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鲁复善待,由是反鲁。
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适周。”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辞去,而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孔子自周反于鲁,弟子稍益进焉。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1)下列各句中的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人皆谓之“长人”而异(差异,引申为排斥)之
B.鲁复善待,由是反(通“返”,返回)鲁
C.鲁君与之一乘(驾驶)车
D.辞(辞职)去,而老子送之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孔子贫且贱 |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
B.尝为季氏史 |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
C.斥乎齐,逐乎宋、卫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 |
D.仁人者送人以言 |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 |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
【甲】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其谓失其本心。
【乙】嗟乎!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处江湖之远则忧其民。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万钟于我何加焉
(2)是亦不可以已乎
(3)然则何时而乐耶
(4)微斯人,吾谁与归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甲】段中的“本心”是指,【乙】段中的“古仁人之心”的具体体现是;【甲】【乙】两段都运用了的表现手法。
【甲】段中孟子的思想和【乙】段中范仲淹的思想激励着一代代仁人志士身体力行,涌现出许多可歌泣的事迹。请简述一例。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共4分)
张助于田中植禾,见李核,欲持去,顾见空桑①中有土,因种焉,以余浆灌之。后人见桑中复生李,以为异事,转相告之。有病目者息于下,曰:“李君②若令我目愈,谢以一豚③。”目痛乃小疾,行④自愈。闻者传语:“盲者得视。”于是远近传闻。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沱。间一岁余,张助远归,见之惊云:“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因斫⑤之。
【注释】①空桑:桑树根部有孔洞。②李君:对李树的敬称。③豚:小猪。④行:不久。⑤斫:砍。
11.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因种焉,以余浆灌之。
②李君若令我目愈,谢以一豚。
阅读《与朱元思书》完成后面小题(共9分)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 ()
A.自富阳至桐庐 | B.负势竞上 自非亭午夜分上下天光 |
C.猿则百叫无绝 | D.好鸟相鸣 |
哀转久绝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下面哪一句加点词的词类活用与众不同? ()
A.互相轩邈 | B.岁赋其二 |
C.上使外将兵 | D.而乡邻之生日蹙 |
作者描写富春江水势曰:“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郦道元在《三峡》中描写水势道:“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两者都提到了“奔”,请概括“奔”在表意上的“同”和表现方法上的“异”。
苏轼游赤壁时写道:“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无独有偶,吴均游富春江时亦云“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我们从这句话中,可以探知富春江具有怎样的特点?吴均当时有怎样的心境?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 “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赵将廉颇之后嗣廉范,任云中郡守。一日,会匈奴大入塞,故事①虏人②过五千,移文③旁郡。吏欲传檄④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虏众盛而范兵不敌。会日暮,令军士各交缚⑤两炬三头热火⑥,营中星列。虏遥望火多谓汉兵救至大惊。待旦将退,范乃令军中褥食⑦,晨往赴之。俄而,斩首数百级,虏自相践踏,死者千余人。虏由此不敢复向云中。
【注释】故事:按旧例。虏:敌人。移文:发文书。传檄:发出紧急公文。交缚:交叉缚扎。热火:点火。褥食:在睡垫上把早饭吃了。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公将鼓之( )
(2)望其旗靡()
(3)会匈奴大入塞()
(4)范兵不敌()用“/” 给下列句子划分两处朗读停顿
虏遥望火多谓汉兵救至大惊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⑴长勺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作战中,曹刿两次抓住战机,出奇制胜,第一次是在之时,第二次是在之时。
⑵乙文中,廉范在众寡不敌的情况下,也表现出高超的指挥才能。廉范在作战中采用的妙招是什么?(用原文作答)作为出色的军事指挥家,曹刿和廉范各表现出了哪些可贵品质?
(共18分)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
①渔人甚异之()
②未果,寻病终()
③蝉则千转不穷()
④争高直指 ()
⑤阡陌交通()
⑥横柯上蔽()翻译。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②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③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请结合《关雎》,谈谈《诗经》的艺术特色。
《桃花源记》中前文极力渲染桃花源中的人和事是真实的,最后又说不可寻,为什么?
《与朱元思书》中,作者为什么会发出“望峰息心”、“窥谷忘反”的感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