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歌者
①行走在天地之间,广袤的原野从我脚下延伸而去,一直到遥远的天际。我感受到自然的力量,也感受到自己的渺小……
②记得小时候在放牧的路上,当别人家的牧羊犬拽脱拴它的铁链,狂吠着向我冲来时,我心里充满了恐惧。幸亏阿爸及时赶到,一把拽住正准备落荒逃去的我,我们定定地站立在原地。因为有了阿爸,我心里的恐惧立刻减损下来。那牧羊犬冲到离我们大概十步之遥时停下来,不断地叫着,却没向前靠近。“不要跑,要停下来,必要时要迎上去!”阿爸说。后来,阿爸的这句话成了我生活中的一个经验。
③每次放牧,走上原野,我会在风中低吟某首歌的旋律,后来唱歌成了我消解孤独的一种方法。比如,刚刚下过一场暴雨,一道弯弯的彩虹出现在天边,就唱:七色的彩虹搭起了帐篷。再如,盛夏时灿烂的野花盛开在草地上,便唱:大地的头上插满了鲜花。渐渐地,我发现天地之间,我可以和任何一样东西对话:原野上的花花草草、天上的飞鸟、河流里的小鱼,甚至一块石头。
④我发现除了我,在原野上喜欢唱歌的还有百灵鸟,它们对唱歌的热情与执着,比起我来有过之而无不及。我这个草原上的小牧童,常常听到它们婉转又悠长的歌唱,随性又自由。
⑤小时候,我和堂弟共同喜欢的游戏是在草原上寻找鸟巢。最容易寻得的,是角百灵的鸟巢。它们用干枯牧草搭建的圆形鸟巢,精致得就像人工所为。我们会在鸟巢附近做上记号,然后隔三岔五来探望,等待鸟蛋一天天地孵化。当雏鸟破壳而出后,我们的探望就会频繁起来,俨然是痴心于野外观察的鸟类专家,看着雏鸟的羽毛一点点丰满起来,直到它们的父母带着它们飞离窠巢。
⑥百灵鸟的雏鸟在没有长出羽毛之前是不发出声音的。在物竞天择的自然法则面前,这有着“草原歌唱家”之誉的精灵,把小小的鸟巢隐藏在广大的辽阔之中,以枯草般的毛色掩护自己,在雏鸟时代选择了噤声,是为让自己有更多活下来的机会,为长大后能够更加自由、更加纵情地歌唱。
⑦我曾看过一个视频,画面里是一只已经死了的角百灵雌鸟,当镜头慢慢推近时,出现了一个被它身体遮掩的小小鸟巢,里面还有几只尚未长出羽毛的幼鸟,因为听到了动静,幼鸟像是忽然醒过来一样,个个伸长脖子,把嘴喙髙高地升向空中。饥饿的它们等待着父母衔来吃食,却不知道当冰雹来临时,它们的母亲用单薄的身体护住它们,一直到冰雹把自己砸死,也没挪动一下!看着这画面,我的泪水一下子涌出眼眶。普天下的雌鸟啊,普天下的母亲啊!
⑧可如今我发现,身边一些人对鸟儿是视而不见的,由此我判断他们对其他事物,比如对野花也是同样态度。久居城市的人们目光内似乎只有路标与方向,忽略了和他们生活在一起的,还有许多鲜活的生命。
(作者:龙仁青 有改动)
(1)结合全文,简述题目“歌者”的含义。
(2)你如何理解第②段画线句所蕴含的人生经验?
(3)第③段中“我”吟唱的歌词很有艺术性,请品析。
(4)请简要分析结尾段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阅读散文《白鹭》,回答下列问题。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
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田
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
绝顶,看来像不是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
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
且具有了生命了。
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的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
吗?——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阅读全文内容,说说作者对白鹭的美的独特感受和独到认识,并概括这种美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的?
文中画线句中“好像”一词是否多余?请谈谈你的看法。
上文开头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结尾说“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请分析作者这样写的原因。
枕边的夜莺
①我喜欢躺着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已有二十多年了,从枕边掠过的书,自然是少不了的。
②十七八岁,我读师专的时候,开始了真正的读书。每到寒暑假,最惬意的事情,就是躺在故乡的火炕上看书。至于读了些什么,已经记不清了,但读书的氛围却历历在目。夏天时,闻够了墨香,我会敞开窗子,嗅花圃搅起的一波一波的香气;冬天时,窗外的北风吹得窗纸刷拉拉响,我便把书页也翻得刷拉拉响。疲倦的时候,我会撇下书,趴在窗台看风景。窗外的园田被雪花装点得一片洁白,像是老天铺下来的一张纸。
③如果说枕头是花托的话,那么书籍就是花瓣。花托只有一个,花瓣却是层层叠叠的。每一本看过的书,都是一片谢了的花瓣。有的花瓣可以当做标本,作为永久的珍藏;有的则因着庸常,随着风雨化作泥了。
④这二十多年来,不管我的读书趣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一类书始终横在我的枕畔,就像一个永不破碎的梦,那就是古诗词。夜晚,读几首喜欢的诗词,就像吃了可口的夜宵,入睡时心里暖暖的。
⑤我最喜欢的词人,是辛弃疾。一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让我对他的词永生爱意,《稼轩集》便是百读不厌的了。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陆游、苏轼、李清照、李煜、纳兰性德、温庭筠、黄庭坚、范仲淹,也都令我喜爱。有的时候,读到动心处,我会忍不住低声吟诵出来,好像不经过如此“咀嚼”,就愧对了这甘美至极的“食粮”似的。
⑥我父亲最推崇的诗人,就是曹植了。因为爱极了他的《洛神赋》,我一出生,父亲就把“子建”的名字给了我。长大成人后,我不止一次读过《洛神赋》,总觉得它的辞藻过于华丽,浓艳得有点让人眼晕。直到前几年,我的个人生活遭遇变故,再读《洛神赋》,读出了一种朴素而凄清的美!洛水上的神仙宓妃,惊鸿一现,顷刻间就化做烟波了。“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恨人神之道殊兮”,这才是曹植最想表达的。他以短短一曲《洛神赋》,写出了爱情的短暂,圣洁,美好,写出了世事的无常。我真的没有想到,曹植在诗中所描述的一切,正是我此刻的感悟,原来父亲早就知道,幻影才是永恒的啊!所以现在读《洛神赋》,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⑦中国的古典诗词,意境优美,禅意深厚,能够开启心智。当你愤慨于生活中种种的不公,却又无可奈何时,读一读黄庭坚的“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你就会获得解脱。而当你意志消沉、黯然神伤时,读一读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你就会觉得所有的不快都是过眼云烟。从这个意义上说,那些古诗词就是我枕畔的《圣经》。
⑧这些伟大的诗人,之所以能写出流传千古的词句,在于他们有着对黑暗永不妥协的精神。他们高洁的灵魂,使个人的不幸得到了升华。杜甫评价李白时,曾满怀怜惜和愤懑地写道:“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而这是那个时代大多数诗人坎坷命运的真实写照!个人的生死,在他们眼里,不过草芥,所以他们的诗词才有着大悲悯、大哀愁,这也是我深深喜爱他们的原因。
⑨我常想,我枕边的一册册古诗词,就是一只只夜莺,它们栖息在书林中,婉转地歌唱。它们清新、湿润,宛如上天撒向尘世的一场宜人的夜露。
(有删改)文章第一段加点的“掠”字用得十分奇妙,请作具体分析。)
文章第②段作者为什么要着意刻画夏天和冬天的窗外之景?请作简要分析
文章第④段,作者说“有一类书始终横在我的枕畔,就像一个永不破碎的梦”。结合全文分析作者为什么认为古诗词是“一个永不破碎的梦”?
本文最后一个语段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①在这个世界上,浮躁的人越来越多。他们往往为了追求名利、权势、地位等身外之物,急于求成,把不该缩短的过程缩短了,甚至想到什么就想立马得到。因此,在这个过程里,投机取巧、不择手段等行为就应运而生,更有甚者,为此铤而走险。
②在这些浮躁面前,我们应该认识到,沉淀自己的心灵,对于整个人生是多么必要。
③当年,著名学者王叔岷考入北大文研所后,所长傅斯年曾问他:“你想研究什么课题?”他说:“《庄子》。”所长点了点头说:“要把才气洗净,三年之内不许发表文章!”这话让他很纳闷,为什么三年内不许发表文章呢?但他没有跟所长去争辩,而是按照所长的要求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学术研究上,从校勘训诂入手研究《庄子》,后来终于成为20世纪在《庄子》字意训诂方面最权威的学者。有了成就的王叔岷,才明白了所长当初的良苦用心——做学问最忌目光短浅、心浮气躁,“板凳要坐十年冷”。
④沉淀自己的心灵,就是让心灵变得日益纯粹、明净,滤去那些杂质——诱惑、欲念等。“降魔先降心,心伏则群魔退”,这也正是《菜根谭》里的智慧的忠告。
⑤生活中,我们常说,缓一缓、静一静、忍一忍,让一让、做一做……其实这些都是沉淀,因为它们,我们保证了最真实的自己。心灵需要足够的时间去沉淀,那些人格的魅力就是沉淀的结果。
⑥台湾作家琼瑶曾说:“人生如河,人要沉到河的底部。”所以,一个人如果达不到一定的深度,一些“急流”随时会扰乱他,甚至“冲走”他。因此,为了那深度,就必须耐心地去沉淀自己的心灵。只有这样,我们才活得问心无愧,真实而高贵。(有删改)请概括本文的主要观点。(2分)
结合文意,说说你对“降魔先降心,心伏则群魔退”的理解。
黑匣子
①空难事故发生后,人们到现场救援的时候,总是会寻找一个东西,那就是被誉为空难“见证人”的黑匣子。
②黑匣子是飞机专用的电子记录仪器,一种是飞行数据记录仪。它能将飞机的高度、速度、航向、爬升率、下降率、加速情况、耗油量、起落架放收、格林威治时间,还有飞机系统工作状况和发动机工作参数等飞行参数都记录下来。另一种是座舱话音记录仪。它实际上就是一个无线电通话记录器,可以记录飞机上的各种通话。需要时黑匣子能够向调查者提供飞机出事故前各系统的运转情况和机上人员的各种对话,为事故分析提供依据。
③黑匣子的外壳具有很厚的钢板和许多层绝热防冲击保护材料,能在1100摄氏度的火焰中经受30分钟的烧烤,能承受2吨重的物体挤压5分钟,能够在汽油、机油、电池、酸液、海水中浸泡几个月。总之,它能在许多恶劣的条件下安然无恙。
④其实,黑匣子并不是黑色的,为了便于人们搜寻,它被涂上了鲜艳的桔黄色。也许是人们觉得它里面存储的信息对飞机事故的鉴定意义重大吧,所以使用了这样一个非常神秘的名字――“黑匣子”。 阅读选段②的内容,请给“黑匣子”下一个定义。
第③段画线句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问题。
主角
【美】安•古德里斯
为了募捐,学校准备排演一部叫《圣诞前夜》的短剧。告示一贴出,妹妹便热情万丈地去应征演员。定角色那天,妹妹到家后一脸冰霜,嘴唇紧闭。
“你被选上了吗?”我们小心翼翼地问她。
“是。”她丢给我们一个字。
“那你为什么不开心?”我壮着胆子说。
“因为我的角色。”
《圣诞前夜》只有四个人物:父亲、母亲、女儿和儿子。“你的角色是什么?”
“他们让我演狗!”说完,妹妹转身奔上楼,剩下我们面面相觑。饭后,爸爸和妹妹谈了很久,妹妹总算没有退出。
她积极参加每次排练。我很纳闷儿,一只狗有什么可排练的?但妹妹却练得很投入,还买了一副护膝。据说这样她在舞台上爬时,膝盖就不会疼了。妹妹还告诉我们,她的动物角色名叫丹吉。我注意到,每次排练归来,妹妹眼里都闪着兴奋的光芒。
演出那天,我翻开节目单,找到妹妹的名字:珍妮……丹吉(狗)。偷偷环视四周,整个礼堂都坐满了,其中有很多熟人和朋友,我赶紧往座椅里缩了缩。幸好,灯光转暗,演出开始了。
先出场的是“父亲”,他在正中的摇椅上坐下,召集家人讨论圣诞的意义。接着“母亲”出场,面对观众坐下。然后是“女儿”和“儿子”,分别跪坐在“父亲”两侧的地板上。在一家人的讨论声中,妹妹穿着一套黄色的、毛茸茸的狗道具,手脚并用地爬进场。
但这不是简单的爬,丹吉蹦蹦跳跳、摇头摆尾地跑进客厅,她先在小地毯上伸了个懒腰,然后才在壁炉前安顿下来,开始呼呼大睡。一连串动作,惟妙惟肖。很多观众也注意到了,四周传来轻轻的笑声。
接下来,“父亲”开始给全家讲圣诞节的故事。“圣诞前夜,万籁俱寂,就连老鼠……”刚说到这儿,丹吉突然从睡梦中惊醒,机警地四下张望,仿佛在说:“老鼠?哪儿有老鼠?”神情和我们家的狗一模一样。我用手掩着嘴,强忍住笑。
男主角继续讲,“突然,一声轻响从屋顶上传来……”昏昏欲睡的丹吉又一次惊醒,好像察觉到异样,仰视屋顶,喉咙里发出呜呜的低吼。太逼真了,这时观众已不再注意主角们的对白,几百双眼睛全盯着妹妹。
那晚,妹妹的角色没有一句台词,却用精彩的表演赢得了所有的观众。妹妹说让她改变态度的是爸爸的一句话:“如果你用演主角的态度去演一只狗,狗也会成为主角。”你认为妹妹演出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至少写出两点)?
联系小说内容,简要分析“她丢给我们一个字”一句中“丢”字的表达效果。
“饭后,爸爸和妹妹谈了很久,妹妹总算没有退出。”请你揣摩人物心理,运用第一人称,写一段“爸爸和妹妹”谈话以后妹妹的心理活动, 50字左右。
下列对于这篇小小说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用第一人称视角叙述故事,注意铺垫和照应,行文有波澜。 |
B.小说描写了“我”观剧时的感受和观众的反应,从侧面烘托了妹妹表演的精彩。 |
C.“我赶紧往座椅里缩了缩”,表现了“我”很有礼貌却又略显拘谨的样子。 |
D.小说结尾爸爸的话,使妹妹态度的转变合理可信,也有揭示主题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