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一]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二]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三]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四]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了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②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③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④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则素湍绿潭 |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
B.遂用之 |
遂迷,不复得路 |
C.战则请从 |
请从吏夜归 |
D.虽席地不容间也 |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
(3)下面四个选项哪一项的“之”是代词,指人的?它指的是文中的哪个人?
A.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B.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C.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
D.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4)把文中画线句了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②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翻译时必须译出“午”的姓名。)
(5)“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运用的表达方式是 。
(6)你怎样评价文章中的祁黄羊?
阅读《虽有嘉肴》,完成后面小题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每空1分,共6分)
①三十而立:②教学相长:
③不知其善也:④然后能自强也:
⑤把原文中空缺处补充完整。,。翻译下面的句子。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结合自己的经历,从学习的角度谈谈“教学相长”给我们什么启示。
阅读《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①与朋友交而不信乎②可以为师矣
③其不善者而改之④思而不学则殆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认为学习和思考是什么关系?你赞同孔子的观点吗?请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你的认识。
性缓
一人性缓,冬日共人围炉,见人裳尾为火所烧,乃曰:“有一事,见之已久,欲言恐君性急,不言又恐伤君。然则言是耶?不言是耶?”人问何事,曰:“火烧君裳。”其人遽收衣而怒曰:“何不早言?”曰:“我道君性急,果然。”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见人裳尾为火所烧 为:②欲言恐君性急欲:
③不言又恐伤君恐:④其人遽收衣而怒 遽:下列句中的“之”与“见之已久”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至之市 | B.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
C.故时有物外之趣 | D.反归取之 |
翻译下列句子。
我道君性急,果然。这则故事讽刺了现实生活中的哪类人?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问题。(14 分)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德佑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①。天祥捧诏涕润,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②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其友止之,曰:“今大兵三道鼓行,破郊畿③,薄内地,君以乌合万余赴之,是何异驱群羊而搏猛虎!”天祥曰:“吾亦知其然也。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④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义胜者谋立,人众者功济,如此则社稷犹可保也。”
【注释】①勤王:君王有难,臣下起兵救援。②溪峒:旧时对我国西南地区某些少数民族聚居地的统称。
③郊畿:郊外。④徇:同“殉”。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 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
①天祥捧诏涕润()②使方兴召吉州兵()
③薄内地()④吾深恨于此()
(2)与“以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必以情 | B.河曲智叟亡以应 | C.以君之力 | D.扶苏以数谏故 |
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 分)
今大兵三道鼓行翻译下面句子。
(1)是何异驱群羊而搏猛虎!
(2)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天祥是怎样的人。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一)
世人以竹、木、牙、骨之类为叫子①,置入喉中吹之,能作人言,谓之“颡②叫子”。尝有病瘖③者,为人所苦,烦冤无以自言。听讼④者试取叫子令颡之,作声如傀儡子⑤。粗能辨其一二,其冤获申。此亦可记也。
——选自《梦溪笔谈》
注释:①叫子:口吹发声之器,也就是哨子。②颡(sǎnɡ):通“嗓”。③瘖(yīn):今作“喑”,嗓子哑,失声。④讼:诉讼,在法庭上争辩是非曲直。⑤傀儡子:指木偶戏,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 ·书证》中已出现“傀儡子”一词。傀儡子始于汉代,盛行于魏晋。
(二)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患其塔动()②未布瓦()
③ 贻以金钗()④匠师如其言()
⑤世人以竹、木、牙、骨()⑥尝有病瘖者()翻译句子。
①粗能辨其一二,其冤获申②人皆伏其精练结合上面两篇文章以及你对《梦溪笔谈》的了解,说说这两篇文章体现了什么共同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