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和所学化学知识,回答问题:
(1)装置C中的错误之处为 ,用改进后的C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取用块状石灰石的仪器是 。
(2)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选B为反应装置,实验中,同学们发现不能得到平稳的氧气流,提出应从两个方面加以改进:
一是把发生装置由B改为 (填字母编号)
二是
综合复习时,同学们又来到化学实验室进行实验,加强对酸的化学性质的整体认识。他们将适量的稀盐酸分别滴加到六只试管中进行实验(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六只试管中有气泡产生的是 (填序号),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只写出一个)。
(2)能证明"C试管中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现象是 。
(3)有一只试管中的物质不与稀盐酸反应,原因是 。
CO 2是如何被发现的?化学家又是如何研究它的性质?让我们重温这段历史。
(1)17世纪初,比利时化学家海尔蒙特研究发现,木炭燃烧后,有灰烬还有不可见的气体产生,烛火在该气体中会熄灭。另外他还在地窖、洞穴等地发现过这种气体。"烛火在该气体中会熄灭"和出现在"地窖、洞穴等地"说明这种气体具有 的性质。
(2)1755年,英格兰化学家布莱克做了如下实验:煅烧白垩(石灰石),将煅烧生成的固体与水反应,反应后的物质与煅烧生成的气体又结合成白垩。他将这种固定在白垩中的气体叫作"固定气体"。
实验②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③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1766年,英国化学家卡文迪许实验测得:一定温度下,1体积水能溶解比1体积稍多的"固定气体"。1774年,德国化学家伯格曼将石蕊溶液滴到溶有CO 2的水中,石蕊溶液由紫色变成微红色。当时已经发现石蕊溶液是一种酸碱指示剂。卡文迪许和伯格曼两位化学家的实验说明CO 2不仅能溶于水,还可与水反应。CO 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如图装置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请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氧气,应该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CO2,并用F装置检验CO2,试管中所盛放的溶液为 。
请结合如图所示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1)实验一中,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 说明木炭燃烧的剧烈程度与 有关。
(2)实验二中,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 。
(3)实验三中(夹持仪器已略去),接通直流电源后,能观察到正极、负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为 ,通过用燃着的木条检验正极、负极产生的气体,说明组成水的两种元素是 。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见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 。
(2)用A和F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向气体发生装置内装入药品前应进行的操作是 。实验过程中发现收集的气体不纯,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点即可)。
(3)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可选用B或C.使用B装置时,长颈漏斗末端管口应伸入液面以下,原因是 。与B相比,C装置的优点是 (答一点即可)。若用G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检验二氧化碳收集满的方法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