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兴趣小组以“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否发生反应”为课题进行了科学探究。如图1所示,小组同学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入稀硫酸。一会儿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因此,他们停止滴加稀硫酸,并对烧杯内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发生了反应进行探究。
(1)小组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在白瓷板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滴在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溶液的pH |
pH 7 (填“>”、“=”或“<”) |
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且稀硫酸过量了。 |
(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同学们经过讨论一致认为,不用上述方法,用其他试剂也可以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于是分成甲、乙两组继续试验。
甲组实验:探究CuSO4溶液是否可以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
【实验操作及现象】如图2,向a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硫酸时无明显现象,再滴加CuSO4溶液时没有出现蓝色沉淀。
【实验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操作及现象,你认为用CuSO4溶液 (填“可以”或“不可以”)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
乙组实验:探究BaCl2溶液是否可以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
【实验操作及现象】如图3,向b试管中滴加足量NaOH溶液时无明显现象,再滴加BaCl2溶液时出现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操作及现象,你认为用BaCl2溶液 (填“可以”或“不可以”)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理由是 。
根据如图中的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发生装置 |
收集装置 |
洗气装置 |
|
|
|
(1)写出图B中仪器a的名称: 。
(2)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发生和收集装置为 (填字母)。
(3)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其中常混有少量氯化氢气体,可通过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F装置来除去,则混合气体应从F装置的 端口(填“①”或“②”)通入,F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
冬天饶老师配值了一瓶澄清石灰水,到了夏天石灰水变浑浊了,瓶壁和瓶底出现了少量白色固体,同学们就此白色固体的成分探究如下:
(1)猜想:①可能含有碳酸钙,生成碳酸钙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可能含有的另一种物质是 ,出现该物质的原因可能是温度升高,该物质的溶解度减小,结晶析出.
(2)同学们通过实验证明了猜想②中物质的存在,请你也设计一个实验予以证明.
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为能得到平稳的氧气流,且收集到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 .
化学学科实践活动课上,老师拿来一包粉末。它是由长期放置在空气中的铁粉和久置的碱石灰干燥剂混合而成,让同学们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固体样品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1)碱石灰干燥剂是CaO和NaOH的混合物。
(2)BaCl2溶液显中性。
【猜想与假设】固体样品中可能含有Fe、Fe2O3、CaO、NaOH、Ca(OH)2、Na2CO3和 等七种物质。
【进行实验】
甲组同学对滤渣B的成分进行探究,记录如下: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及化学方程式 |
取少量滤渣B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
① ② |
结论:滤渣B中有Fe2O3,CaCO3.实验操作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出一个即可) |
乙组同学对滤液C的成分进行探究,记录如下: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滤液C于试管中,加入过量BaCl2溶液,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振荡 |
①有白色沉淀生成 ②酚酞试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
滤液C中有 |
【解释与结论】(1)乙组同学实验中加入过量BaCl2溶液的目的是 。
(2)通过以上实验探究,该固体样品中能确定一定含有的成分是 。
我们已经学过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请根据如图装置回答相关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①的名称: 。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B装置中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必须伸入液面以下的原因是 。
(3)氨气是一种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有刺激性气味,污染环境。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可制取氨气,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氨气,所选装置的接口从左到右正确的连接顺序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