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
(2)选取完全相同的两支蜡烛进行实验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3)实验中移动蜡烛 ,直至与蜡烛 的像完全重合,此时蜡烛 到玻璃板的距离是 ,则蜡烛 到玻璃板的距离是 。
小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粗略测量蜡烛的热值q,图中A为穿有小木棍的容器(内装有水),B为下部开了许多通气孔的罩子.[水的比热容c=4.2×103J/(kg·℃)]
(1)要完成本实验,除了图中的实验器材,还必需的测量工具是和;
(2)某次实验测得的数据如下表,则粗略测得这支蜡烛的热值q = J/kg.
物理量 |
测量值 |
容器中水的质量m/g |
150 |
容器中水的初温t1/℃ |
25 |
容器中水的末温t2/℃ |
40 |
燃烧前蜡烛的质量m1/ g |
20.6 |
燃烧后蜡烛的质量m2/ g |
20 |
(3)小华通过本实验测出的热值会比真实值更,造成这一偏差的原因是(写一条即可).
小明为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将水和煤油分别装入烧杯中,固定在铁架台上,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加热水和煤油,实验装置如图.
(1)在安装、调整实验器材时,科学合理的顺序是(图甲中):先调整固定位置,再调整固定的位置(两空均选填“A”或“B”).
(2)小明的实验中有一处错误是.
(3)改正错误后,小明设计了三种方案进行探究,可行的方案是.(填序号)
①加热相同时间,记下升高的温度;
②升高相同的温度,记下加热时间.
探究物体的重力势能(甲、乙、丙三物体的质量关系为:m甲=m乙<m丙,木桩起始位置高度相同)
(1)比较图中A、B两木桩扎入沙坑的深度,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质量一定时,物体的高度越大,具有的重力势能就.
(2)如果在图中所示B、C两木桩扎入沙坑的深度相同,(选填“能”、“不能”)说明乙、丙的重力势能相同,你的理由是.
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将小球A、B分别拉到与竖直方向成一定角度θ的位置,然后都由静止释放,当小球摆动到竖直位置时,将与静止在水平面上的木块C发生碰撞,木块都会在水平面上滑行一定距离后停止.图中的摆长L都相同,θ1<θ2,球A、B的质量分别为mA、mB(mA<mB).
(1)如图甲、乙所示,同时释放A、B,观察到它们并排摆动且始终相对静止,同时到达竖直位置.说明两小球在摆动过程中的速度大小与小球的无关.
(2)如图甲、乙所示,观察到B球能将木块C撞得更远,可得出结论:.
(3)如图乙、丙所示,是为了探究:与的关系.
某小组同学在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提出了一些猜想,小组将对猜想进行验证.
(1)如果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有多个,要研究机械效率与某个因素的关系,需要先控制其他几个因素不变,这种方法在科学探究中被称作.
(2)下列A、B是同学提出的两个猜想:
猜想A:两个相同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其机械效率与滑轮组细线的绕法有关;
猜想B:两个相同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其机械效率与滑轮组提升的物重有关;
(3)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同学们将分别按图1、图2、图3和图4的滑轮组进行实验.
(a)按图滑轮组准备做的两个实验是用来验证猜想A的,若实验测得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大小(相等/不相等),则可初步判断猜想A是错误的;
(b)按图滑轮组准备做的两个实验是用来验证猜想B的,若实验测得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大小不相等,则可初步判断猜想B是(正确/错误)的;
(4)接着小组进行了实验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