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鲁复善待,由是反鲁。
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适周。”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辞去,而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孔子自周反于鲁,弟子稍益进焉。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1)下列各句中的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人皆谓之“长人”而异(差异,引申为排斥)之
B.鲁复善待,由是反(通“返”,返回)鲁
C.鲁君与之一乘(驾驶)车
D.辞(辞职)去,而老子送之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孔子贫且贱 |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
B.尝为季氏史 |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
C.斥乎齐,逐乎宋、卫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 |
D.仁人者送人以言 |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甲)
予友人有任术者,尝为延州临真尉,携家出宜秋门。是时茶禁甚严。家人怀越茶数斤,稠人中马惊,茶忽坠地。其人阳惊,回身以鞭指城门鸱尾。市人莫测,皆随鞭所指望之,茶囊已碎于埃壤矣。
监司尝使治地讼,其地多山,险不可登,由此数为讼者所欺。乃呼讼者告之曰:“吾不忍尽尔,当贳尔半。尔所有之地,两亩止供一亩,慎不可欺,欺则尽覆入官矣。”民信之,尽其所有供半。既而指一处覆之,文致其参差处,责之曰:“我戒尔无得欺,何为见负?今尽入尔田矣。”凡供一亩者,悉作两亩收之,更无一犁得隐者。
(乙)
濠州定远县一弓手,善用矛,远近皆伏其能。有一偷,亦善击刺,常蔑视官军,唯与此弓手不相下,曰:“见必与之决生死。”一日,弓手者因事至村步,适值偷在市饮酒,势不可避,遂曳矛而斗。观者如堵墙。久之,各未能进。弓手者忽谓偷曰:“尉至矣,我与汝皆健者,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偷曰:“喏。”弓手应声刺之,一举而毙,盖乘其隙也。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尝为延州临真尉(曾经) | B.其人阳惊(通“佯”,假装) |
C.远近皆伏其能(倒) | D.适值偷在市饮酒(恰好)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不同的两项是
A.由此数为讼者所欺士卒多为用者 |
B.回身以鞭指城门鸱尾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
C.茶囊已碎于埃壤矣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
D.遂曳矛而斗则名微而众寡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我戒尔无得欺,何为见负?(2)弓手应声刺之,一举而毙,盖乘其隙也。结合甲乙两文,分析文中两位主人公的聪明智慧各体现在哪里?请简要概括。
冯妇
东瓯①之人谓火为虎,其称火与虎无别也。其国无陶冶②,而覆屋以茅,故多火灾,国人咸苦之。海隅之贾人适晋,闻晋国有冯妇善搏虎,冯妇所在则其邑无虎,归以语东瓯君。东瓯君大喜,以马十驷、玉二双、文锦十匹,命贾人为使者,求冯妇于晋。冯妇至,东瓯君命驾,虚左,迎之于国门外,共载而入,馆于国中为上客。明日,市有火,国人奔告冯妇,冯妇攘臂从国人出,求虎弗得。火迫于宫肆,国人拥冯妇以趋火,灼而死。于是贾人以妄得罪,而冯妇死弗悟。
【注解】①东瓯(ōu):瓯,浙江温州的别称。
②陶冶:烧制陶器(和冶炼金属),引申指砖瓦。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国人咸苦之 ()
(2)归以语东瓯君()
(3)冯妇攘臂从国人出()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其国无陶冶,而覆屋以茅,故多火灾。
(2)火迫于宫肆,国人拥冯妇以趋火,灼而死。为什么冯妇到死也不明白怎么回事?从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桃花源记
晋·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 欲穷其林()(2) 阡陌交通()
(3) 便要还家() (4) 处处志之()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
(1)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的诗句,文中哪句话与其表达的意思相近?(2分)
作者生活的时代,赋役繁重,战乱纷起,但文中描绘的却是另外一番图景,这寄寓了他什么样的愿望?(2分)
吴士
方孝孺
吴士好夸言,自高其能,谓举世莫及。尤善谈兵,谈必推孙、吴。
遇元季乱,张士诚①称王姑苏,与国朝②争雄,兵未决。士谒士诚曰:“吾观今天下,形势莫便于姑苏,粟帛莫富于姑苏,甲兵莫利于姑苏,然而不霸者,将劣也。今大王之将,皆任贱丈夫,战而不知兵,此鼠斗耳!王果能将吾,中原可得,于胜小敌何有!”士诚以为然,俾③为将,听自募兵,戒司粟吏勿与较嬴缩④。
士尝游钱塘,与无赖懦人交。遂募兵于钱塘,无赖士皆起从之。得官者数十人,月靡粟万计。日相与讲击刺坐作之法,暇则斩牲具酒,燕饮其所募士,实未尝能将兵也。
李曹公破钱塘,士及麾下遁去,不敢少格。搜得,缚至辕门诛之。垂死犹曰:“吾善孙、吴法。”
【注】①张士诚:出身盐贩,曾与朱元璋争天下。朱元璋破平江时被擒,自缢死。②国朝:指明朝。 ③俾:使。 ④嬴:同“赢”。嬴缩:盈亏,这里指多少。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士谒士诚曰谒:拜见。 |
B.王果能将吾将:带兵。 |
C.戒司粟吏勿与较嬴缩戒:通“诫”,告诫。 |
D.形势莫便于姑苏于:比。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今大王之将,皆任贱丈夫,战而不知兵,此鼠斗耳!文中的吴士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
【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未复有能与其奇者(2)猛浪若奔翻译句子。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甲文抓住哪一个字来描绘景物?乙文总写景物特点的语句是哪一句?
甲文和乙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共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