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文言文阅读

赵普

【甲】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莞,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刘宣

【乙】

景泰 间,吉安刘公宣 代戍于京师龙骧卫,为卫使畜马,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会偶与塾师论《春秋》,师惊异之,以语使,使乃优遇之。未几,发解及第 .取解时,刘文恭公铉 主试,讶其文,谓必山林老孺之作,及启封,乃公也,人始识公,而文恭知人之名益著。

(焦竤《玉堂丛语》)

【注释】①景泰:明代宗朱祁钰年号。②刘公宣:即刘宣。③发解及第:(刘宣参加科举考试)发榜考中了解元。④刘文恭公铉:即刘铉,下文中的"文恭"也同。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普少 吏事

习:熟习

B.家人 箧视之

发:发现

C.每归私

第:住宅

D. 其文

讶:听说

(2)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乐亦无穷也 (《醉翁亭记》)

B.卒用

岁赋 二(《捕蛇者说》)

C.谓必山林老孺

益慕圣贤 道 (《送东阳马生序》)

D. 语使

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3)下列对本文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甲】文写赵普沉着镇定,描写了"跪而拾之"的细节。一个"拾"字表明,赵普此举非常冒险,很可能再次触犯龙威。

B.

【乙】文写到了卫使爱惜人才,刘铉慧眼识才。

C.

【甲】文通篇没有说明赵普推荐的是何人,为什么奏荐此人,而把笔墨落在一奏、再奏、三奏、四奏上,通过"复奏如初",显示赵普的为人。

D.

【甲】【乙】两文刻画人物时善于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分别写了赵普和刘宣刻苦读书、奏荐人才的事例,都表现了一个中心: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4)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②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

(5)除赵普和刘宣之外,古人还有许多刻苦读书的事例,请举出一例,并谈谈你的感受。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一词多义 文言实词 文言翻译 文言文阅读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文】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文】
唐雎说信陵君
信陵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军,存赵国。赵王自效迎。唐雎谓信陵君曰:“臣闻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信陵君曰:“何谓也?”对曰:“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我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今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此大德也。今赵王自效迎,卒然①见赵王,愿君之忘之也!”信陵君曰:“无忌谨受教②。”
注释:①卒然:同“猝”,突然。②无忌:即信陵君,魏无忌,魏昭王之子。谨受教:真诚地领受教诲。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亦免冠徒跣( ) (2)休祲降于天( )
(3)唐雎信陵君( ) (4)破秦人,赵国( )
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A.夫专诸刺王僚也,彗星袭月人憎我也,不可不知也
B.与臣将四矣不可得知也
C.秦王怫怒卒见赵王
D.休祲降天人之有德我也

翻译下列句子。
(1)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2)我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
两文在人物刻画上都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你结合乙文分析其作用。

文言文阅读。
桃花源记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木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便还家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3)处处 (4)阡陌交通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翻译:
(2)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翻译:
请结合原文,说说作者描绘了一个怎样的“世外桃源”?
答:


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②太行之阳有盘谷。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鲜少。或曰:“谓其环两山之间,故曰‘盘’。”或曰:“是谷也宅幽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友人李愿居之。
愿之言曰:“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 ;钓于水,鲜可食。起居无时,惟适之安。”
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之,与之酒而为之歌曰:“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
(节选自韩愈《送李愿归盘古序》)
【注释】 ①茹:吃。 ②膏:用油脂涂抹。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居民少()(2)之酒而为之歌()
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泉甘土肥中峨冠多髯者为东坡
B.濯清泉自洁能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
C.太行阳有盘谷花隐逸者也
D.钓水,鲜可食力恶其不出身也,不必为己

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2处)
是 谷 也 宅 幽 而 势 阻 隐 者 之 所 盘 旋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
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两篇文章在主旨上的相似之处。

晏子使楚(11分)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解释下列“之”的不同含义。
楚王闻 ;吾欲辱
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
左右曰,古义 ;今义
翻译: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桃花源记(节选)(13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4分)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3)便还家( ) (4)来问讯(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文中写到“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请说说村中人为何“皆叹惋”?(3分)
写出文中体现“村中人”热情好客的句子(4分)
(1) (2)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