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同学为了探究小灯泡亮度与实际功率的关系,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小灯泡标有" "的字样。
(1)图甲是小明连接的实验电路,同组的小红同学发现图中有一根导线连接错误,请你在这根导线上打" ",并在图中改正。
(2)电路连接正确后,闭合开关,发现小灯泡不亮,而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没有示数,则可能的故障是 。
(3)排除故障后继续实验,小明进行了4次测量,并将有关数据及现象记录在如下表格中。当电压表示数为 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请根据电流表的示数把表格补充完整。
实验序号 |
电压 |
电流 |
电阻 |
电功率 |
灯泡的亮度 |
1 |
0.5 |
0.16 |
3.1 |
0.08 |
不亮 |
2 |
1.7 |
较暗 |
|||
3 |
2.5 |
0.28 |
8.9 |
0.70 |
正常 |
4 |
3.0 |
0.30 |
10.0 |
0.90 |
很亮 |
(4)根据实验目的分析实验数据及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 。
(5)实验中小灯泡的电阻变化的原因是 。
(6)此实验中将小灯泡换成 、 、 的定值电阻还能完成的探究实验是 。
实验探究
(1)探究晶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如图甲是某晶体熔化时温度时间变化的图像,下表是几种晶体的熔点表。
晶体 |
熔点 |
晶体 |
熔点 |
铝 |
660 |
萘 |
80.5 |
铅 |
328 |
海波 |
48 |
锡 |
232 |
冰 |
0 |
①根据上述信息判断,该晶体可能是 。
②图甲中 段表示该晶体的熔化过程,此过程中它的内能 。
(2)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①蜡烛和凸透镜置于光具座上图示位置,凸透镜焦距为 ,调节光屏位置,光屏上会出现清晰的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像,据此规律可制成 。
②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动,将凸透镜逐渐向 移动,光屏上能成清晰缩小的像。
(3)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①如图丙,把一只点燃的蜡烛 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再拿一只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 ,以确定像的位置。
②将蜡烛向镜面靠近,所成像的大小 。
在“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中,小明依次选用阻值为 、 、 的定值电阻进行实验。
(1)图甲是实验的实物连线图,其中有一条导线连接错误,请在该导线上打“ ”并画出正确连线。
(2)改正错误后闭合开关,电流表有示数而电压表无示数,电路故障可能是 。
(3)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至某一位置,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 。
(4)断开开关,将 的定值电阻换成 的并闭合开关,此时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 (选填“左”或“右”)端移动,这一过程中眼睛要一直观察 表示数的变化。
(5)下表是实验中记录的数据,分析数据可知:
实验次数 |
1 |
2 |
3 |
定值电阻 |
5 |
10 |
20 |
电流 |
0.2 |
0.1 |
① 定值电阻的功率为 。
②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 比。
小明在滨河阳光沙滩游玩时捡到一块鹅卵石,并对该鹅卵石的密度进行了测量。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将游码移至称量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后,分度标尺的指针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横梁平衡。
(2)测量鹅卵石质量时,将最小为 的砝码放入托盘天平的右盘后,分度标尺的指针如图乙所示,接下来的操作是 ,直至天平横梁平衡。
(3)天平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在称量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丙所示,该鹅卵石的质量是 。
(4)如图丁所示,鹅卵石的体积是 。
(5)由以上数据可知,该鹅卵石的密度为 。
(6)将该鹅卵石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并浸没在某液体中静止时,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戊所示,鹅卵石所受浮力为 . 取
在探究水的沸腾特点时,所用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组装实验装置时,支撑烧杯的铁圈和悬挂温度计的铁杆,应先固定 (选填“铁圈”或“铁杆”)。
(2)实验过程中,烧杯上方的“白气”是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的结果。
(3)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水的沸点为 ;继续加热,温度计的示数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图丙是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图象。由图象可知,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较长,其原因可能是 (选填“水的质量偏大”或“当地气压偏低”)。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 刻度线处不动,移动蜡烛和光屏至如图所示位置时,光屏上承接到清晰的像。
(1)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
(2)将远视眼镜的镜片放在蜡烛和透镜之间适当位置,此时应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再次承接到清晰的像。
(3)取走镜片,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后,应将光屏移至 (选填序号)范围内才能承接到清晰的像。
(4)将蜡烛移到 刻度线上,观察到的像是 (选填“倒立”或“正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