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课外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某化工厂的废碱液(主要成分为Na2CO3、还含有少量NaCl)和石灰乳(氢氧化钙的悬浊液)为原料制备烧碱,并对所得的烧碱粗产品的成分进行分析和测定。
【查阅资料】①碱石灰是CaO与NaOH的固体混合物,可吸收二氧化碳和水;
②CO2+Ba(OH)2 ═ BaCO3↓+H2O。
【粗产品制备】
(1)将废碱液加热蒸发浓缩,形成较浓的溶液,冷却后与石灰乳混合,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将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得到的滤液进行蒸发结晶,制得NaOH粗产品。
【粗产品成分分析】
(1)取适量粗产品溶于水得澄清溶液,加入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由此该粗产品中一定不含有         ,理由是                                
(2)该小组同学通过对粗产品成分的实验分析,确定该粗产品中含有三种物质。
【含量测定】Na2CO3含量的测定:
该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取20.0g粗产品,进行实验。

(1)实验过程中需持续缓缓通入空气,其目的是               
(2)下列各项措施中,不影响测定准确度的是______(填标号)。
a.在加入盐酸之前,应排净装置内的CO2气体
b.滴加盐酸不宜过快
c.在A-B之间增添盛有浓硫酸的洗气装置
d.取消上图中D装置
(3)实验中准确称取20.0g粗产品,进行测定,测得BaCO3质量为1.97g。则粗产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4)有人认为不必测定C中生成的BaCO3质量,只要测定装置C在吸收CO2前后的质量差,一样可以确定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实验证明按此方法测定的结果明显偏高,原因是                 

科目 化学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液的危害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征得老师同意,爱动脑筋的小亮在实验室对放置已久的NaSO3的样品成分开展了探究:
【查阅资料】 B a S O 3 + 2 H C l = B a C l 2 + H 2 O + S O 2 【提出问题】钙亚硫酸钠是否变质了呢?是全部变质还是部分变质呢?
【猜想】猜想1:样品未变质(即:样品中含有 N a 2 S O 3
猜想2:样品全部变质(即:样品中只含 )。
猜想3 :样品部分变质(即样品含中 N a 2 S O 3 N a 2 S O 4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①用少量粉末装入试管,加少量蒸馏水溶解,向溶液中滴加足量的盐酸,并不断震荡
现象A
猜想2不成立
②取步骤①中少量的液体于试管中然后,操作Ⅱ
有白色沉淀
猜想1不成立

回答下列问题:
(1)猜想2中:样品中只含(填化学式)
(2)现象A为
(3)操作Ⅱ
(4)写出操作Ⅱ的化学方程式:
【反思】根据以上探究:实验室里亚硫酸钠必须密封保存。为了防止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变质。实验室必须密封保存的药品很多,试举一例:(填药品名称)

"侯氏制碱法"首先达到的是碳酸氢钠,然后将碳酸氢钠加热分解得到产品碳酸钠; 2 N a H C O 3 = N a 2 C O 3 + C O 2 + H 2 O .碳酸钠置露在空气中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钠: N a 2 C O 3 + C O 2 + H 2 O 2 N a H C O 3
某中学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对一瓶开启后久置的碳酸钠是否变质及变质程度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假设Ⅰ:完全变质;Ⅱ没有变质;假设Ⅲ:
【实验探究】实验一: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后再加入少量 C a C l 2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假设不成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二: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用导管连接后固定在铁架台上,导管的另一端插入澄清石灰水中.加热样品,有气体产生,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假设不成立.
【实验结论】假设成立,样品的成分是
【交流反思】欲除去 N a 2 C O 3 变质后的杂质,最合适的方法是

小强在一次查阅资料时得知: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若二氧化碳过量,生成的碳酸钠会继续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反应原理为: N a 2 C O 3 + C O 2 + H 2 O = 2 N a H C O 3 .出于好奇,他和同学一起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二氧化碳,充分反应后,低温蒸发结晶,得到了白色固体.
【提出问题】白色固体是什么?
【作出猜想】
猜想Ⅰ:只有 N a 2 C O 3
猜想Ⅱ:可能是 N a 2 C O 3 N a O H 的混合物;
猜想Ⅲ: 
【査阅资料】
(1)碳酸氢钠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2 N a H C O 3 = N a 2 C O 3 + C O 2 + H 2 O

(2) N a 2 C O 3 N a O H 的热稳定性较好
(3) C a C l 2 N a C l 的水溶液呈中性
【设计实验】
取一定量的白色固体,加热,若固体质量不变,猜想错误;若固体质量减少,则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后,过量.
【交流讨论】
小方认为,要想知道白色固体中是否有氢氧化钠,可将白色固体配成溶液后,直接用pH试纸测试即可作出判断,你认为是否可行? ;理由是
【继续探究】白色固体中是否有氢氧化钠?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目的/结论
①取白色固体适量配制成溶液.往所得溶液中滴加过量的  ,充分反应后,过滤.
有白色沉淀生成
除去白色固体中的
②取滤液,往滤液中滴入几滴  
 
白色固体中没有氢氧化钠

【交流与反思】
由于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所以实验室保存氢氧化钠一定要注意

维生素C易溶于水,水溶液显酸性,易被氧气、碘氧化;某同学为了探究VC的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
Ⅰ、用某制药厂生产的VC片(每片含VC0.1g及不溶性辅料)配制0.5%的VC溶液。
(1)若取5片VC片,应大约去蒸馏水mL.(取整数)
(2)除去浑浊液中的不溶性辅料,得到澄清的VC溶液,其操作名称是
Ⅱ、设计实验证明VC溶液具有酸性。
(3)限用试剂:无色酚酞试液、稀氢氧化钠溶液。请你完成下表。

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及结论

,说明VC溶液具有酸性

Ⅲ、探究VC溶液在一定温度下(18℃)露置时间对VC含量的影响,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试验,具体如下表所示。

实验序号
碘水浓度及用量
0.6%淀粉溶液
VC溶液恒温露置时间/h
蓝色消失需要VC溶液滴数

0.06%、4.8mL
3滴
0
10

0.06%、4.8mL
3滴
12
12

3滴
24
18

0.06%、4.8mL
3滴
36
41


(4)实验③中碘水的浓度及用量分别是
(5)VC质量分数随露置时间(0——36h)的变化图像,正确的是(填字母标号)

(6)为了提高定量探究vc溶液的准确性。配制VC溶液时,必须先除去溶解在蒸馏水中的少量氧气,具体处理方法是

(5分)实验室制取氧气,可供选择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若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在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的过程中,发现产生氧气的速率很慢,经检查不是KClO3变质,也不是装置气密性不好,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
在做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一般预先在集气瓶底部加水处理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
选代替水吸收产生的气体效果会更好。
已知一氧化氮气体难溶于水,在空气中容易与氧气发生反应,则收集一氧化氮气体时应选用图中装置________(填字母序号),说明一氧化氮已收集满的现象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