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以“读书•学习”为主题的相关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熟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日:“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孙权劝学》)
【丙】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选自《论语十二章》)
【丁】板桥①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幼时殊 ②无异人处,少长,虽长大,貌寝陋 ③,人咸易 ④之。及长大,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不苟同俗;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达远,以赴古人之奥区 ⑤,终有所成。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 ⑥,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如是默诵,书有弗记者乎?
(选自《郑板桥集•板桥善编》)
[注]①板桥:即郑板桥,清代著名书画家。②殊:根本③寝陋:丑陋④易:轻视⑤赴古人之奥区:探求古人高妙的境界。⑥箸:筷子。
(1)用“/”给下面句子划分停顿(划两处)
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不苟同俗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裘葛之遗 |
|
②假诸人而后见也 |
|
③孤岂社卿治经为博士邪 |
|
④或对客不听其语 |
|
(3)下列句中加点词含义用法相同的组是
A.板桥幼随其父学 |
其真无马邪 |
B.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 |
自钱孔人,而钱不湿 |
C.蒙乃始就学 |
乃重修岳阳楼 |
D.自以为大有所益 |
全石以为底 |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向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②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
(5)下列对上述选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诸生”在太学学习,那里师资雄厚,书籍丰富,但还有的人”业不精,德不成”,是因为学习不够专一。
B.【丙】文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讲述了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乙】文中的吕蒙学有所成,就是因为听从了孙权的劝告,从书中找到了学习的乐趣。
C.【丁】文板桥刻苦自学,由浅入深,积极探求,喜欢诵读默背达到了“当食忘箸”的痴迷程度。
D.【甲】文宋濂以“太学诸生”为例,对”东阳马生”进行了劝勉,言辞恳切,发人深省:【乙】文用对话表现人物,孙权善劝,吕蒙听劝,言简意丰,富于情味;【丁】文先抑后扬,夹叙夹议,揭示了刻苦自学对一个人成才的重要性。
(届辽宁营口中考)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回答后面题目。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① 之之谓义,由是而之②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彼以煦煦③为仁孑孑④为义其小之也则宜。其所谓道,道其所道,非吾所谓道也。其所谓德,德其所德,非吾所谓德也。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老子之所谓道德云者,去仁与义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节选自韩愈《原道》)
【注释】①宜:合宜,恰切。《礼记·中庸》:“义者,宜也。”②之:往。③煦煦:和蔼可亲的样子。这里指小恩小惠。④孑孑(jié):谨小慎微的样子。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博爱之谓仁 ②老子之小仁义
(2)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彼 以 煦 煦 为 仁 孑 孑 为 义 其 小 之 也 则 宜。
(3)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4)在韩愈看来,老子所说的“道德”与自己所说的“道德”含义是否一致,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
(届江西中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游大林寺
[唐]白居易
余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凡十七人。自遗爱草堂①,历东西二林②,抵化成、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大林穷远,人迹罕到。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寺中唯板屋木器,其僧皆海东人③。
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孟夏,如正、二月天,山桃始华,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④不同。初到恍然,若别造 一世界者。因口号绝句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既而周览屋壁,见萧郎中存、魏郎中宏简、李补阙渤三人姓名文句,因与集虚辈叹且曰: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由驿路至山门,曾无半日程,自萧、魏、李游,迨⑤今垂二十年,寂寥无继来者。嗟乎!名利之诱人也如此!时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太原白乐天序。
【注】①遗爱草堂:白居易贬江州后,在庐山遗爱寺自己建造的草堂。②东西二林:指东林寺、西林寺。后文“化成”指化成寺。③海东人:新罗国人,新罗国地处朝鲜半岛。④聚落:村庄。 ⑤迨(dài):等到。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A.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 B.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
C.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 D.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⑴华()⑵造 ()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
(4)用自己和话说说白居易一行游大林寺的行踪。
(5)大林寺景色优美却游人甚少,其原因是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届江苏南通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云阳洞北小刚记
赵垣
①自云阳洞口北行四十步,得小港。港之上芳树丛生,凉樾低荫。沿港而西,竹篱映水,古屋参差。时疏雨乍过,新笋解箨① ,蔷薇盛开,人语不传。惟闻山鸟唤晴,草蛙鸣动而已。
②村之侧有山,山有石峰如覆钟。垒石其上,若棋居然,俗名棋盘山。其峰盖庆忌塔②,之址也。
③峰之阳不散步,下视悬崖百尺,石壁绕池,壁如玦,池如镜,如奁③初启然。遂徇崖而下,临水坐。坐甫定,忽有声自壁内出,各肖其人之声。同游人相顾错愕。始知陆士云所记小语小隐,疾语疾应,哗然呼啸,答响满野,惊疑景况,语极真也。随山东折,即港之阳。土阜隆然起者为金祝④墓。其庙在港南小流水桥上。
④呜呼,昔年血战之地,今日徒见山高水深,惟留此丛祠,报赛⑤奔走。野老村童,其亦知勤事⑥之酬耶?太息而返。
(选自《晚清文选》,有删改)
【注】①解箨(tuò):脱壳。②庆忌塔:塔名。③奁(lián):古代妇女梳妆用的镜匣。④金祝:宋朝抗金英雄金胜、祝威的合称。金兵攻打杭州时,两人串军民拼死抵抗,因寡不敌众,英勇就义。⑤报赛:祭祀。⑥勤事:尽职。
(1)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
其亦知勤事之酬耶
(2)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自云阳洞口北行四十步()
②临水坐()
③即港之阳 ()
④太息而返()
(3)请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其峰盖庆忌塔,之址也。
(4)文章第③段分别从 、 角度写出了小港景色 、 的特点。
(5)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说说这段文字与上文最后一段文字各自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柳宗元《小石潭记》)
(届湖北宜昌中考)纵山居闲情
山静日长
◆[宋] 罗大经
唐子西诗云:“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余家深山之中,每春夏之交,苍藓盈阶,落花满径,门无剥啄① ,松影参差,禽声上下。午睡初足,旋汲山泉,拾松枝,煮苦茗啜之。随意读《周易》《国风》《左氏传》《离骚》《太史公书》及陶杜诗、韩苏文数篇。从容步山径,抚松竹,与麛②犊共偃息于长林丰草间。坐弄流泉,漱齿濯足。既归竹窗下,则山妻③稚子,作笋蕨④,供麦饭,欣然一饱。弄笔窗前,随大小作数十字,展所藏法帖、墨迹、画卷纵观之。兴到则吟小诗,或草《玉露》⑤一两段,再烹苦茗一杯。出步溪边,邂逅园翁溪叟,问桑麻,说粳稻,量晴校雨,探节数时,相与剧谈⑥一晌。归而倚杖柴门之下则夕阳在山紫绿万状,变幻顷刻,恍可入目。牛背笛声,两两来归,则月印前溪(A )。
味子西此句,可谓妙绝。然此句妙矣,识其妙者盖少。彼牵黄臂苍,驰猎⑦于声利之场者,但见衮衮马头尘、匆匆驹隙影( B ),乌⑧知此句之妙( C )!人能真知此妙,则东坡所谓“无事此静坐,一日似两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所得不亦多乎!
【注释】:①剥啄:象声词,形容轻轻敲门的声音。②麛,音mí,小鹿。③山妻:隐士之妻。对自己妻子的谦词。④笋蕨:竹笋和蕨菜。⑤《玉露》:指作者所作笔记《鹤林玉露》。⑥剧谈:畅谈。⑦驰猎: 奔驰追逐。⑧乌:疑问代词,哪里,怎么,何。
(1)请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盈( ) 濯( ) 既( ) 相与( )
(2) 请将文言语气词“耳”“哉”“矣”正确填入文中的A.B.C处。
(3)请用两个逗号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准确断句。
归 而 倚 杖 柴 门 之 下 则 夕 阳 在 山 紫 绿万 状
(4) 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从容步山径,抚松竹,与麛犊共偃息于长林丰草间。
(5) 作者认为子西诗句“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妙绝,但“识其妙者盖少”,这是为什么呢?请用文中的原句回答。
(6) 读完全文,从文章描绘的一幅幅画面里,你发现作者崇尚一种怎样的生活?
(7) 积累链接:文中的《国风》出自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A 》,“韩苏文”中的“韩”是指B (填写人名),“陶杜诗”中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直接展现其早出晚归这一田居生活的诗句是C 。
(届广西梧州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
(苏秦)归至家,妻不下纴(rèn)① ,嫂不为炊,父母不与其言。苏秦喟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②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③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shuì)④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jī)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也。”(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纴:织布机。②发:打开。③简练:挑选。 ④说:游说,劝说。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安有说人主②是皆秦之罪也
(2)用“∕”线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读 书 欲 睡 引 锥 自 刺 其 股 血 流 至 足。
(3)请概括宋濂和苏秦在学习方面的共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