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 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名: |
|
②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
素: |
|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②孔子云:何陋之有?
(3)作者给自己的陋室作“铭”有何用意?
(4)本文的语言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三)
桓南郡小儿时,与诸从兄弟各养鹅共斗。南郡鹅每不如,甚以为忿。乃夜往鹅栏间,取诸兄弟鹅悉杀之。既晓,家人咸以惊骇,云是变怪,以白①车骑②。车骑曰:“无所致怪,当是南郡戏耳!”问,果如之。(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白—— 告诉。②车骑——车骑将军桓冲。、解释下列划线字的意思
⑴甚以为忿( ▲ )
⑵人咸以惊骇( ▲ )
⑶云是变怪( ▲ )
⑶果如之( ▲ )、“取诸兄弟鹅悉杀之”句中的“之”,与下列哪个选项中“之”的用法相同 ( ▲ )
A.何陋之有 |
B.录毕,走送之 |
C.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
D.辍耕之垄上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无所致怪,当是南郡戏耳!、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桓南郡是怎样的一个人?
(二)陈涉世家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划线词
(1)会天大雨 ▲ (2)扶苏以数谏故 ▲
(3)楚人怜之 ▲ (4)为天下唱 ▲ 、将文中的划线句译成现代汉语。(3 分)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卒之为众人卒皆夜惊恐 |
B.扶苏以数谏故以中有足乐者 |
C.陈胜、吴广乃谋曰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
D.吴广以为然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
.陈胜、吴广为什么要“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用简洁的语言回答)
(三)东坡食汤饼①(9分)
东坡先生与黄门公②南迁③相遇于梧、藤间④。道旁有鬻⑤汤饼者,共买食之。恶⑥不可食。黄门置箸⑦而叹,东坡已尽之矣。徐谓黄门曰:“九三郎⑧,尔尚欲咀嚼耶?”大笑而起。秦少游闻之,曰:“此先生‘饮酒但饮湿’而已。”
【注释】①汤饼:面条。②黄门公:即苏轼弟苏辙。③南迁:贬谪到南方。④相遇于梧、藤间:绍圣四年苏轼贬海南,苏辙贬雷州,南行途中两人相遇于梧州、藤州之间。
⑤鬻(yù):卖。⑥恶(cū):通“粗”。⑦箸(zhù):筷子。⑧九三郎:苏轼对弟弟的称呼。饮酒但饮湿:只管饮酒,莫管它的味道。、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恶不可食()②尔尚欲咀嚼耶 ( )③秦少游闻之( )、选择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道旁有鬻汤饼者,共买食之 |
B.昂首观之 |
C.心之所向 |
D.学而时习之 |
、翻译下面的句子。
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从苏东坡的言行中,可以看出他是个的人。
(二)《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解释下列划线词。
① 不亦说乎( )②三省吾身( )
③ 死而后已()④ 其恕乎 ()、选择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学而时习之 | B.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
C.择其善者而从之 | D.学而不思则罔 |
、解释下列句子。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
(三)陈万年教子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22—24题。
万年尝病,召咸教戒于床下,语至夜半,咸睡,头触屏风。万年大怒,欲仗之,曰:“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谢曰:“具晓所言,大①要教咸谄也。”万年乃不复言。
[注释]①大:敬词,对对方的尊称。.解释句中的划线词。
(1)万年尝病(2) 咸叩头谢曰(3)具晓所言.下面句子中“之”字用法与“欲仗之”相同的一项是()
A.天下之伟观 | B.何陋之有 |
C.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D.石青糁之 |
.翻译句子
大要教咸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