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请结合如图所示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1)实验一中,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 说明木炭燃烧的剧烈程度与  有关。

(2)实验二中,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  

(3)实验三中(夹持仪器已略去),接通直流电源后,能观察到正极、负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为  ,通过用燃着的木条检验正极、负极产生的气体,说明组成水的两种元素是  

科目 化学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电解水实验 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蒸发与蒸馏操作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镉(Cd)及其化合物在电镀、电池、颜料等领域中有广泛应用。镉是种“氢前金属”,金属活动性介于锌和铜之间。镉元素常见化合价为+2。

(1)将含镉物质进行分类,各举一例填入图中(写化学式)。

(2)根据金属化学性质的一般规律,下列预测合理的是    (填标号)。

A.镉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B.H2或CO能将镉的氧化物转化为金属镉

C.镉能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

D.硫酸镉溶液中的硫酸锌可加入镉粉除去

(3)已知硫酸镉易溶于水,设计三种制备硫酸镉的方案(要求含镉原料分别属于不同的物质类别)。完成下表:

方案

预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依据的反应规律

   

金属活动性顺序里,前面的金属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它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

   

(略)

   

(略)

某校学生利用如图所示两个实验探究酸的性质。

(1)试管A中溶液变浑浊的反应是    (写化学方程式)。

(2)试管B中铁钉变得光亮且表面有气泡生成,溶液呈黄色,将此时溶液中和液面上方存在的微观粒子的种类在图中补充完整(粒子数目不作要求:不考虑空气、水)。

(3)将所有学生完成上述两个实验产生的废液收集并处理,向该废液中加入适量Na2CO3,除去钙、铁元素和过量的酸,可观察到:①   ,②产生大量沉淀。静置过滤得到无色溶液,经检测pH约为7,取样滴加    溶液,无明显现象,钙已除尽。

(4)若处理废液时共消耗Na2CO3 212g,则实验室为本次探究实验至少准备了    g盐酸。(已知盐酸的质量分数为7.3%)

阅读下列短文并回答问题。

氢在太阳中的核聚变放出大量光和热,是太阳能的来源,掌握可控核聚变技术对人类未来文明发展至关重要。2021年5月,中科院“人造太阳”EAST实验装置创造了氘、氚核聚变在1.2亿摄氏度下运行101秒的新纪录,为世界核聚变研究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氢气是高热值清洁燃料,目前主要通过电解水和天然气重整的方法获取氢气,其中天然气重整制氢的一种原理为:CH4+H2OCO+3H2,CO+H2OCO2+H2。氢氧燃料电池已被用作汽车驱动电源,H2和O2在电池内部(含有H2SO4或KOH等物质的溶液)发生反应产生电能。另外,CH4、C2H5OH等也可用作燃料电池的燃料,它们在燃料电池中的反应本质上与它们在O2中的燃烧相同。

原子名称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氘(dao)

1

1

1

氚(chuān)

1

2

1

(1)氘、氚原子的构成如表,它们都属于氢元素的原因是    相同。

(2)上述短文出现的物质中,属于碱的是    (填化学式)。

(3)电解18g H2O理论上能获得    g H2

(4)上述天然气重整制氢原理的两个反应中,化合价保持不变的元素是    

(5)燃料电池工作时H2SO4溶液中起导电作用的离子是    (填化学符号)。

(6)CH4在O2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初步学会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是初中生化学实验技能应达到的要求。

(1)某学习小组将实验室制取常见气体的相关知识归纳如下。

气体

制取方法(或原理)

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O2

方法1:加热  

均可选择A装置(可根据需要添加棉花)

均可选择    装置(填代号)

方法2: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方法3:利用过氧化氢溶液

均可选择    装置(填代号)

CO2

反应原理:化学方程式为   

      

(2)该小组同学将制取的O2和CO2(各一瓶)混淆了,设计如下方案进行区分。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1: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两个集气瓶中

若带火星的木条   

   

则该瓶气体是O2

方案2:向两个集气瓶中分别滴入少量的    溶液,振荡

若溶液变浑浊

则该瓶气体是CO2

方案3:向两个集气瓶中分别倒入少量的水,振荡后再加几滴紫色石蕊溶液

若紫色石蕊溶液变    

则该瓶气体是CO2

……

……

……

(3)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过程主要包括:a.选择制取装置;b.验证所得气体;c.明确反应原理。你认为这3个过程的合理顺序应为    (填代号)。

已知:H2+CuOCu+H2O。有文献报道: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一些实验中,得到的固体产物是铜和氧化亚铜(Cu2O)组成的混合物。氧化亚铜为红色固体,在空气中溶于氨水得到蓝色溶液。某兴趣小组对此开展如下探究。

Ⅰ.设计如图1实验装置,开展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并检验固体产物。

(1)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氧化钙的作用是    

(3)取反应后的红色固体于烧杯中,加入氨水并搅拌,观察到    ,证明固体产物有Cu2O。

Ⅱ.探究反应生成Cu2O的变化情况。

称取若干份质量均为0.6000g的CuO,在相同条件下分别用氢气还原不同时间(t),检测所得固体中Cu2O的质量(m),结果如图2。

(4)由图2可知,在氢气还原氧化铜反应过程中,Cu2O质量的变化趋势是    

(5)为确保氢气还原氧化铜所得固体产物不含Cu2O,应采取的措施是    

Ⅲ.探究反应生成Cu2O的原因。

为解释实验结果,兴趣小组对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过程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经历2CuO+H2Cu2O+H2O,H2+Cu2O2Cu+H2O两个反应,且在同一条件下两个反应同时进行。

假设2.经历CuO+H2Cu+H2O、Cu+CuOCu2O、H2+Cu2O2Cu+H2O三个反应。

(6)结合探究Ⅱ结果计算分析,假设1中“在同一条件下两个反应能同时进行”合理的依据是    

(7)若要确认“假设2”是否合理,在探究Ⅱ的基础上,还需进行的实验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