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它们相互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A、B、C、D、E是不同类别的物质,其中C是Na2CO3,E中含有钙元素,F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注:图中反应条件及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已省略,“﹣”表示反应关系,“→”表示转化关系),请回答: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  ,D  ,F  

(2)写出E物质的一种用途  

(3)写出F→A的化学方程式  

科目 化学   题型 解答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物质的鉴别、推断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体验加热固体制取气体的操作步骤和方法,利用6g氯酸钾和2g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化学反应方程式:2KClO 3 2KCl+3O 2↑)制取氧气.

(1)实验结束后,甲同学认为氯酸钾可能未分解完全,又设计进行了下面的实验:

实验1:将实验加热后的残留物加水至充分溶解,过滤;

实验2:向实验1的滤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过滤、干燥,称得沉淀质量为5.74g.

小资料:①二氧化锰不溶于水 ②AgClO 3易溶于水

甲同学分析实验过程,其中仅涉及两步化学反应:

2KClO 3 2KCl+3O 2KCl+AgNO 3═AgCl↓+KNO 3

推出两反应间存在KClO 3→KCl→AgCl↓物质转化关系和质量比例关系.

请你利用上述关系,通过计算帮甲同学判断KClO 3是否完全分解?    (要求:简单写出计算过程、说明判断依据,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乙同学对甲同学的方案提出质疑:认为通过称量加热后残留物质量,利用加热前后质量差进行计算,同样达到甲同学的实验目的.你赞同乙同学的观点吗?说明理由: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小汽车走进了千家万户,车用防冻液"冬天防冻、夏天防沸、全年防水垢、防腐蚀"的优良性能被爱车族广泛使用,现国际上普遍使用的是乙二醇[(CH 2OH) 2]水基型防冻液,请回答:

(1)乙二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乙二醇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   

许多干果、糕点等食品的包装袋内,都有一个装有活性铁粉脱氧保鲜剂(也称脱氧剂)的塑料小包,为什么放脱氧剂?王芳同学对家庭废弃的脱氧剂进行了探究:

①仔细观察,发现脱氧剂塑料包上有许多小孔,王芳认为这些小孔的作用可能是   

②挤捏塑料包质感较硬,剪开塑料包将里面的脱氧剂倒在纸上,脱氧剂呈红褐色并已结块,王芳得出   的结论,由此推断,食品包装袋中放入脱氧剂的目的是   

③为弄清上述脱氧剂有哪些成分,王芳将其带进实验室,进行继续探究: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结论与化学反应方程式

取部分红褐色并已结块的脱氧剂放入试管中,倒入足量稀盐酸,随脱氧剂的溶解,观察现象.

  

  

食用碱的主要成分是Na 2CO 3(常含有少量的NaCl).课外探究小组为测定市售食用碱中Na 2CO 3的含量,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

设计思路:用空气将装置B中生成的二氧化碳缓缓吹入装置D中,利用装置D的质量变化测定食用碱中Na 2CO 3的含量.请结合实验装置和设计思路,回答下面问题:

①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装置A的作用是   ,装置E的作用是   

③缓缓通入空气的目的是   

④若撤除装置A,直接通入空气会导致实验结果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若撤除装置C,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是   

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对金属元素及金属材料进行系列研究.

(1)人类文明与金属材料的发展应用关系十分密切.下列三种金属合金中,直到近代才得以应用的是   (填写序号之一).

①铜合金 ②铝合金 ③铁合金

(2)孔雀石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 2(OH) 2CO 3],以其为原料的炼铜方式有以下两种:①Cu 2(OH) 2CO 3═(加热)2CuO+CO 2↑+H 2O

②Cu 2(OH) 2CO 3+2H 2SO 4═2CuSO 4+CO 2↑+3H 2O

以上 ① ② 两种方式,再通过一步反应都可得到单质铜,其中不属于湿法冶铜的是   (填写序号 ①、②之一).

(3)已知碱式碳酸铜[Cu 2(OH) 2CO 3]难溶于水,现取33.3g的碱式碳酸铜固体,放入干净的烧杯中,逐渐滴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H 2SO 4溶液,滴入该H 2SO 4溶液的质量和反应产生气体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当滴入上述H 2SO 4溶液196g(即图中A点)时,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为   g.

②当滴入上述H 2SO 4溶液294g(即图中B点)时,试通过计算,求此时所得不饱和溶液的质量.(计算结果精确至0.1g)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