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中学本学期对校园垃圾实行了分类回收,他们回收的三类废弃物:A、废纸B、塑料瓶C、易拉罐及废旧铝合金门窗,都得到了很好的利用。
(1)用字母A、B、C填空: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
(2)铝合金门窗比纯铝 (填"更硬"或"更软")。
(3)学校学生会对本学期每周回收塑料瓶的个数做了统计,统计结果如下图所示。
学生会在第十周组织了一次"使用塑料瓶的利与弊"的辩论会。以下三个论点,你认为正确的是 (填字母)。
A.塑料的制造成本较低,耐用,但不防水
B.塑料容易被塑制称不同的形状
C.有些塑料容易燃烧,燃烧产物不会污染环境
(4)辩论会结束后,学校每周回收塑料瓶的总数明显减少,请从同学们的日常行为上分析,指出其中一个原因 。
某化学实验室有一瓶黑色固体粉末M(M是纯净物),因试剂瓶标签破损无法确定其成分。为探究M的成分小军进行了以下实验,请你参与他的探究:
[猜想与假设]物质M可能是 ;
[设计与实验]取两份等量的M样品,分别进行如图的实验:
[分析与结论]
(1)从实验一小军得出M的物理性质有 (填写一种);
(2)从实验二小军推断出M的化学式是 ;
(3)实验二中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拓展与延伸]探究M与稀硫酸反应的本质
(1)稀硫酸中含有水分子、氢离子、硫酸根离子等粒子,其中属于阴离子的是 (用化学符号来表示);
(2)小军分析实验一、二后认为:可能是稀硫酸中的某一种离子与M发生了反应。为确定稀硫酸中何种离子与M发生了反应,他继续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三中的A可选用的药品是 (填序号,下同),实验四中的B可选用的药品是 ;
硫酸钾溶液 氯化钾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稀盐酸
(3)小军通过上述实验证明:稀硫酸中 (用化学符号来表示)与M发生了反应;
[反思与交流]某同学优化了小军的整个实验方案,认为不需要进行实验 四 (填实验编号),就能确定M的成分,也能确定稀硫酸中何种粒子与M发生了反应。
小红在探究碱的化学性质时,将稀盐酸滴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意外地发现有气泡产生,她认为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提出问题]变质后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假设]小红对变质后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溶质成分做出了两种猜想:
猜想一: 猜想二:
[实验设计]为了验证上述猜想哪个正确,小红设计了如下方案: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样品于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可以得出结论。小敏认为小红的实验方案不合理,理由是 。
[实验与结论]小敏另外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了探究,请你帮她完成下面的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 |
步骤1: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样品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并振荡 |
有白色沉淀产生 |
猜想一正确 |
步骤2: |
) |
步骤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小明用镁条(表面被氧化)和稀硫酸反应的实验来测定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实验中,他绘制了生成氢气的质量与所用稀硫酸质量的关系图(如图),请根据如图计算该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金属的性质做了如下探究,请你帮他们完成下面的内容。
(1)探究铁生锈的原因(如图)(每支试管中均放有完全相同的洁净铁钉):
①一段时间后甲同学观察到: 试管中的铁钉明显生锈了。由此得出铁生锈的原因是铁与 共同作用的结果。
②为防止金属锈蚀,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填一种)。
③在焊接铁制品前,常用稀盐酸清除其表面的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某同学分别向盛有形状、大小相同的铁片和锌片的试管中,倒入等质量、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以“ ”为依据来判断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3)将一定质量的铁粉放入硫酸铜、硫酸锌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所得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化学课堂上,老师做了如图一的实验(网罩的作用是集中火焰,提高温度)。
(1)随着不断加热,试管①里逐渐有红色固体产生,化学方程式为C+2CuO 2Cu+CO2↑,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属于 。同时试管②里的现象是 ,化学方程式为 。
(2)小明发现通入试管②里的气体有逸出液面的现象,怀疑试管①里还有其它气体生成,比如一氧化碳。老师首先赞扬小明有科学的质疑精神,建议在化学兴趣小组的活动中展开探究。请你也参与其中,一起探究。
[提出问题]碳还原氧化铜的反应还有一氧化碳生成吗?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没有一氧化碳生成;猜想二:还有一氧化碳生成
[设计方案]在老师的帮助下,小明设计出如图二实验。为了提高实验效果,小明加大了反应物的用量。老师提示:先将两个开关都打开,再加热,反复挤压气球一会儿。老师这样提示的目的是 。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先按老师的提示操作,加热一会儿后,关闭开关2.待充分反应,关闭开关1,停止加热。 |
逸出液面的气体不是二氧化碳 |
|
逸出液面的气体是一氧化碳。猜想二成立。 |
[交流与提高]同学们通过对以上实验的讨论与分析,认为一氧化碳的产生至少源自两个反应:一是试管内反应物直接反应生成;二是生成物又发生反应而生成。请你写出其中一个化学方程式 。
实验中生成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浓溶液吸收没有明显现象,同学们想进一步检验该反应的生成物,可选用的药品有 (填序号)。
①酚酞溶液 ②氢氧化钙溶液 ③稀盐酸 ④锌粒 ⑤氯化钙溶液
[评价与反思]经过本次活动,同学们感到,正是因为小明具有 精神,我们这次活动才有了更多、更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