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同学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他用如图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险,可供选择的定值电阻分别为2.5Ω、5Ω、10Ω、15Ω、20Ω、25Ω.实验中电阻R两端的电压始终保持3V不变,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15Ω 1A"。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中实物电路连接完整,要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B端移动时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
(2)闭合开关后,小明发现电流表示数为0,电压表示数很大,故障原因可能是 。
(3)实验中,不能被选用的电阻为 Ω。
(4)保证可用电阻均能正常进行实验,电源电压应该控制在 V至 V之间。
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定小矿石的密度.
(1)将天平置于水平桌面上,先将游码移到 的零刻度,指针静止时的位置如图甲所示.为使天平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 “右”)调节;
(2)天平调平后,将小矿石放入左盘,在右盘中加减砝码,当放入最小砝码后,指针又在图甲所示的位置,为使天平平衡,应 并 ,直到天平再次平衡,所加砝码以及游码位置如图乙,由此可知,小矿石的质量为 g;
(3)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然后将矿石浸没在水中,测出矿石的体积为10cm3,适量的含义是 。
(4)矿石的密度ρ石块= kg/m3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甲乙丙
(1)小明同学将凸透镜对着太阳光,调整凸透镜和白纸间的距离,直到太阳光在白纸上会聚成一个最小、最亮的点,如图甲所示,这一操作是为了 。
(2)接下来,小明将器材组装成图乙,其中明显还需要调整的一个器材是 。调整后恰好能从光屏上观察到倒立、 (选填“缩小”或“放大”的实像,该成像特点可作为 的原理(选填“照相机”或“电影放映机”).
(3)实验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光屏上出现如图丙所示的情况,为得到完整的像,他可将凸透镜向 调节;
(4)小明拿来一只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且较靠近凸透镜.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他只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时,又在光屏上观察到蜡烛清晰的像.由此可见,这只眼镜是 (填“凸”或“凹”)透镜,戴这种眼镜人的眼睛的缺陷是 (选填“近视”或“远视”).
如图所示,小明在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取两个相同的棋子A和B竖直地放于玻璃板前后,移动棋子B,直到与棋子A的像完全重合。在此实 验中:
(1)用透明玻璃做实验,是因为它既能透光让小明看到棋子 ,又能 光,让小明看到棋子 的像。
(2)用两个相同的棋子,是为了比较像与物 的关系。
(3)小明将光屏放在棋子B的位置上.直接观察光屏,发现光屏上 (能/不能)承接到棋子A的像.这是因为 。
(4)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实验中,会出现的情况是 。
(5)玻璃板下方用方格纸而不用白纸的优点是: 。
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使用的斜面的坡度较小,其目的是:______测量时间,以_______测量时间的误差。(填“减小”或“增大”)
(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________。(填“大”或“小”)
(4)小车通过全过程的速度大小变化情况是________。(填“变大”“不变”“变小”)
(5)若s2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则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请写出详细的计算过程)
为救治病人,急需将一种药品送到偏远的山村,这种药品要求在0℃以下存放,常用保温瓶不能满足需要。同学们经过讨论,为保障药品在0℃以下存放,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冷藏盒。
(1)其中药品应放置于 (A/B)处,另一处空间放置低温物质。
(2)关于保温盒填充材料,你选择 (铝合金/发泡塑料/砂石)。
(3)关于放置在保温瓶内的低温物质的选择,小明认为只要放普通冰块即可,小华却认为应该放置由盐水凝固而成的冰块(简称“盐冰”)。
你支持 的选择,依据是:①这两种冰, 的熔点更低;② (题目中的某段文字)。
(4)进一步分析其原理:低温物质在运输途中发生 (填物态变化)而吸收大量的热,从而保证冷藏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