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
A实验:玻璃棒的作用 .
B实验:点燃氢气之前必须先 .
C实验:倾倒二氧化碳下层的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 ;继续倾倒二氧化碳上层的蜡烛没有熄灭,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
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请根据!下列实验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1)在做“燃烧的条件”实验时,把同样大小的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如图1所示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观察到的现象是 先燃烧。通过此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2)图2和图3是“粗盐中去除”实验中的两个重要的操作步骤。图2实验的操作名称是 ;图3实验的操作名称是 。当 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使滤液蒸干。
老师为某化学兴趣小组提供了三瓶没贴标签的无色溶液,他们分别是稀盐酸、氢氧化钙溶液和氯化钠溶液中的一种,小组同学围绕三瓶溶液进行实验。
实验一:鉴别三种溶液
小红各取少量三种溶液分别倒入A、B、C三只试管中,进行图1实验。
(1)A试管中溶液变浑浊,说明试管中为氢氧化钙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试管中的现象是 ,说明该试管中是稀盐酸;C试管中无明显现象,说明试管中装的是氯化钠溶液。
(2)小亮认为,用一种溶液也能将上述三种溶液一次鉴别,该溶液为 。
实验二:验证中和反应的发生
小组同学用已鉴别出来的氢氧化钙溶液和稀盐酸设计两个方案(如图2),证明中和反应的发生。
(1)方案一中,振荡的目的是 。滴加稀盐酸后,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证明了氢氧化钙与盐酸发生了反应。实验后,溶液中除了酚酞外,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
(2)方案二能证明氢氧化钙与盐酸发生反应的现象为 。
(3)小敏认为,除上述方案外,不使用指示剂,通过观察稀盐酸和 (填物质名称或化学式)反应的现象,也能证明中和反应的发生。
如图是实验室用来制取气体的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连接A、C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气体收集完毕后,先进行的操作是 (填“Ⅰ”或“Ⅱ”).
Ⅰ.熄灭酒精灯Ⅱ.把导管移出水面
(2)连接B、D制取二氧化碳,锥形瓶中装入的固体药品是 ;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必须伸入到液面以下的原因是 ; 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
如图是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请回答有关问题.
(1)A装置中,燃烧停止后,红磷仍有剩余,燃烧停止的原因是 .
(2)B是改进后的装置,小试管和铜片的组合代替了燃烧匙.开始实验时,向小试管中加入90℃以上的热水后,白磷燃烧.从燃烧条件考虑,热水的作用是 ;
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可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最终约占瓶内空气总体积的 .
(3)与A相比,B装置的优点是 (答一点即可).
如图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见装置,请回答: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为防止固体粉末进入导气管,应采取的措施是 .
(2)实验室采用B装置制取氢气,在操作上具有的优点是 ,收集装置应选用的装置为 (选填字母序号).
(3)若用F装置干燥氧气或氢气,气体应从 (选填"a"或"b")端通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