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宁想测量一只玉石手镯的密度,进行了以下的实验操作:

(1)如图甲所示,小宁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看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于是直接使用天平进行测量。小宁操作的错误是: 。
(2)改正错误后,小宁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玉石手镯的质量,所用砝码的个数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玉石手镯的质量为 。
(3)小宁测量玉石手镯的体积时遇到了难题,玉石手镯不能放进 的量筒中,无法测量手镯的体积。请你从天平、烧杯(数量、大小不限)、量筒 、小木块、水、细线中选用合适器材,找到一种测量手镯体积的方法,写出具体的操作步骤(可以结合画图用文字说明)。
(4)在学习完浮力的知识后,小宁又想到可以利用弹簧测力计、水、烧杯、细线测量玉石手镯的密度。
①用细线拴住手镯挂在弹簧测力计上,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手镯所受的重力 ;
②将手镯浸没在装有适量水的烧杯内,记录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
③请推导出手镯密度的表达式 (用已知量、测量量表示,比如水的密度用 表示)。推导过程(测量量用字母表示,推导过程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
如图是皮球落地后弹跳过程中,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所拍摄的照片.A、B是同一高度的两点,则A点的重力势能 B点的重力势能(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此过程中皮球的机械能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某中学物理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想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猜想导体电阻的大小可能与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有关,于是他们找来了同种材料制成的各种长度和横截面积的金属丝,丙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
(1)正确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置于 (选填“a”或“b”端);
(2)请你根据电路图,用笔划线代替导线,把乙图所示电路中未连接部分连接好(请勿更改现有导线);
(3)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2.0V,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其大小
为 A,此时金属丝的阻值大小为A,此时金属丝的阻值大小为 Ω(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4)经过测量他们得到了下表所示的数据
| 表一 |
||||
| 序号 物理量 |
1 |
2 |
3 |
4 |
| 长度L/cm |
20.00 |
40.00 |
60.00 |
80.00 |
| 横截面积S/mm2 |
1.0 |
1.0 |
1.0 |
1.0 |
| 电阻R/Ω |
2.0 |
4.0 |
6.0 |
8.0 |
| 表二 |
||||
| 序号 物理量 |
1 |
2 |
3 |
4 |
| 长度L/cm |
30.00 |
20.00 |
20.00 |
20.00 |
| 横截面积S/mm2 |
1.0 |
2.0 |
3.0 |
4.0 |
| 电阻R/Ω |
2.0 |
2.0 |
0.0 |
0.5 |
比较表一中数据,保持其他物理量不变时,电阻与长度成 关系;比较表2中数据保持其他物理量不变时,电阻跟横截面积成 关系.
小军同学为了探究“使用动滑轮的省力情况”,使用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前,小军用弹簧测力计测得动滑轮的重力为1.0N,每个钩码的重力为0.5N,实验过程中,小军多次改变动滑轮所挂钩码的数量,分别记下了每次所挂钩码的重力及对应的弹簧测力计示数,并将其填写在预先设计好的表格中(见下表)
| 序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 动滑轮重G0/N |
1.0 |
1.0 |
1.0 |
1.0 |
1.0 |
1.0 |
1.0 |
1.0 |
| 所挂钩码的重力G/N |
0.5 |
1.0 |
1.5 |
2.0 |
2.5 |
3.0 |
3.5 |
4.0 |
| 弹簧测力计示数F/N |
0.8 |
1.0 |
1.3 |
1.5 |
1.8 |
2.0 |
2.3 |
2.5 |

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到:
(1)在动滑轮的重力大于或等于物体的重力的条件下,使用动滑轮 (选填“省力”或“不省力”);
(2)在忽略摩擦、绳重及实验误差的条件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钩码的重力G以及动滑轮的重力G0的关系为 ;
(3)第6组数据中,钩码匀速上升1m的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
小红同学猜想动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质量和运动速度有关,于是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探究动能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
①让质量相同的两个小球沿同一光滑斜面分别从A处和B处开始向下运动,然后与放在水平面上的纸盒相碰,纸盒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后静置,如图甲所示.
②让不同质量的两个小球沿同一光滑斜面分别从B处开始向下运动,然后与放在水平面上的纸盒相碰,纸盒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如图乙所示.已知不同质量的两个小球从同一高度滚下到达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速度.上述甲、乙两组试验中:
(1)本实验运用了两种研究方法:一是 法,二是转换法;
(2)选用图甲探究的是动能与速度的关系,得出的结论 ;
(3)选用图乙探究的是动能与质量的关系,得出的结论 .
如图所示为两个小球运动过程的频闪照片,闪光时间间隔为1s,图上数字为闪光时刻编号,请按提示描述这两个小球的运动,图中每一个小格的长度为0.2m.
(1)求出小球B在编号3至编号7这段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vB= m/s;
(2)分别求出小球A在编号1至编号3这段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v1= m/s;小球A在编号5至编号7这段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v2= .(选填“变大”或“变小”)
(3)小球A在编号1至编号7这段时间间隔内的速度逐渐 (选填“变大”或“变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