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用“/”标出下列语句的朗读节奏。

①肉 食 者 谋 之

②弗 敢 加 也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小惠未遍

  

②小信未孚

  

③公将鼓之

  

④再而衰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②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4)选文详略得当,详写  ,略写  ,这样安排,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5)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但从选文可以看出,他身上也有不少值得肯定的地方。请找出一处作简要分析。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文言实词 课内文言文阅读 朗读节奏划分 文言翻译 文言文阅读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汉阴老父真性情 一席箴言烁古今

汉阴老父

范晔

汉阴老父者,不知何许人□.帝延熹中幸竟陵过云梦水百姓莫不观者。有老父独耕不辍。尚书郎南阳张温异之,使问曰:‘人皆来观,老父独不辍,何也?’老父笑而不对。温下道百步,自与言。老父曰:“我野人□!不达斯语。请问天下乱而立天子邪?理而立天子邪?立天子以父天下邪?役天下以奉天子邪?昔圣王宰世,茅茨采椽,而万人以宁。今子之君,人自纵,逸游无忌,吾为子羞之。子何忍欲人观之□!”温大惭,问其姓名,不告而去。

(选自《后汉书•逸民传》)

【注释】①延熹:汉桓帝的年号。②幸:皇帝驾临。③乱:混乱。④理:治理。⑤父:像君父那样(关爱)。⑥役:役使。⑦茅茨采椽(chuán):用茅草盖屋顶,用栎木作椽。⑧逸:放纵,放任。

(1)请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2)请将“耳”“乎”“也”三个语气助词准确还原到原文的方框内。

A.不知何许人   B.我野人   C.子何忍欲人观之  

(3)请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桓帝延熹中幸竟陵过云梦临沔水百姓莫不观者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今子之君,劳人自纵,逸游无忌,吾为子羞之。

(5)请从文中选择相应的动词,来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

皇帝,百姓  →老父,张温  →张温,老父  →张温,老父  

(6)文中汉阴老父的哪句话集中体现了孟子“民贵君轻”的政治主张?

(7)积累链接:无论是在朝为官,还是在野为民,我国古代儒家知识分子大都秉持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请默写出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表达这种人生态度的句子。

文言文阅读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乙】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比读《齐史》,见孙搴云:“我精骑三千,足敌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事之可为文用者,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噫!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秦观《<精骑集>序》有删改)

【注释】①滑稽,比喻能言善辩。②旬朔,十天或一个月。③比:近来。④惩艾:惩治,惩戒。⑤曩:从前。⑥寻绎:推求探索。⑦省:记。⑧孙搴,人名。⑨勒:此处译为编辑。⑩庶几:或许,差不多。

(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主人日再食

子墨子起,再拜

B.烨然若神人

吴广以为然

C.久而乃和

而聪明衰耗

D.然负此自放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  

A.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

B.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

C.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

D.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②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4)选出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  

A.“序”是一种文体,亲友离别,赠言规劝,属赠序,如甲文;陈述创作主旨、经过等,属书序,如乙文。

B.甲文意在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乙文意在交代《精骑集》一书编辑及命名的由来。

C.甲文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表现读书之“苦”,与“同舍生”生活的富足作对比,表现自己从读书中感受到的乐趣。

D.乙文写自己少时读书不勤奋,后来治学时用勤奋来惩戒自己,但是不能坚持太久,容易忘记自己的目标。

(5)宋濂和秦观在学习方面有何异同?

文言文比较阅读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节选自《礼记•礼运》

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下令。

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节选自《<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第八》

【注释】①布:颁布,公布。②於:同“于”。③卒:终于。④嗣:继承。⑤刑:处罚。⑥傅:老师。⑦黥:即墨刑。用刀在面额上刺字,再涂以墨。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秦民大说

说:

  

②有一人徙之

之:

  

(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B.故/外户/而不闭

C.令/既具,末布,恐/民之不信

D.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募民有能徒置北门者予十金。

(4)乙文卫鞅(商鞅)在实施新法令之前,作了“立木南门,徙者奖励”这件事。他这样做的目的是  ,甲文中的“  ”二字也能体现这一点。

(5)有同学读完乙文后得出“秦国己进入甲文所说的‘大同’社会”的结论,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阅读文章,完成下列各小题。

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馀,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焉。上又尝谓侍臣曰:“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上:皇上,此处指唐太宗。②哂(shěn):微笑,此处含有微讽之意。③不暇顾:顾不上。④野宿:在野外露宿。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上与群臣论止盗

一狼得骨止

B.朕当去奢省费

去国还乡

C.自是数年之后

自经丧乱少睡眠

D.刻民以奉君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民之所以为盗者

客之美我者

B.犹割肉以充腹

能以径寸之木

C.君富而国亡

学而不思则罔

D.夫欲盛则费广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3)下列选项中,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本文阐述了唐太宗的民本思想。

B.有的大臣希望唐太宗用严刑重罚禁止百姓偷盗。

C.老百姓偷盗是因为没有廉耻观。

D.唐太宗认为,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百姓衣食无忧就不会偷盗。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朕)使民衣食有馀,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②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定荆州,先主自樊将南渡江,别遣羽乘船数百艘会江陵。曹公追至当阳长坂,先主斜趣汉津,适与羽船相值,共至夏口。孙权遣兵佐先主拒曹公,曹公引军退归。先主牧江南诸郡,乃封拜元勋,以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江北。先主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荆州事。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

(节选自中华书局《三国志•关羽传》,有删节)

【注释】①先主:指刘备。②曹公:指曹操。③孟起:马超的字。④益德:张飞的字。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主于乡里合徒众

合:聚集

B.先主斜趣汉津

趣:奔赴

C.适与羽船相值

适:前往

D.孙权遣兵佐先主拒曹公

拒:抵御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A.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B.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C.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D.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羽流亡到涿郡后,与张飞一起帮助刘备抵御外侮。

B.关羽、张飞和刘备情同兄弟,同吃同住,任何场合都不分彼此。

C.曹操平定荆州后,刘备从樊城南渡长江,派关羽率战船到江陵会合。

D.诸葛亮认为马超文武双全,能与张飞比肩,但两人的才能都不及关羽。

(4)将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