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文言文阅读

赵惠王谓公孙龙曰:“寡人事兵十馀年矣,而不成,兵不可偃乎?”公孙龙对曰:“兵之意,兼爱天 下之心也。兼爱天下,不可以虚名为也,必有其实。今蔺、离石入秦,而王缟素布总;东攻齐得城,而王加膳置酒。秦得地而王布总,齐亡地而王加膳,所非兼爱之心也。此偃兵之所以不成也。”今有人于此,无礼慢易而求敬,阿党不公而求令,烦号数变而求静,暴戾贪得而求定,虽黄帝犹若困。

【注】①赵惠王:战国时期赵国国君。②事:致力。③偃:停止、消除。④蔺、离石:地名,赵国土地。⑤布总:用麻布束发。⑥慢易:傲慢无礼。⑦阿党:结党营私。⑧号:号令,法令。

(1)下列各选项,与“寡人事偃兵十馀年矣,而不成”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C.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D.归而形诸梦

(2)下列各选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兵不可偃乎

兵革非不坚利也

B.不可以虚名为也,必有其实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C.齐亡地而王加膳

河曲智叟亡以应

D.虽黄帝犹若困

虽不能察,必以情

(3)翻译句子。

偃兵之意,兼爱天下之心也。

(4)用自己的话说说“偃兵不成”的原因。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一词多义 文言实词 文言翻译 文言文阅读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
何为大丈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所谓大丈夫。”
——《孟子》
.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1)往之家()(2)贫贱不能()
.请用原文回答孟子所说的大丈夫在为人处世上有哪些具体体现?
.本文的思想对你的为人处世有哪些指导意义?

阅读《上枢密韩太尉书》回答问题。
上枢密韩太尉书
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而辙也未之见焉。
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辙年少,未能通学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然幸得赐归待选,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归益治其文,且学为政。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本文的作者是朝的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气之所()②气可以养而()
乎其文()④北黄河之奔流()
.文章第一自然段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作者认为写好文章的条件是“养气”,为了表明自己的观点,他举了哪几个例子?
.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你认为他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吗?请说清理由。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益其所不能。
③人过,然后能改;困于心,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④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解释文中划线词的意思。
(1)曾:(2)恒:(3)衡:(4)喻: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
.文中第①段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事迹,其共同点是(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
.孟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警示人们要有忧患意识。两千多年后的今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名言能引起你什么样的共鸣?(3分“)

文言文阅读。阅读《三峡》一文,完成小题。(共12分)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沿阻绝(     )    ②乘奔御风(    )
多趣味(    )   ④哀转久(    )
.郦道元堪称写水的高手,他用“”描写水势盛大,又用“”描写江水清澈,语言凝练而意蕴丰富。(用原文的语句填空)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
,天高地厚华夏情。
.课文结尾引用渔歌有何作用?

阅读《岳阳楼记》,回答问题(共12分)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哉。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解释下面句中的划线字
⑴百废兴⑵暮冥冥⑶去怀乡⑷春和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浮光跃金,静影沉璧⑵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登楼者面对洞庭湖的不同景色或“感极而悲”,或“其喜洋洋”,这样的情怀分别源自他们怎样的人生经历或思考?(用原文回答)(2分)
.岳阳楼风景管理处拟在门票上印制“岳阳楼简介”,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从地理位置、登楼感受、作者情怀等方面用自己的话写一段说明性的文字。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