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周亚夫军细柳》,完成下列各题。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

军:驻扎

B.将军亚夫持兵揖曰

持:率领

C.居无何,上至

居:经过

D.上自劳军

劳:慰问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B.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

C.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D.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3)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  

A.将以下骑送迎

出郭相扶将

B.天子且至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C.已而之细柳军

杜少府之任蜀州

D.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5)文中把文帝在细柳营和霸上、棘门军遇到的不同情况加以对比,刻画了周亚夫的形象。请写出其中两处对比,并作分析。

(6)文中最后一段说“群臣皆惊”,一个“惊”字,含义丰富,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文言实词 文言断句 文言翻译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14 ~16题
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①)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②),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非独染丝然也,国也有染。
注释:①苍:深蓝色。②必:通”毕”,完。尽。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 分)
(1)所入者变入:⑵故染不可不慎也故:
.翻译句子。(2 分)
非独染丝然也,国也有染。
.本文用为喻,说明

阅读《小石潭记》选段,完成9~11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流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A.潭中鱼百许头 (大约) B.斗折行(像蛇一样)
C.不可久(居住) D.影石上 ( 映 )

.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其岸势犬牙差互:那石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相互交错。
B.近岸,卷石底以出:靠近岸边,把石底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C.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树枝青藤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D.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使人心神凄楚,寒透骨节,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阅读下面的文言选段,完成14~16题。
宣王好射
齐宣王好射,说①人之谓己能用强弓也。其尝所用不过三石②。以示左右,左右皆试引③之,中关④而止,皆曰:“此不下⑤九石,非王,其⑥孰能用是?”宣王之情,所用不过三石。而终身以为用九石,岂不悲哉?
(《吕氏春秋》)
[注]①说:同“悦”。②三石(dàn):石,重量单位,一石为120斤。③引:拉。④关(wān):同“弯”,指拉满弓。中关,指弓只拉了一半的弧度。⑤不下:不少于。⑥其:副词。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⑴齐宣王好射(2)宣王之情,所用不过三石。
.翻译句子。
①说人之谓已能用强弓也
②其孰能用是
.文段结尾说:“岂不悲哉?”齐宣王究竟可悲在哪里?

阅读下列文言文语段,完成9~11题。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异二者之,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斯人,吾谁与归?
.对上文划线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或者作法在先没有
B.有人 心情 在先 微小
C.或者 作法 在……之前 轻微
D.或许 心情 在……之前 没有

.“微斯人,吾谁与归?”这句话的句式特点是()

A.宾语前置
B.判断句
C.介词结构后置
D.定语后置

. 对“微斯人,吾谁与归”一句理解最好的一项是(联系全文来思考)()

A.勉励滕子京以“古仁人”为榜样,做自己的好朋友。
B.表现作者自己学习“古仁人”崇高思想的抱负和决心。
C.表达了自己做人为官的追求,也期望友人与己共勉。
D.表现作者找不到志同道合的伙伴感到惆怅。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王勃传(节选)
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汎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解释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文()(2)不一字()
.文中画线句没有标点,请你用“/”在相应的位置将其标示出来。
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
.都督开始为何对王勃的欣然接受不高兴?后来又为何改变了态度?
.请用自己的话回答,王勃的创作过程有何与众不同之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