子,你依我依地化成了一个圆满的整体。在那如饥似渴地从书籍汲取营养的童稚时代,我们的物质生活是捉襟见肘的。书却为我营造了一个金光灿烂的世界。
④父亲总是买书,不是一册册地买、而是一摞摞地买,当他把书提进门时,忙家务的母亲总是很快地把湿漉漉的手抹干了,把那一摞书当成瑰宝一样,小心翼翼地捧过来,欢天喜地地拆看。
⑤万籁俱寂时,母亲在荧荧灯火下执卷而读的样子,真是美丽。微鬈的睫毛静静地在眸子下方印着扇形的影子,脸上浮着一抹蜻蜓点水式的、若有若无的笑意。
⑥她低头看书。我仰头看她。她快乐地沉浸在文字那个神秘莫测的世界里,而我,向往那个世界。于是,跌跌撞撞地闯了进去。最初,一知半解,等一进入情况,便痴痴地迷上了,书,自此成了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⑦成家之后,整间屋子氤氤氲氲都是书香。我站着读、坐着读,躺着也读。我读书的时候,孩子也人手一册地读。一家大小静静地、齐齐地读书的那种感觉,美好到了极致,幸福到了极点。
⑧站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突然想起青少年时代的一件往事。那时,零用钱有限,想买书,只能将钱一点一滴地储存起来,存够了,才得以一偿夙愿,那一回,看中了赛珍珠的译著《大地》,翻来覆去地看,爱不释手,可是,没有钱买。一连两三周,上书局时,总先去看看那部小说还在不在,如果还在,便抽出来,用手轻轻摩挲一番,才恋恋不舍地放回去。后来,学校考试,忙着温习功课,没上书店。考完试后,钱也储够了,便风风火火地赶往书店。可是,那部朝思暮想的书没了。我觉得心里有一种说不清的疼痛,在书架旁晃来晃去,像个无主孤魂。
⑨阅读,是一种多功能的活动,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浸润活动。许多散文和小说,都不着痕迹地蕴藏着隽永可贵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它会在阅读的过程中,慢慢地流入读者的内心深处,那种影响力,是巨大而深远的。台湾漫画家蔡志忠说过:“要成为出色的漫画家,非得喜欢读书不可。画只是技巧,出色的漫画,出自无穷的想象。不读书,就表示没有好奇心,怎么可能画出精彩的漫画?”
⑩实际上,阅读所能带来的脑力冲击,大得超乎想象。它足以将水面上的一个小涟漪化为滔天巨浪,从而创造出一个个奇迹。
⑾阅读带来的大快乐,是任何其他的活动都难以相比的。当它让你哭时,那种感动,能够进入心坎很深的地方;当它让你笑时,那种快乐,像是融化在心上的一块糖。它时而像铁锹,在你心叶上挖出一个个痛楚的窟窿;时而像辣椒,辣得你汗如雨下却又拍案叫绝。有时,它像雷像电,狠狠地劈下来,将迷糊混沌的你震醒;有时,它又像云像雾,让你腾云驾雾、浑然忘却世间的一切烦恼。
⑿我觉得自己最大的“成就”是:以书为种子,在孩子的心田里种下了一株快乐的树。这树,永不枯萎。
(本文原题为《书》)从修辞的角度简要说说第②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第⑤自然段画线句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一句话概括第⑧段内容,并说说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为什么“我” 觉得自己最大的“成就”是以书为种子,在孩子的心田里种下了一株快乐、永不枯萎的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