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四种物质中都含有同一种元素。甲在常温下是液体,乙的固体为“干冰”,丙是黑色固体。各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由一种物质可以转化成另一种物质,其中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
(1)丁的化学式是 ,乙的用途有 (答出一点即可)。
(2)丁在一定条件下能转化成丙,其基本反应类型是
(3)写出乙转化成甲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物质的组成、性质、用途密切相关,请用下列物质的标号填空:
A. |
氧气 |
B. |
干冰 |
C. |
甲烷 |
D. |
钛合金 |
E. |
硝酸钾 |
(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
(2)能供给呼吸的是 ;
(3)可用作复合肥的是 ;
(4)可用于制造人造骨的是 ;
(5)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
以稀盐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为例,探究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实验如图所示实验过程分4次往烧杯中滴加B,每次滴加后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及温度如表
滴加B的次数 |
第1次 |
第2次 |
第3次 |
第4次 |
溶液的pH |
13.4 |
11.7 |
6.4 |
3.1 |
溶液的温度/℃ |
28.9 |
32.8 |
31.9 |
31.8 |
(1)表中pH的变化说明B是 (填物质名称)。
(2)表中温度的变化说明中和反应是 (填放热或吸热)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滴加B前A显 色。
(4)第4次滴加B后,烧杯中的溶液呈 (填酸或碱)性此时溶液中所含的溶质(酚酞不计)有 (写化学式),设计实验方案验证溶液中所含的溶质: 。
实验室常用无水醋酸钠(CH 3COONa)固体和碱石灰混合加热的方法制取甲烷。
(1)写出图A中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 ,② 。
(2)甲烷属于 (填"有机"或"无机")化合物。
(3)实验室制取甲烷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用C装置收集甲烷,发生装置的导管口应与 (填"a"或"b")端相连。
(4)点燃甲烷前需先检验 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
(5)用上述方法收集8g甲烷CH 3COONa+NaOH Na 2CO 3+CH 4↑)理论上至少需要无水醋酸钠的质量是多少?
纳米碳酸钡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工产品,其生产原料的主要成分是BaCO 3同时还有少量SiO 2.生产工艺流程简要如图:
已知 SiO 2是一种难溶于水也难溶于酸的固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SiO 2中Si的化合价是 。
(2)若在实验室中进行该实验操作|的名称是 。
(3)写出工艺中BaCO 3转化成BaCl 2的化学方程式 。
(4)上述工艺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该工艺中副产物A可用作 (写种用途即可)。
A、B、C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表示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相互关系如图所示。A为固态单质,B、C为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物质,C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
(1)C的化学式为: ,写出该物质的一种用途 。
(2)大气中B的含量增多,会引起 效应增强。
(4)写出一个通过置换反应实现A转化成B的化学方程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