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终如始
臣观自古帝王受图定鼎①皆欲传之万代,贻厥孙谋②. 故其垂拱岩廊③,布政天下。其语道也,必先口口而抑浮华;其论人也,必贵口口而鄙邪佞;言制度也,则绝奢靡而崇□□;谈物产也,则重谷帛而贱口口。然受命之初,皆遵之以成治;稍安之后,多反之以败俗,其何故哉?岂不以居万乘④之尊,有四海之富:出言而莫己逆,所为而人必从,公道溺于私情,礼节亏于嗜欲故也!语日:“非知之难,行之惟难:非行之难,终斯难。”所言信矣。
【注释】:①受图定鼎:建立王朝,统治天下。②贻厥孙谋:贻,遗留;厥,其,他的;孙谋,指谋及自己的孙辈。这句指(把天下)传留给子孙后代。③垂拱岩廊:垂拱,指垂手和拱手(敛手),即由于任人得当,官员都称职,作天子的可以悠闲地垂手或抱手,不必过问。岩廊,即今之游廊。整句是说:在游廊上悠闲地散步。④万乘:乘,车乘。周制,天子出兵时车万乘,故以万乘称天子。
(1)上面文言文空格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忠良/淳朴/珍奇/俭约
B.淳朴/忠良/俭约/珍奇
C.淳朴/珍奇/忠良/俭约
D.珍奇/俭约/忠良/淳朴
(2)下面的语言材料,与上文中画线句的句意不相关的一项是
A.《诗经》中说“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是说地位越高,责任越大,就越要谨慎。
B.身居高位者更应牢记《中庸》里讲到的“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时刻提醒自己修身处事应谨慎小心。
C.越王勾践打败吴国,称霸天下,担心从此没有臣下敢于指出他的缺点,于是发布“闻过而不以告我者,为上戮”的命令。
D.《左传》中写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告诫执政者要言行一致。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 |
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4. |
把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恒过然后能改。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文言文阅读(8分,每小题2分)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 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 过,然后能改;困 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 拂士,出则无敌国 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告子下》)
【乙】夫学者所以求益①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②长者,轻慢同列③;人疾之④如雠敌,恶之如鸱枭⑤。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选自颜之推《颜氏家训》)
注释:①求益:求得长进。②凌忽:凌,欺侮;忽,轻视。③同列:同辈。④疾之:怨恨他。⑤鸱枭(chīxiāo):古人认为这是两种恶鸟。下列划线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孙叔敖举于海(举:被举用,被选拔) |
B.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劳:劳动) |
C.曾益其所不能(曾:同 “增”,增加) |
D.凌忽长者,轻慢同列(慢:怠慢) |
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舜发于畎亩之中
A.恶之如鸱枭 |
B.辍耕之垄上 |
C.孔子云:“何陋之有?” |
D.醉翁之意不在酒 |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孟子采用层层推理的方法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 |
B.【甲】文中,孟子通过历史人物的事例阐述了人才要在逆境中造就的道理。 |
C.【甲】文中,孟子认为,一个国家没有法家拂士,没有敌国外患,国家就兴盛了。 |
D.【乙】文中,作者批评了那些有一点学问就自高自大、目空一切的求学着。 |
对【乙】文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像这样因为学问而损害自己,还不如不去学习。 |
B.像这样因为学问而损害自己,还不如没有学问。 |
C.既然自己把学问给损害了,还不如没有学问。 |
D.既然这样用学习损害自己,还不如不去学习。 |
【甲】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程氏爱鸟
吾昔少年时,所居书室前,有竹柏杂花,丛生满庭,众鸟巢其上。武阳君1恶杀生,儿童婢仆,皆不得捕取鸟雀。数年间,皆巢于低枝,其鷇2可俯而窥也。又有桐花凤四五百,翔集其间,此皆鸟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殊不畏人,闾里间见之,以为异事。此无他,不忮3之诚,信于异类也。有野老言:鸟雀巢去人太远,则其子有蛇、鼠、狐狸、鸱、鸢之扰。人既不杀,则自近人者,欲免此患也。由是观之,异时鸟雀巢不敢近人者,以人甚于蛇、鼠之类也。
(选自苏轼《东坡杂记》)
【注释】1.武阳君:苏轼的母亲。2.鷇 kou:初生的小鸟。3.忮zhi:凶狠。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信于异类也()(2)去人太远()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皆鸟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殊不畏人联系上下文,众鸟“皆巢于低枝”的原因是什么?
选文最后“异时鸟雀巢不敢近人者,以人甚于蛇、鼠之类也”一句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岳阳楼记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 吾谁与归?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前人之述备矣/众妙毕备 | B.南极潇湘/初极狭 |
C.薄暮冥冥/不宜妄自菲薄 | D.而或长烟一空/一食或尽粟一石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选文抒写了“迁客骚人”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一是“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的“”的感情(根据原文意思填写,4字);二是“,”的因物而喜的感情(用原文句子填写)(每空4字)
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先写岳阳楼的雄伟景观,再借景抒发不同的览物之情,卒章显志,点明主旨。 |
B.”微斯人,吾谁与归?”既是慰勉滕子京,也体现了作者欲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 |
C.选文中的“乐”与《醉翁亭记》中的“乐”相同,都是追求与民同乐的理想境界。 |
D.选文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由景抒情,由情入议。句式骈散结合,行文富于变化。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义阳朱詹,世居江陵,后出扬都。嗜学,家贫无资,累日不爨,乃时吞纸以实腹。寒无毡被,抱犬而卧。犬亦饥虚,起行盗食。呼之不至,哀声动邻,犹不废业,卒成学士。
注:①益阳:地名。②后出扬都:后来到了扬都。③累日不爨:连续几天不能生火做饭④实腹:填充肚子。⑤哀声动邻:哀痛的喊声惊动了邻里。⑥犹:仍然。给甲段文字中画线部分加上标点符号。
至 舍 四 支 僵 劲 不 能 动 媵 人 持 汤 沃 灌 以 衾 拥 覆 久 而 乃 和。解释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1)负箧曳屣(2)以中有足乐者
(3)乃时吞纸以实腹(4)卒成学士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2)嗜学,家贫无资。乙文中朱詹异于常人的行为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用原文回答)
甲乙两段文字在内容上有什么相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