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甲】【乙】两篇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乙】项籍者,下相①人也,字羽。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②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释】①下相:古县名。在今江苏宿迁境内。②项梁:项羽的叔父。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①会天大雨

  

②或以为死

  

③乃丹书帛曰

  

④固以怪之矣

  

⑤剑一人敌,不足学

  

⑥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译文:  

②梁以此奇籍。

译文:  

(3)【甲】文中表现陈涉的远大抱负的语句是  ;【乙】文中体现项羽有称霸天下的野心的语句是  

(4)下列对【甲】【乙】两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乙】文中看出:项羽是一个做什么事都不专心,半途而废,胸无大志的人。

B.【甲】文中的陈涉和【乙】文中的项羽,都没能统一天下。司马迁把他们分别收入《史记》的“世家”和“本纪'是因为他看重功业,而不以成败论英雄。

C.【甲】【乙】两文都通过语言描写,对人物的性格进行了鲜明的刻画。

D.【甲】文表现了陈涉非凡的抱负和反抗命运的决心,同时显示了他洞察时局和精于谋划的 能力。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文言实词 文言翻译 文言文阅读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段落,完成题目。
晏元献公为童生时,张文节荐之于朝廷。召至阙下,适御试进士,便令公就试。公见试题,曰:“臣十日前已作此赋,有赋草尚在,乞别命题。”上极爱其不隐。及为馆职时,天下无事,许臣幕择胜燕饮。当时侍从文馆士大夫。各为燕集,以至市楼酒肆,往往皆供帐为游息之地。公是时贫甚,不能出,独家居,与昆弟讲习。一日,选东宫官,忽自宫中批除晏殊。执政莫谕所因,次日进复,上谕之曰:“近闻馆阁臣僚,无不嬉游燕赏,弥日继夕。唯殊杜门,与兄弟读书,如此谨厚,正可为东宫官。”公既受命,上面谕除授之意,公语言质野,则曰:“臣非不乐燕游者,直以贫,无可为之具。臣若有钱,亦须往,但无钱不能出耳。”上益嘉其诚实,知事君体,眷注日深。仁宗朝,卒至大用。(选自《梦溪笔谈》)
【注】①晏元献:晏殊。②许:允许。③燕:同“宴”。④昆:哥哥,兄。东宫官:太子府的官员。⑤除:任命,授职。⑥谕:告诉。⑦杜:关闭。⑧质:率真。⑨直:只是。
(1)解释划线词的意思。
①晏元献公童生时()②为馆职时()
往往皆供帐为游息之地()④仁宗朝,至大用()
(2)选出与“张文节荐之于朝”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A.怅恨久(《陈涉世家》) B.忘路远近(《桃花源记》)
C.悍吏来吾乡(《岳阳楼记》) D.余悲(《捕蛇者说》)

用“/”给下面的句子划音节停顿(两处)。
上 益 嘉 其 诚 实
翻译下列句子。
(1)臣若有钱,亦须往,但无钱不能出耳。

(2)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

结合选文,说说晏殊受重用的原因。

课外阅读(8分)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过小溪,逢老媪()磨铁杵,白怪而问之,媪曰:“()做针。”白曰:“铁杵成针,得乎?”曰:“()需工夫深!”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释:①眉州:地名,今四川省眉山一带。②世传:世世代代相传。③媪:年老的妇女。④卒业:完成学业。
在括号中解释文中划线词的含义。
翻译下列句子。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从这则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马价十倍》①
  有人卖骏马者,比②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言,愿子还③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④之费。”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⑤而马价十倍。
  注释:①选自《战国策·燕策》。《战国策》,西汉末年刘向校正编订。共三十三篇,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着重记录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刘向,除编订《战国策》外,还编有《说苑》等书。②比:副词,接连地。③还:通“环”环绕。④一朝:一天⑤一旦:一天。
4分)解释句中划线的词。
(1)见伯乐曰()(2)人言()
(3)去而之()(4)伯乐乃还而视()
请翻译下面句子。
(1)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费。”
(2)一旦而马价十倍。
本不懂得货色,而“名家”说好就认为好,人云亦云,这样不加分析地盲目地虚推、崇拜对吗?

《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翻译下面划线的字。
(1)为人谋而不乎?()(2)女知之乎()
(3)是也() (4)不亦乎?()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简答。
(1)请从文中提炼出四个成语。
(2)如果有一位同学要你做他自己不愿意的事情,而你也不愿意做,请你选择上面的一句格言来婉拒他。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题目。  
【甲】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选自《捕蛇者说》)
【乙】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晋书》
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1)又安敢耶毒:
(2)则久已矣病:
(3)则弛然而卧弛然:
(4)执而之鞭:
下面句子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退而甘食其土之有是进亦忧退亦忧
B.陶侃出游予求古仁人之心
C.毒之乎皆空游无所依
D.殚其地之则无敌国外患者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②行道所见,聊取之耳。
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侃 大 怒 曰 汝 既 不 田 而 戏 贼 人 稻
甲乙两文的作者都是地方官,根据两段文字中划线句子,试比较两位父母官的异同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