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笑,不苦口的良药

梁姗姗

①医学研究证明,笑具有激活人体某些基因的功能。人们通常认为,基因是恒定不变的。但事实上很多基因常常处于休眠状态,或者没有积极地制造蛋白质,通过某种形式的刺激,可以把它们唤醒,笑就是其中一种刺激。

②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曾经对心脏病患者做了一次测试。研究人员首先找来20名心脏病患者,观看半小时分别取自喜剧和悲剧的两部影片片段,两次观看的时间间隔在8个小时。然后,通过超声波测量患者肱[1]动脉的血液流速,结果20人中有14人在看过令人痛苦的电影片段后,血流速度放缓,但在观看电影中的搞笑片段后,有19人血流加速。最后对患者进行心电图测试表明,患者观看悲剧电影时对心脏血流速度产生的影响,类似于做心算的影响;而观看喜剧电影相当于进行了一次有氧运动。

③人生来就会笑,但很少有人知道,人持续大笑100次,对心脏的血液循环和肺功能的锻炼,相当于划10分钟船的运动效果。只要发笑,嘴角和颧[2]骨部位的肌肉便跟着运动,将嘴和眼角向上提拉。这种面部按摩,可以阻止面部线条下坠。每笑一声,从面部到腹部约有80块肌肉参与运动,不仅具有减少皱纹的功效,还是一种有效的减肥方式。笑,不正是一种保持青春的美容操吗?

④不仅如此,笑还是一种最为简单而有效的健身运动。开怀大笑时,随着呼吸肌群的运动,使胸腔和支气管先后扩张,增强了换气量和血氧饱和度,有助于心脏供氧。笑作为一种有效的呼吸运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大笑伴随腹部肌群的起伏,又是一种极好的腹肌运动。腹肌在大笑中强烈地收缩和震荡,不仅有助于把血液挤入胸腔静脉,改善心肌供血,对胃、肠、肝脾、胰等脏器也是一种极好的按摩。一张一弛之间,使劳累的肌肉在运动中得以放松。

⑤生活需要笑声,的确,每一个人都需要放缓脚步,静观周围美好的事物,凝神谛听大自然的天籁,让紧绷的脸庞舒缓,皱紧的眉宇打开,让微笑在脸上绽放,才能溶解人们之间的冰霜和风寒。引人发笑或是接受别人开的玩笑,这意味着你掌握了社会密码,它可以帮助你解决争端,使别人接受你的想法,从而更好地融入集体。通过微笑促进人类心理健康,在人与人之间传递愉悦与友善,增进社会和谐。

⑥笑虽然不用花钱买,不必向人借,却需要“投入”。常和爱笑的人相处,置身其中立马受到感染;注意搜集整理引人发笑的笑话、幽默等资料,品味其间是忍俊不禁;只要有时间,尽可能去欣赏喜剧、相声之类让人发笑的艺术,使自己多笑几声。

⑦朋友,今天你微笑了吗?

(摘选自(大众科学),有删改)

【注释】[1]肱(gǒng)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也泛指胳膊。[2]颧(quán)眼睛下边两腮上面突出的骨头。

(1)为什么说“笑”是“不苦口的良药”?请结合全文说说理由。

(2)请概括第②段对心脏病患者的测试过程,并指出所采用的说明顺序。

测试过程:  

说明顺序:  

(3)第③段划线句除列数据外,还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请具体说说它的作用。

(4)请从说明文语言的角度,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每笑一声,从面部到腹部约有80块肌肉参与运动……

②笑,不正是一种保持青春的美容操吗?

(5)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基因不是恒定不变的,只不过常常处于休眠状态。人体基因通过某种形式的刺激,可以把他们唤醒,笑就是其中一种刺激。

B.腹肌在大笑中强烈地收缩和震荡,犹如一张一弛的按摩,使劳累的肌肉在运动中得以放松。

C.大笑时,随着呼吸肌群的运动,使支气管和胸腔先后扩张,增强了换气量和血氧饱和度。

D.因为笑能溶解人们彼此之间的冰霜和风寒,所以微笑就会在脸上绽放。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说明顺序 说明结构 说明方法 概括说明内容 说明文阅读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各题。

大美田园

王本道

①千百年来,"田园"这两个字,在国人的思想情感与文化积淀中有着特殊的意蕴。虽然自幼在城里长大,但自打脱离童稚后,无论何时何地,只要乘车驶离市区,眼前出现坦荡开阔的原野,宁静旷达的村落,袅袅升空的炊烟,我的心总会沉入一场迷离缥缈的梦境。对田园的眷恋,已经深入我的骨髓。

②今年入夏以来,我约了三两好友,利用休息日出离市区,每天踏着晨光,映着朝霞,在辽宁盘锦水乡徜徉。这里一马平川,坦荡如砥,河流交错如织。在稻田间的阡陌穿行,清风徐来,水波澹荡,周遭世界绿得无拘无束,飞扬洒脱,一缕缕甜丝丝的清香在微风吹拂下掠过鼻翼。 那是正在生长的庄稼的芬芳,草木的芬芳,并夹带着泥土的芬芳,田园岁月的纯净与醇厚,是这些气息的混合;田水清清,粉蝶纷飞,阳光浑朴天真,稻秧恣意茁长。虽然还没有到水稻扬花的季节,但可以想象出一束束稻穗上那朵朵乳白色小花的淡雅,它在农民的心里有种淳朴的香甜。虽然是绿肥红瘦的盛夏,但是原野上却不乏有高低错落的野花,鲜红、橘红、粉红、淡紫、洁白,星星点点,缠缠绵绵,与天边稀疏的云朵连成了一片。身旁的沟渠里,田水在哗哗地流淌,时而有青蛙呱呱的叫声传来,这情景很容易让人想到以往在电影里或图画上看到的江南水乡:一位农人头戴斗笠,手牵一头水牛徐徐而行,稻田中倒映着老人和水牛移动的身影,姗姗可爱。据唐人《云仙杂记》记载:"渊明尝闻田水声、倚仗久听,叹曰:'秫稻已秀。翠色染人,时剖胸襟,一洗荆棘,此水过吾师丈人矣。'"耳听水流潺潺,满目翠色莹莹,令他身心顿爽。

③中国人从古至今都打着深厚的田园情结。无论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还是"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都无异是一种高雅的精神享受,一种理想生存方式的诗意表现。具有共同文化传统的人们都有共同的生存态度。即便离开故土,但其心灵深处依然有一种执拗的田园情结。人们如眷恋母亲一样地眷恋田园,不仅仅因为那是自己的家园,那里有自己的亲人,还因那里有着熟悉的青山秀水,有弥漫着庄稼成熟气味的田垄。田园承载着记忆,承载着乡愁。滋养着人们的精神之根,是血脉和心灵的安住之所。

④临近中午,我们走出水光潋滟、一碧万顷的田畴,进入一片芦荡之中。此时,天空焕发出这个季节惬意的火热和光辉。放眼四顾,稠密的芦苇,连绵在天地之间。 走在芦荡的小径上,苇叶葱茏,宛如青纱织成的帐幔;清风吹拂,芦秆摇曳,发出的沙沙声伴着潺潺的水声,合成一支美妙动听的乐曲。我们置身其中,只能看见头顶的一线监天。行进之中,芦荡深处不断"扑棱棱"地飞出一只只大鸟,朋友告诉我说,眼前飞起又旋即隐没的是白鹭,而那直翔云天的芦鹰……"东风染尽三千顷,白鹭飞来无处停",诗人描绘田园风光的诗句真的是浮动着颜色呢!

⑤我暗忖,无论是陶渊明、孟浩然等古代的田园诗人,抑或是当今世界的后来人,憧憬田园之美历来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追求。这是一种对拜物的、浮躁的、急功近利的生活态度的否定,对那种真正人性的、朴素的、自然的人生理想的呼唤。从这个意义上说,田园不仅可以"养目",更可以"洗心""养心"。

⑥正午过后,我们离开水乡。夏日的碧眼在嫣然的云朵间笑意盈盈,阳光在无垠的天地间迷离闪烁。 此时,我心中长满了馥郁的鲜花,萋萋的芳草,浓密的庄稼……

(选自《天津日报》2020年8月11日,有改动)

(1)下面是对本文思路的梳理,请你根据第②段和第④段,在方框中补上合适的内容。

向往田园,来到水乡→①    →产生联想,引发遐思→②    →抒发感想,离开水乡

(2)请结合全文,理解第⑥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此时,我心中长满了馥郁的鲜花,萋萋的芳草,浓密的庄稼……

(3)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词句。

①虽然是绿肥红瘦的盛夏,但是原野上却不乏有高低错落的野花。(赏析加点词语的妙处)

②走在芦荡的小径上,苇叶葱茏,宛如青纱织成的帐幔;清风吹拂,芦秆摇曳,发出的沙沙声伴着潺潺的水声,合成一支美妙动听的乐曲。(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的妙处)

(4)散文朗读要有一定的技巧。下面是一位同学的朗读设计("•"表重读," V"表停顿,"→"表稍稍延长),请选出设计不恰当的一处    

(5)文中说,中国人心中始终有一种田园情结,田园可以"洗心""养心"。对此,你有何看法?请结合全文和你的生活体验谈一谈。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我们为什么打疫苗

社区要制作一组"我们为什么打疫苗"的科普展板,希望进行疫苗科普的同时,提升人们的社会责任感。请你阅读以下材料,参与制作,完成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新冠疫苗接种实时数据(截至5月30日)


全球

中国

累计接种

18.7亿剂

6.2亿剂

较上日新增

2785.5万剂

1798.3万剂

每百人接种

24.04剂

43.14剂

(来自凤凰网)

材料三

我们的身体具有"获得性免疫"的防御机制,即一旦感染过某种病原体,之后就不易再次感染。疫苗是一种通过接种让人获得免疫力、不再容易被相应病原体感染的物质。我国正在开发的新冠疫苗大致分为5类(见下表)。

疫苗类型

主要特征

研发公司

灭活疫苗

接种经药品处理后失去感染及繁殖能力(灭活)的病毒

国药集团、科兴中维

重组蛋白疫苗

接种人工合成的病毒刺突蛋白质

智飞生物

DNA疫苗

接种人工合成的含有病毒基因的DNA

艾棣维欣生物

病毒载体疫苗

将含有病毒基因的DNA插入作为载体的另一种病毒并接种

康希诺生物

RNA疫苗

将病毒的RNA包裹于纳米颗粒(脂质体)中接种

复兴生物

通过疫苗获得的免疫力会持续数月还是能持续数年甚至数十年,这一结果有赖于长期的医学观察。目前尚不清楚新冠疫苗的接种方式会像流感疫苗那样需要每年接种,还是像麻疹疫苗那样一生仅接种一到两次。

流感疫苗并不能完全预防感染流感病毒以及发病,其主要目的是预防流感病情恶化。新冠疫苗可能也是这样,其作用主要是预防病情加重而不是预防感染或是发病。不能认为疫苗将解决所有问题,今后传染病防控措施仍然占据重要地位。

当大多数人都获得免疫力后,传染病不再出现新的流行。这一现象被称为"群体免疫"。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来说,有人认为当六七成人获得免疫力后,便能够建立群体免疫。这一比例是以每名感染者平均能够传染2.5~3个人(基本传染数)作为假设条件计算而得。

(节选自《如何防范新冠病毒》,载《科学世界》2021年第2期,有删改)

材料四

技术路线

灭活疫苗

病毒载体疫苗

研发企业

国药集团

科兴中维

康希诺生物

接种程序

2剂次,间隔14~28天

1剂次

不良反应

注射部位红肿、疼痛,也有发热、乏力、恶心等轻度反应,不良反应率低

皿期临床

试验结果

总体保护效力79.3%

中重症保护效力99.5%

总体保护效力50.65%

中重症保护效力100%

总体保护效力65.28%

中重症保护效力90.07%

(来自澎湃网)

材料五

在中国,新冠病毒的肆虐似乎彻底成为了回忆。不过,在逐渐恢复的日常生活中,依然有危机潜伏。

新冠疫苗的低接种率,就是潜在的危机之一。截至4月15日,中国大陆的新冠疫苗接种率在10%左右,是一个较低的水平。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表示"一个国家疫苗接种率达到百分之七八十,才敢打开国门"。他呼吁,必须尽快地接种疫苗,"一定要在秋冬季以前,把我们的疫苗接种率提高上去,我们就争取了主动"。

(节选自《新冠疫苗"入世"后》,载(南风窗)2021年第9期,有删改)

(1)"疫苗接种现状"展板上,把材料一和材料二放一起,可以达成的一个目的是   

A.

表明我国接种新冠疫苗的速度保持稳定,激励人们尽早接种新冠疫苗。

B.

表明我国接种新冠疫苗的速度不断加快,增强人们对实现群体免疫的信心。

C.

表明全球接种新冠疫苗的进度比中国快,激励人们尽早接种新冠疫苗。

D.

表明我国每百人接种剂数超过全球平均数,让人们明白新冠肺炎不再流行。

(2)"疫苗知识知多少"展板上,要解答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请依据上述材料解答。

①打了新冠疫苗,就不会感染新冠病毒了吗?

②打一针的新冠疫苗与打两针的疫苗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3)"热点话题对对碰"展板上,要回应"新冠疫苗的保护效果会在6个月后消退"的传言。若用材料三画线处的信息来回应,你认为对相信传言的人可能产生哪些作用?结合画线处回答。

(4)在最后一块展板上(如右图),需要一段文字对"我们为什么打新冠疫苗"这一话题进行阐述,引领人们理性思考。请综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帮社区拟写这段文字。

要求:

①多角度阐述,科学合理,逻辑清晰,有正面引导作用;

②正确书写汉字,准确使用标点,规范运用语言;

③120字左右;

④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春天的曲子

【芬兰】托芙•扬松

小嗅嗅沿着四月的田野,走了一天。太阳在桦树间红艳艳地照着,空气凉爽。他喜欢这些树木、这种天气和他自己。

这样的傍晚,应该吹一首新曲子,一段歌唱期望,两段歌唱春天的忧伤,其余歌唱独行的乐趣。他有把握作成这首曲子,它已经等在那里,几乎酝酿成熟了。

他东闻西嗅,要找个地方过夜。他找到了一个干树桩和一些干树枝,在小溪边生起旺旺的火堆。小嗅嗅一向自己做饭。他尽量避免给别人做饭,也不想吃别人做的饭。

一只小爬虫坐在远远的树下看着小嗅嗅,露出害怕但充满好奇的眼神。一蓬头发下两只害羞的眼睛,就是那种从不受人注意的小人物的眼睛。

小嗅嗅装作没看见。他拿出烟斗,点着了,等着他的春天的曲子到来。

曲子没有到来。他只感到小爬虫在死死盯住他,充满佩服之意。他感到不自在了,拍拍爪子叫道:"嘘!走开!"

小爬虫听了他的话,反而从树下钻出来,胆怯地说:"但愿我没吓着你吧?我知道你是大名鼎鼎的小嗅嗅,遇到你我太高兴了。"

"你好。"小嗅嗅冷冰冰地回答。

"我可以在你的火堆旁暖和一下吗?"小爬虫的小脸快活得发光," 只要想想,我就要成为在小嗅嗅的火堆旁坐过的爬虫了,我永远忘不了。"

小爬虫再挨近一点,悄悄说:"你的口琴带了吗?"

"带了。"小嗅嗅很不高兴。给它一搅,他的曲子失去了,孤独感没有了,一切变样了。

小爬虫天真地说:"你永远猜不出我多么想听点音乐。我从来没听过音乐。但我听说过你……"

"你叫什么名字?"小嗅嗅问它。

"我太小了,还没名字,也没人问过我名字。"小爬虫渴望着说,"现在我遇到了你……也许可以……你给我想个名字会很费事吗?只给我一个人用而不给任何人用的名字?"

小嗅嗅咕哝着把帽子拉下来。 树林间传来夜鸟悠长而忧伤的叫声:"唷唷--蒂呜--"

"对一个人崇拜过头,就不可能感到真正自由自在了,"小嗅嗅忽然说,"我知道。"

"我知道你什么都知道。"小爬虫挨得更近一点说,"你的话句句是正确的,我一直想像你一样自由自在……你是去姆咪谷吧?"

"不!我想到哪里就到哪里。"小嗅嗅狠巴巴地说。

长时间的沉默。 夜鸟又叫了:"蒂呜--"

"我想我必须走了。再见。"小爬虫小声说。

"再见。"小嗅嗅有点不安,"你听我说,这个……你不是想要名字吗?'蒂蒂呜'怎么样?蒂蒂呜……"

小爬虫看着他。它把它这个名字反复地想,反复地咀嚼,反复地听,最后鼻子朝向天空,轻轻地叫着新名字:"蒂蒂呜--"那么伤感,那么入迷。小嗅嗅感到背上掠过一阵颤抖。

小爬虫钻进荆棘丛里,一切恢复沉寂。

小嗅嗅坐下来,倾听溪水和寂静,等着他的曲子回来,但他听到的似乎只有小爬虫激动和羞怯的声音。

第二天早晨,小嗅嗅继续走。在他的帽子下,现在连曲子的影子都没了。除了小爬虫,他什么也想不起来。他把它说的每一个字和他自己说的每一个字,嚼来嚼去。

我怎么啦?小嗅嗅想。这种感觉从来没有过。

到了下午,他转过身来开始往回走。他越走越快,越跑越急。小乐曲在耳际飘过,但他来不及抓住它们。

傍晚时他回到桦树林。"蒂蒂呜!蒂蒂呜!"只有夜鸟醒来:"蒂呜,蒂呜。"小嗅嗅到处叫唤和倾听,直到暮色笼罩大地,新月升起。

这是个新月,他想,我应该许一个愿--一首新曲子。但他忽然改变主意:我想找到蒂蒂呜。

他走进林子,一样东西在矮树丛里瑟瑟作响。"蒂蒂呜!"小嗅嗅轻轻地叫,"我回来找你谈谈。"

"噢,真好。"蒂蒂呜把头从矮树丛里伸出来,"我有样东西给你看看。瞧!一块姓名牌!上面有我的名字,很好看,对吗?等我有了自己的房子,就把它挂在门口。"

"非常好看!"小嗅嗅说,"你要有自己的房子?"

"当然!"蒂蒂呜兴奋地说,"我从家里出来独立生活了!真带劲!在有名字前,我只知道有这件事或那件事,但都没我的事,你明白吗?现在我有了名字,是个人了,发生的每件事都真的是一件事,是对着我蒂蒂呜发生的,我可以这么想,也可以那么想……你明白吗?"

"当然,这对你来说真是太好了。"小嗅嗅说,"我要回姆咪谷了。"

蒂蒂呜点点头,说:"再见! 我也要赶快过我自己的生活了,我失去的时间已经太多!"

"不错,是这样。"小嗅嗅抬头看春天的天空。

头顶是澄清的一大片深蓝,树木顶上是一片海洋的绿。在他的帽子下,曲子开始流出来,一段是期待,两段是春天的忧伤,其余部分是孤单一人的无限喜悦。

(选自《姆咪谷的伙伴们》,任溶溶译,有删改)

(1)阅读文章,从小嗅嗅或小爬虫的角度概述故事情节。

(A)小嗅嗅:那一天,我    

(B)小爬虫:那一天,我    

(2)文中画横线的两处,写夜鸟"蒂呜"的叫声打破了小嗅嗅和小爬虫之间的沉默,作者这样安排有何意图?联系上下文,加以分析。

(3)故事结尾处流出的"春天的曲子"与开头"几乎酝酿成熟了"的曲子一样吗?结合全文,阐述你的见解。

(4)童话中,没有名字的"小爬虫"成了"蒂蒂呜",你从中读出怎样的现实意义?结合文中两处画波浪线的句子,谈谈你的阅读发现。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呼唤

谢志强

①绝望之中,我看见沙包背后走过来一个老汉。

②他说:跟我来。

③我说,我渴坏了。

④他取下腰间挂着的羊皮水袋。我接过来,咕嘟咕嘟喝开了,仿佛在茫茫大漠碰上我想象中的水井。他似乎知道我在这兜转迷了路。我抹抹嘴,真痛快。

⑤他说:跟我来。

⑥我的心又向往着寻找数日的珍宝了。我说,我还有件要紧的事情,办成了会追上来呢,你稍等。

⑦我顾不得老汉的存在,我又开始在这片古城堡的废墟里摸索。汗像小虫一样在我面颊、背脊蠕动,我却一门心思挥着坎土曼 东挖西刨。我的肚子咕噜响起来。我想起我已断水断粮整整两天了。

⑧他说:跟我来。

⑨我发现他离我十米远伫立着,这个老汉,看来也是探宝的角色,他好像是观望我,一旦有了成效再采取行动。

⑩我说:我饿得不行了。

⑪他在褡裢里取出了个馕。我接过来,一阵狼吞虎咽。肚里又实在了。

⑫他说:跟我来。

⑬我想:这个狡猾的老汉,大概看出我已经找着了门道,想设法将我诱开。

⑭我说:你先走,我找一样东西,我会跟上来呢。

⑮我又忘了他的存在。不知挖了多久,反正太阳像火盆一样吊在头顶,我手里的坎土曼突然触着了一个陶罐,我本能地警戒起来,四下里张望,没了老汉的影子。

⑯这当儿,我又饥又渴。我绕了附近的几个沙包,寻找那个神秘的老汉,根本没有他的身影。我又恢复到了老汉出现前的心情,希望离开这片荒无人烟的沙漠。我竟忽视了老汉的去向,他说跟我来。我怎么就没问他往哪里走呢?

⑰我合掌罩在嘴上,毫无方向地喊:我--来--啦!

⑱我多么期望那个老汉绕过沙包出现,说:跟我来。

⑲可是,我的呼唤像一滴水消失在无垠的沙漠里了。四周,除了一个一个巨浪一般的沙包,没有丝毫回音。

⑳我绝望了。天色渐渐暗淡下来,我懊悔地哭起来,自语:这下,我该怎么办?我不知往哪儿走了。

㉑这是二十年前的一个梦,做梦的地点是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农场--那是沙漠里的一片绿洲,这么多年了,我清晰地记得,仿佛那个梦真实地发生过。我常听见--世俗的喧嚣、繁忙的短暂的间隙里--那个老汉的招呼:跟我来。

㉒我想:那是一个真实的声音,我能听出。我知道,我已渐渐地跟上他走了。因为,我察觉我忙乎的事情差点失却了真实的自我。误入一种虚幻的迷途。倒是那个老汉的声音穿越时空越发真实了。

(选自谢志强小说集《桃花》)

[注释]①坎土曼:新疆维吾尔等少数民族的一种铁制农具。

(1)根据文章内容,梳理情节,完成填空。

"我"处在绝望中老汉给"我"水喝→"我"①    老汉给"我"馕吃→"我"挖到了陶罐老汉②    →"我"③    老汉再也没有出现

(2)"他说:跟我来。"这句话在②⑤⑧⑫段反复出现,有何作用?

(3)学校话剧社想把这篇文章改编成话剧,道具组成员展开讨论,请完成对话。

要在舞台上布置"太阳像火盆一样吊在头顶""天色渐渐暗淡下来"这些场最比较困难,不用这些场录可以吗?

不可以。这些场录是有作用的,    

(4)文章中老汉的呼唤出现在梦中,结尾为什么却说"那是一个真实的声音"?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聚焦故事】

阅读《镇堂之宝》,完成问题。

镇堂之宝

揭方晓

①归源村,南方一个山清水秀的世外桃源。村口有家药堂,名叫"德济堂",在这里已传了三代,代代医术高超,又不欺穷谄富,村民们视之如亲似友,不当外来户看。

②德济堂现在这位掌柜名叫陈须浮,尽得祖辈真传,三根手指轻轻一搭,便知病人阴与晴、圆与缺,拣几样自己炮制的中药,吩咐病人拿水一煎,只几天必定药到病除。

③这德济堂有些古怪,至少在陈须浮儿子陈小浮看来是。古怪之处就在神龛上面不供奉黄帝、扁鹊、华佗、张仲景这样天下公认的中医祖师爷,也不供奉陈家列祖列宗,却只供奉一只白铁皮盒。铁盒还上了锁,黄铜钥匙一直挂在陈须浮腰上,无论寒暑、夜昼,须臾不离身,他人根本甭想摸一下。

④问及白铁皮盒里装了什么, 陈须浮每回都微微一笑,说是药,是镇堂之宝。除此不再多说半个字,吝啬得要命。不过,若问起自家祖上从哪里来,这神一般的医术又打哪里起,陈须浮便慷慨多了,话匣子一打开,滔滔不绝。

⑤据陈须浮介绍,陈家祖上居住在遥远的建昌府,一个古老的地方。那里中药炮制技艺特别有名,上下游产业聚合而成的药帮,人称"建昌帮",其源于东晋,兴于宋元,于明清鼎盛时成帮。药技流传赣闽四十余市县,在台、粤、港及东南亚地区也有影响。

⑥后来,由于战乱,建昌府老老少少,特别是药帮中人大都外出逃难。陈家祖先是建昌药帮中数得着的大户,遣散众婢仆及学徒,金银细软啥都没带,只带了豚刀和雷公创这两样中药饮片加工工具,以及那个号称镇堂之宝的药,千里奔逃,来到归源村。从此世居于此,用祖上传下来的医术及中药炮制技艺,混口饭吃,转眼就是百十来年。

⑦豚刀及雷公创,陈小浮再熟悉不过了,从小就跟它们打交道。豚刀亦称建刀,体重、把长、刀面阔大、刀口线直、刃深锋利,适合切制根及根茎、藤木、果实、全草等类药材,包括各种规格的片、段、丝、块。雷公创又称药刨,适合创制长、斜、直、圆各形薄片或厚片,刨片片形均匀美观,片张可大可小、可厚可薄,省时省力。

⑧用刀,是最考验药工手艺的。有一回,陈须浮酒后兴起,当众表演了一次"刀功"。只见他右手抓起一把硬如木柴般的中药,塞进豚刀之口,左手操刀,飞一般地上下切之。没几下,刀前的箩筐里便铺了一层薄薄的药片。陈须浮随手抓起一把,迎风扬去,那药片,竟如飞絮般,在空中飘飘扬扬,半天才堪堪落回箩筐里。

⑨陈小浮大惊失色,知道自己还差得很远,从此沉下心来,勤学苦练,寒来暑往间,各种技艺突飞猛进,隐然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陈须浮打心眼里高兴。

⑩老人,仿佛都有预知百年之事的能力。这不,一天晚饭后,陈须浮突然叫住了陈小浮,告诉他说,自己腰上的这把黄铜钥匙,可以打开那神龛上的白铁皮盒。只是,须得等自己百年之后才能打开,历代陈家人都是这规矩,不可破。

⑪陈小浮觉得好好地说这话太不吉利,将父亲好一通埋怨。不料第二天早上,陈须浮竟然真的没有醒过来,如同睡着般,无疾而终。含泪料理完父亲后事,陈小浮拿过父亲那把沉甸甸的黄铜钥匙,颤抖地打开那个白铁皮盒。里面无他,只一个鼓鼓囊囊的黄纸包,如寻常中药般。再打开那黄纸包,黑乎乎的一堆,鼻子凑上去一闻,土腥味扑鼻。

⑫陈小浮瞬间明白,这肯定是自己祖上从建昌府向南奔逃时,从脚下抓的一把家乡的泥土啊。泥土如药,治相思。"家乡之土"不正是天底下最好的一味中药吗?

⑬多年以后,当陈小浮躺在太师椅上,惬意地唱着戏曲段子,两岁大的孙子爬到他身上,指着神龛上那白铁皮盒,问那里装有什么时, 陈小浮也如父亲般微微一笑,说是药,是镇堂之宝。除此不再多说半个字,任宝贝孙子怎样撒娇,也缄口不语。

⑭风,穿堂而过。陈小浮腰间那把黄铜钥匙碰到桌沿椅角,哗哗作响。

(1)阅读小说,完成下表。

阅读策略

内容

思考

故事线

策略

①从"悬念→结局"的角度梳理小说故事情节。

(语言形式不要求一致)

________→镇堂之宝的来历→② ________

运用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语境

策略

第④段:除此不再多说半个字,吝啬得要命。

陈须浮便慷慨多了,话匣子一打开,滔滔不绝。

②揣摩加点词"吝啬""慷慨"在语境中的意思。 ________

关注重复策略

第④段:陈须浮每回都微微一笑,说是药,是镇堂之宝。

第⑬段:陈小浮也如父亲般微微一笑,说是药,是镇堂

之宝。

③相同的内容重复出现,有何作用?请

简要分析。 ________

(2)"必读社"网站将本文推荐给读者,评论区留言中,大家认为这篇小说能反映社会生活,内涵丰富。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