镁条在空气中久置表面会变黑,某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实验,探究镁条变黑的条件.
【查阅资料】常温下,亚硫酸钠(Na 2SO 3)可与O 2发生化合反应.
【猜想与假设】常温下,镁条变黑可能与O 2、CO 2、水蒸气有关
【进行实验】通过控制与镁条接触的物质,利用如图装置(镁条长度为3cm,试管容积为20mL),分别进行下列5个实验,并持续观察20天.
编号 |
主要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1 |
先充满用NaOH浓溶液洗涤过的空气再加入2mL浓硫酸 |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
2 |
加入2mLNaOH浓溶液 |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
3 |
先加入2mL浓硫酸再通入约4mLCO 2 |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
4 |
先加入4mL饱和Na 2SO 3溶液再充满CO 2 |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
5 |
先加入2mL蒸馏水再通入约4mLCO 2 |
镁条第3天开始变黑至第20天全部变黑 |
【解释与结论】
(1)实验1和2中,NaOH浓溶液的作用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实验1的目的是
(3)实验3中,试管内的气体主要含有CO 2、 .
(4)得出"镁条变黑一定与CO 2有关"结论,依据的两个实验是 (填编号)
(5)由上述实验可推知,镁条变黑的条件是 .
【反思与评价】
(6)在猜想与假设时,同学们认为镁条变黑与N 2无关,其理由是
(7)欲进一步证明镁条表面的黑色物质中含有碳酸盐,所需要的试剂是 .
草酸钙(化学式为CaC2O4,相对分子质量为128)是一种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受热能分解。小红同学为了探究其在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变化,进行如下实验:取12.8g草酸钙固体在不断加热的条件下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随时间变化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t1~t2时问段内固体质量减少的原因是产生了一种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该气体的化学式为 ;同时生成一种白色固体,它与大理石的主要成分相同,则该段时间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t2~t3时间段内固体质量不变的原因是 。
(3)t3~t4时间段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小强和小明另取12. 8g草酸钙固体加热一段时间后,对剩余固体的成分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CaC2O4能与稀盐酸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2O4+2HCl=CaCl2+H2C2O4;草酸(H2C2O4) 是一种可溶于水的酸;澄清的石灰水能使紫色石蕊变蓝。
【设计方案并实验】
同学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小强 |
取少量固体放入烧杯中,加适量水并搅拌。静置后,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
溶液变蓝色 |
剩余固体中一定含有 。 一定不含有 。 可能含有 。 |
小明 |
另取少量固体放入试管中,加足量稀盐酸 |
有气体产生 |
剩余固体中一定含有 。 |
【交流与讨论】三位同学经交流后认为,该剩余固体与图中 时间段的物质成分相同。
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装置测量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并取得成功.
【查阅资料】白磷着火点只有40℃;
【提出问题】氧气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多少?
【实验准备】连接仪器,检查 :
【实验探究】装入药品,按图连接好,夹紧弹簧夹(最初气球处于瘪的状态,锥形瓶内空气体积为230mL,注射器水的体积为50mL)
再将锥形瓶底部放入热水,白磷很快被引燃,然后将锥形瓶从是热水取出
【现象分析】
(1)将锥形瓶底部放入热水,白磷很快被引燃,但足量的白磷在锥形瓶未能全部燃烧,说明瓶剩余气体 (填写“支持”或“不支持”)燃烧,写出白磷燃烧的表达式: ;
(2)在整个过程,可观察到气球的变化是 ;
(3)待白磷熄灭锥形瓶冷却到室温,打开弹簧夹,还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①注射器的水自动喷出来;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②当注射器的水还剩下 mL时停止下流;【得出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我们学习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知道了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实验室制取气体时,确定发生装置需要常考虑的两种因素是 .
A.反应物的状态 | B.气体的密度 | C.反应的条件 | D.气体的溶解性 |
请根据下列装置图完成以下各题.
以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氧气,应选用 和 装置来制取并
收集,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
若用F装置收集气体,需满足的条件是 _;
A装置加热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 .
同学们想探究双氧水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进行
了三次实验,记录各收集一瓶相同体积氧气所需要的时间.
实验 |
30%双氧水的质量 |
加入的水的体积 |
二氧化锰质量 |
收集时间 |
1 |
10 |
40 |
5 |
200 |
2 |
20 |
30 |
5 |
100 |
3 |
30 |
20 |
67 |
取用二氧化锰的仪器是 ;
写出上述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实验3中,加入的二氧化锰质量为 g;
相同条件下,实验3产生氧气的速率最快,说明反应与双氧水的 有关.
下列是关于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点燃蜡烛后,按图A的方式将一根火柴迅速平放在火焰中,约1s后取出,可以观察到 点炭化变黑最严重;
图B的烧杯内壁出现的主要现象是 ;
图C中,能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一缕白烟,白烟是 .
我校某同学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该同学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集气瓶中加少量的水,将水面上方的空间分为5等份.
②在带橡皮塞和导管的燃烧匙内装入一定量的红磷,将导管上的弹簧夹夹紧,在酒精灯上点燃红磷,并立即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
③充分反应后,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
请回答下列问题:
步骤②集气瓶中燃烧的主要现象是 ,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步骤③中打开弹簧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烧杯中的水沿着导管进入集气瓶的“1”处,由此可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 ;但本实验的结果是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小于理论值,其原因可能是 ;
②中点燃红磷的方法有什么后果?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