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齐之国氏大富,宋之向氏大贫。自宋之齐,请其术。国氏告之曰:“吾善为盗。始吾为盗也,一年而给,二年而足,三年大穰。自此以往,施及州闾。”向氏大喜,喻其为盗之言,而不喻其为盗之道,遂逾垣凿室,手目所及,亡不探也。未凡,以赃获罪,没其先居之财。

    向氏以国氏之谬己也,往而怨之。国氏曰:“若为盗若何?”向氏言其状。国氏曰:“嘻!若失为盗之道至此乎?今将告若矣。吾闻天有时,地有利。吾盗天地之时利,云雨之滂润,山泽之产育,以生吾禾,殖吾稼,筑吾垣,建吾舍。陆盗禽兽,水盗鱼鳖,亡非盗也。夫禾稼、土木、禽兽、鱼鳖,皆天之所生,岂吾之所有?然吾盗天而亡殃。夫金玉珍宝,谷帛财货,人之所聚,岂天之所与?若盗之而获罪,孰怨哉?”

    向氏大惑,以为国氏之重罔己也,过东郭先生问焉。东郭先生曰:“国氏之盗,公道也,故亡殃;若之盗,私心也,故得罪。”

(选自《列子•天瑞第一》,有删节)

1)解释文中加点实词的意思。

①喻其为盗之言

喻:

  

②遂逾垣凿室

逾:

  

③以生吾禾,殖吾稼

殖: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自宋之齐,请其术

其真无马邪(韩愈《马说》)

B.而不喻其为盗之道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张岱《湖心亭看雪》)

C.山泽之产育

宋何罪之有?(《孟子•公输》)

D.若之盗,私心也

义,亦我所欲也(孟子•告子上》)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手目所及,亡不探也。

②若盗之而获罪,孰怨哉?

4)如何理解东郭先生所说的“国氏之盗,公道也”?请根据文意回答。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一词多义 文言实词 文言翻译 文言文阅读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短文,完成后面的题。(共10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⑴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 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⑵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涓人:宫中管洒扫清洁的人。②安事死马:要死马做什么。③捐:白白费掉。④能:能出高价。
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⑴ 骈死于槽枥之间() ⑵ 一食或尽粟一石()
以报()⑷ 天下必以王为能马()
翻译两文中划线的两个句子。
【甲】【乙】两文中“千里马”的命运有什么不同。

【改编】文言文阅读
与朱元思书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⑴任意东西() ⑵蝉则千不穷()(3)经纶世务者()
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本文的第一自然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请举例说明。
读完此文,请你用一段话表明自己的感受。

【改编】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回答后面的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叩()(2)再()(3)臭()(4) 烨然 ()
翻译下列句子。
(1)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2)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作者宋濂为什么能够这样勤奋苦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世为农。幼有异质,七岁入学,授章句,问其师曰:“读书何为?”师日:“取科第耳!”曰:“如斯而已乎?”师大奇之。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久之,师谓其父母日:“儿颖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人者,吾非其师也。”遂辞去,如是者凡更三师。稍长,嗜学如饥渴,然遭世乱,且贫无书。既逃难徂徕山,始得《易》王辅嗣说。时兵乱中,衡夜思昼诵,身体而力践之,言动必揆诸义而后发。家贫,食糠核菜茹,处之泰然,讴颂之声闻户外。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如而已乎()②长()
逃难徂徕山 ()④得《易》王辅嗣说()
下列各句中的“其”与“吾非其师也”中的“其”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B.其真无马邪
C.其人视端容寂 D.其一犬坐于前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1处)
他日必有大过人 者。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遂辞去,如是者凡更三师。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
结合选文,简要说说文中的许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回答小题。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骈
(2)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
(3)且欲与常马不可得
(4)执而临之策
翻译下列句子。(4分,每小题2分)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文章连用了十一个“不”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才观,那么在这种背景下,你如何发挥自己的才能呢?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