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迎归。母有痼疾,药饵必亲。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日:"主上宵旰④,岂大将安乐时?"却不受。玠益敬服。少豪饮,帝戒之日:"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遂绝不饮。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日:"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日:"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选自《续资治通鉴》)
[注释]①宵旰:宵,夜;旰,晚。宵旰,天亮就穿起衣服,天很晚才吃饭。比喻勤于政事解释下面旬中加点的词语。
(1)故患有所不辟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3)吴玠素服飞 (4)饰名姝遗之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敌未灭,何以家为?。请概括甲段文字的大意(用文中话答)。乙文中写了岳飞的哪几件事?
文段甲中阐述了作者的什么观点?对文中的观点,一向有不同的意见,你是怎样看待的?
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2题。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全石以为底/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
B.潭中鱼百许头/杂然相许 |
C.不可久居/居数月,典马将胡骏马而归 |
D.乃记之而去/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
.请将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译文: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全文两次写列“乐”,这与文章忧伤凄苦的感情基调矛盾吗?为什么?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3题。
王羲之尝诣门生家,见棐几①滑净,因书之,真草②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又尝在蕺山③见一老姥④,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⑤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其书为世所重⑥,皆此类也。
(选自《晋书·王羲之传》)
[注释]①棐(fěi)几:用榧木做的几案。棐,通"榧",木名。②真草:楷书、草书。③蕺(jí)山:山名,在今浙江绍兴。④老姥(mǔ):老年妇女。⑤王右军:指王羲之。⑥重:看重,推崇。
1. |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王羲之尝诣门生家尝: (2)姥初有愠色愠: |
2. |
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 译文: |
3. |
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王羲之的书法"为世所重"?请简要概括。 |
阅读《陈涉世家》一文的节选文字,回答9~11题。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需改为走之旁)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
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天大雨会:适逢,恰巧遇到 |
B.等死,死国可乎等:等待 |
C.扶苏以数谏故数:屡次 |
D.陈胜王王:称王 |
.下面句子中的“之”字没有指代作用的一项是
A.怅恨久之 |
B.二世杀之 |
C.楚人怜之 |
D.固以怪之矣 |
.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胜用“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表明自己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 |
B.“天下苦秦久矣”说明百姓痛恨秦王朝的残暴统治,处处积蓄着反抗的力量。 |
C.陈胜打出扶苏、项燕的旗号,寄托了对二人的怀念,并立志替二人报仇。 |
D.陈胜、吴广派人“置书鱼腹”和“篝火狐鸣”是为起义做舆论准备。 |
比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1题。(12分)
小石潭记(节选) 柳宗元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2分)
往来翕忽(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2分)
潭中鱼可百许头怀民亦未寝.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①其岸势犬牙差互:
②念无与为乐者:.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用原文回答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 (2分)
甲文是
乙文是 .仿照示例,赏析乙文中的句子。 (2分)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示例:正面写了游鱼,侧面写了潭水的清澈透明。字面只写鱼,对水只字未提,但水清鱼欢的优美画面却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阅读下文,完成6—10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
【乙】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xún):确实。④浣:洗衣。.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黄发垂髫()②甫行数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阡陌交通()②悉如外人()
③其丈夫方担粪灌园()④自恨不如远甚也().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标一处)(2分)
有 良 田 美 池 桑 竹 之 属。.翻译下列句子。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