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张叶的《少年的月夜》,完成下列各题。

①对六岁的乐乐来说,九岁的阿保就像他的闰土哥。闰土的故事还是赖在妈妈怀里听来的,乐乐每天都会觍着脸哼唧:“妈妈抱抱,妈妈拍拍,妈妈摸摸,妈妈讲故事………”贱兮兮的童声让爸爸直呼肉麻,乐乐已经知道撤娇是会被别人笑话的事,但他乐意,谁管得着。

②阿保穿着件白背心,趿拉着一双满是黑泥的拖鞋,头发很长很乱,都直立着。最初,他用审视的、提防的眼神看着乐乐。这年月,即使农村的孩子,也都在学校学会了普通话,他搞懂了乐乐的语言后,开始跟乐乐一起玩积木。阿保也有不少玩具,断腿的奥特受、缺了顶棚的托马斯,还有变了形的小火车轨道。乐乐睦着晶亮的小眼睛喊道:“我以为你是穷孩子呢!”妈妈赶紧制止他并不安地看着阿保,但阿保没有说话。对于这个寡言的孩子,妈妈心存戒备,生怕他出其不意地打乐乐,可乐乐不明白妈妈怎么会有这种稀奇古怪的想法。

③乐乐瞅个空子,央阿保带他去追后院的鸡鸭。阿保灵敏得像个猴子,老母鸡看见他都吓得发着抖蹲下来。院中的老杨树上,住着一只松鼠,阿保爬到树杈上去抓,乐乐紧张得心都要跳出来了。树下有个猪困,那头耳朵遮着眼皮的花猪不时瞥他们一眼,墙角下一个露天的粪池被雨淋得快满了。松鼠逃到树梢去了,阿保从树上下来,带乐乐去二楼去淘他的玩具箱。

④楼梯是用铁焊的,看上去很陡,但是站到二楼阳台上就能够到树上的橘子。乐乐的妈妈这时候追过来:“天哪!乐乐你爬那么高干吗!多危险啊!你看这猪图,这粪池!掉下去可就完了!”阿保的奶奶喊他吃饭,一碗很黑的肉,是昨天没吃完的,奶奶也不舍得吃,一顿赶着一顿给阿保留着。乐乐说,我妈妈说吃剩饭对身体不好,容易得癌症。妈妈喊乐乐家吃饭,用湿纸巾给他擦去满手的灰尘,顺便问阿保的成绩好不好。阿保奶奶抱怨道:“阿保脑子笨,我和他爷爷又不能辅导,他回回考不好。”

⑤夜晚孩子们消停下来,老年人不允许过早开灯,他们只好坐在门前的水泥台阶上聊有趣的事。阿保告诉乐乐,上学要步行三里路,路两边都是稻田,一汪一汪的水里面有很多青蛙。他随身带一个打火机,有时候会偷偷点燃路边的野草,有时还会挖田里的泥巴捏小人,沟里的水不深,但是掉下去可很难上来,沟的尽头是用来浇地的水井。这些让乐乐听得入了迷,抬头望见月亮已经升起老高了,照着小院对面那片亮洼洼的菜畦。乐乐说:农村的月亮可真干净,跟刚洗完的脸一样!阿保问“城里没有月亮吗?”乐乐说,城里的月亮客易和路灯弄混。阿保就想;那得多大的路灯啊!要是每一盏路灯都跟月亮一样大,那该多神奇呢!对了,妈妈爸爸肯定每天都能看到那么大的月亮。

⑥明天小长假就结束了,这是最后的月夜。乐乐像跟妈妈撒娇一样倚着阿保的肩膀,明天的分别让他有些伤感。这时奶奶出来吓唬他:“你爸妈说明天把你放这里,让你每天和阿保哥哥一起上学。”乐乐一脸恼怒:“我才不要当留守儿童!”说完他回头问阿保:“哥哥你是留守儿童吗?你妈妈呢?”阿保又沉默了一会,告诉乐乐,妈妈和爸爸都去上海给他挣钱去了,爸妈很爱他,所以要挣很多钱将来好送他出国读书,还答应他下次曰来给他买个平板。“可是妈妈说,平板对眼睛不好!”乐乐一本正经地说。

⑦蛐蛐的鸣唱越来越响,青蛙跟着伴奏。台阶上的两个孩子都不肯回屋,他们望着天空,各自想着心里的月亮。

(1)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本文用“少年的月夜”为题,简洁、新颖。结合全文,说说乐乐、阿保心中的“月亮”到底是什么?

(3)结合语境,品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闰土的故事还是赖在妈妈怀里听来的,乐乐每天都会觍着脸哼唧:“妈妈抱抱,妈妈拍拍,妈妈摸摸,妈妈讲故事……”贱兮兮的童声让爸爸直呼肉麻,乐乐已经知道撒娇是会被别人笑话的事,但他乐意,谁管得着。

(4)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为什么乐乐觉得农村的月亮“干净”,阿保觉得城市的路灯很“神奇”?

(5)细读全文,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由于诸多条件的限制,很多农民工在自己进城的同时却无力照顾自己的孩子,让这些留守孩子面临着诸多方面的问题。

【材料二】据调查显示,农村“留守儿童”在成长中面临人身安全、身体健康、学习、品行、情绪、交往等等一系列问题。

假如你是文中的阿保,你希望社会、学校、家庭给予你怎样的关爱,谈谈你的想法。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文章题目 描写方法 内容主旨 句段分析 记叙文阅读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丁立梅

①父亲生日,我记着,买了蛋糕和礼物,回家。

②父亲很有些意外,他根本没想到我能记着他的生日。他高兴得手足无措,在家门口转来转去,一会儿弯腰扶扶倚在墙边的扫帚,一会儿挥手去赶来凑热闹的鸡。我把买给他的礼物﹣﹣一件外套拿出来,让他穿上试试,他不好意思起来,装作不在意地说,不就是个闲生日嘛,买什么衣裳。

③我说,爸,闲生日也要过,以后每年我都会替你过。心下却黯然,父亲都七十有一了,又有几个生日好过?

④父亲却满足得“呵呵”笑起来,我看到他混浊的眼里,有亮亮的东西闪现,我的举手之劳,一定在他心里掀起了万顷波澜。我和母亲在厨房里做饭,就听到他在外面大着嗓门,不厌其烦地告诉邻居二爹,我家二丫头特地请假回来给我过生日。不就是个闲生日嘛,还给我又买衣裳又买蛋糕的,他补充道。

⑤母亲不屑,母亲说,你爸就爱吹牛。母亲的脸上,却荡满笑意﹣﹣母亲也是欢喜的。

⑥饭桌上,不胜酒力的父亲喝多了,他颠三倒四地叨叨:“我真幸福啊!”

⑦我笑看可爱的老父亲,心里惭愧,从前的日子,我疏忽父母太多。好在还有当下的日子,我可以弥补。

⑧出门去,微风轻拂。午后的村庄,安静得很像一捧流水,只剩下老人和孩子了﹣﹣其实,孩子也没见着几个。只有几只狗,主人似的,满村庄溜达,不时吠上一两声我以为,它们是寂寞了。

⑨我去田间转悠。这里,那里,都曾留有我少年光阴。我在地里挑过猪草羊草。我在地里掰过玉米,拾过棉花。我熟悉很多植物:车前子、牛耳朵、婆婆纳、野蒿、黄花菜、苜蓿、菖蒲和苦艾。一蓬一蓬的苇花,在风中起舞,它们让我的目光,在上面逗留了很久。

⑩一妇人趴在沟边锄草,身子都快躬到地上去了。她头上花头巾的一角被风撩起,露出里面灰白的发来﹣﹣竟是那么的老!记忆里,她编一根乌黑的长辫子,健壮结实,挑着担子也能健步如飞。

⑪我站定看她,她也看我,许久,她哎呀一声,这不是梅吗?

⑫我看着她笑,在心里找着话。说点什么好呢?我没找着。她大概也找不着要说的话,就从地里拔一棵白萝卜给我,说,没有空心呢。我接过,摘了路边的蚕豆叶子擦擦,“咔嚓”咬了两口﹣﹣小时,我都是这么干的。我们一村的人,也都是这么干的。

⑬她呵呵笑起来,很开心的样子。你真孝顺啊,她终于又说一句。

⑭我赧颜,又有些伤感。我听说过她的两个儿子,一个远去云南,做了人家的上门女婿。一个常年在外打工,极少回家。地里的荠菜花开得星星点点,奔放灿烂是春天的事。麦苗儿却绿滴滴的,让人忍不住想揪一把吃。

⑮望见麦田中的坟。这儿一座,那儿一座,那里住着我熟悉的村人。我祖父祖母的坟也在。隔着不远的距离,我在心里向他们致敬。

⑯有他们在,村庄便永远在。

【注】迤逦(yǐ lǐ):曲折连绵。鼋(yuán):鼋鱼,爬行动物,外形像鳖,生活在水中。

(1)文章第⑥段中,父亲喝多了,他颠三倒四地叨叨:“我真幸福啊!”请简要概括父亲的幸福体现在哪里?

(2)面对父亲的高兴、欢喜,我为什么“黯然”、“惭愧”?

(3)赏析文章第⑧段划线的句子。

只有几只狗,主人似的,满村庄溜达,不时吠上一两声。

(4)联系上下文,体会下面句子流露了“她”(妇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你真孝顺啊!”她终于又说一句。

(5)文章题目若改成“父亲的生日”好不好?请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药品环境污染

①过去三十年,科技的快速发展大大提高了世界各国的医疗水平和应对各类疾病的能力,然而伴随着各类药品的广泛使用,不少人开始意识到,人类社会在21世纪正面临一个不容忽视的新型环境污染问题即药品环境污染。

②药品环境污染是个全球性问题。《环境毒理学与化学》杂志新近发布了一份德国IWW水研究中心的研究报告,名为《环境中的药品﹣﹣全球现状与视角》.该报告中提到,通过对世界范围内搜集的1016篇药品环境污染原始研究文献和150篇综述文章进行分析,在覆盖联合国五大区域的71个国家的水、土壤等环境介质中,发现了631种药品及其转化物。其中16种药品残留在上述所有区域的地表水、饮用水和地下水中,包括多种抗生素、止痛药和激素。在收集的检测数据中,关于地表水和废水中的药品含量的数据分别占了总数的47%和40%,地下水和饮用水占了8%。

③之所以可能发生药品环境污染问题,与药品的设计及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原理不无关系,药品在进入人体或动物体内,其活性成分有一部分在性质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被排出体外,这些物质可能直接或通过废水系统等进入环境。

④另外,不仅仅是 这一途径,在药品的生产和废弃过程中也可能会有部分药品成分被排放到环境中。这些废弃药品中的活性成分可能会进入饮水系统,在蔬菜和水产品中蓄积,最终影响环境和人类健康。

⑤在环境残留的各种药品中,抗生素类药物可能具有更为严重的影响。对于公共卫生来说,尤其需要关注日益严重的抗药性病原体问题,如果不采取有效应对措施,估计到2050年,耐药性问题将可能导致每年有约1000万人过早死亡。

⑥残留药品还会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19992007年间,印度的秃鹰数量急剧下降,减少95%以上,人们调查后发现,导致秃鹰死亡的原因是秃鹰食用的家畜尸体中含有止痛药双氯芬酸。在印度政府对这种兽药下了禁令后,秃鹰数量有所回升。

⑦目前,国际社会已经认识到了药品环境污染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呼吁展开全球行动。解决药品环境污染问题,环境监测和污染治理固然重要,但更有效的方式是加强药品生产、使用和废弃的管理,减少药品向环境中的排放,这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等多方参与,包括执行严格的药品生产经营注册和许可制度,合理适当开处方,改善药品包装设计和减少畜牧业用药等。此外,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合理用药意识,及时回收废弃药品,可以有效控制这一药品环境污染渠道,比如在社区卫生机构设置回收设施,收集来自居民的过期及多余药品,在居民购买药品时向其发放废弃药品污染环境的宣传单等都是有效措施。

(1)本文围绕“药品环境污染”,说明了药品环境污染的现状、    和解决方式。

(2)根据上下文,在第④段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内容,使该语段语意连贯完整。

(3)文章第⑥段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  ,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4)请从说明文语言的角度,分析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表达效果。

这些废弃药品中的活性成分可能会进入饮水系统,在蔬菜和水产品中蓄积,最终影响环境和人类健康。

(5)根据文章内容,概括说明如何解决药品环境污染问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①老治保主任①要退休了,需要物色一个新的接班人。村民经过评议,推荐两个人选:大黑和小白。

②大黑长得五大三粗,皮糙肉厚,站着像半截儿黑铁塔栽在那儿。他走起路来,老远地面就咚咚响,不用见人,就知道是大黑来了。他要当上治保主任,那些歪毛淘气,还不都给镇住!

③小白呢,长得白白净净、文文静静,身子骨单薄。尤其那双娘们儿手,一个鸡蛋都攥不过来。

④一次,市场上有人打架。卖肉的抄起剔骨刀,卖红薯的举起铁秤砣,眼看要出人命,只见大黑往两人中间一横,一出左手,来个空手夺刀,又一挥右手,来个千斤坠砣。两个人都傻了眼。大黑的雄风,展示无遗。

⑤又有一次,在大街小超市,有人丢了钱包。嫌疑人是个女人,穿得很酷。讯问的时候,大黑手里掂一根牛皮带,摇晃着从左手倒到右手,又从右手倒到左手,可那女人面无惧色。小白冷眼观察,忽然一抬头,指着天花板。说:“看哪,顶棚上一对蝎子,正在打架呢!”那女人忙伸长脖子仰头往上看。小白立刻命令大黑:“你马上把这女人身上的衣服给扒下来。”

⑥大黑不敢,小白厉声说:“让你扒你就扒,出娄子我顶着!”

⑦那女人的衣服被扒掉了,原来是个男人。这时,小白一拍桌子:“男扮女装,身上有赃。”一搜,果然是他偷了钱包。

⑧大黑有些纳闷:“你咋看出他不是个女人?”

⑨小白狡黠一笑:“我看这人老缩着脖子,就在他伸长脖子看屋顶的时候,他喉头结就露出来了。”

⑩所以,大黑和小白是各有千秋。

⑪这天,大黑和小白相伴去村里的盖房工地办事。大黑走路总是扬着头,低头老婆扬头汉嘛。突然,他“哎哟”一声,不好,木板上的一根锈钉,穿透胶鞋底,扎在他的左脚掌上。

⑫大黑一下子坐到地上,小白忙说:“别动,我给你拔出来。”

⑬“钉子吃到我的脚上来了。”大黑笑说,“不用,我自己来。”说毕,“噌”的一下,将带钉的木板拔出,甩在道上。

⑭小白忙捡了那块钉板,放妥在木头垛上,然后很正经地对大黑说:“你先别起来,我马上给你使劲儿挤挤,带锈的钉子有毒。一会儿你赶快到村卫生站,清洗伤口,打破伤风针。必要的话,还要开刀,做一个外科手术,务必将锈钉污染的部。分,进行彻底处理。”

⑮“嘿嘿、嘿嘿,哪那么邪乎。”大黑轻蔑地嘿嘿完了,一下子就站了起来,并用脚顿了顿地,“连血筋都没冒,你当我是泥捏的呢?”

⑯“不流血不见得是好事。”小白分析道,“如果流血,病菌会带出来。不流血,病菌会窝在里边。”

⑰“我这身子骨,还怕病菌?傻小子睡凉炕,架不住身体棒。”大黑把这还当回事?他当过架子工,磕磕碰碰家常便饭,让钉子扎脚也不是头一回了。

⑱小白拗他不过。晚上,他特意跟大黑媳妇儿说:“大嫂,您得盯着点,还是让我大黑哥到卫生站,哪怕只是清洗清洗。”

⑲第三天,小白去县党校学习,一去得二十天。临走时,把此事告诉了村书记。

⑳二十天过后,小白回来就去看望大黑。大黑的脚脖子有点肿,两只脚掌的颜色也不一样。可大黑仍笑呵呵地说:“这几天好多了,你看,封口了。”

㉑小白摇摇头说:“封口,不见得就是算好了,可能……”

㉒结果不幸被小白言中,到大黑伤脚发黑的时候,才住了医院,医生摇了摇头说:“太晚了﹣﹣要命,还是要腿?”

㉓当然还是要命。大黑的左腿被截了肢。媳妇儿推着轮椅,他坐在上面。左腿的裤脚余下一截儿,往上窝回来,用黑布带绑着。大黑脸上仍乐呵呵的。

㉔结果,自然是小白当了治保主任。但一提起大黑的脚,小白就掉眼泪:“怪我、怪我,都怪我,怪我没尽到当弟弟的责任。”

㉕也有人说,假如大黑不截肢,没准这治保主任就当上了。但村书记一口否决:“一个连自己身体都不尊重的人,能更好地尊重别人的生命吗?”

(选自2017年1月5日<天津日报》,作者许福元,有改动)

【注】①治保主任:文中指负责治安保卫工作的村干部。

(1)小说写了“大黑”这个人物的哪些事?请简要概括。

(2)结合小说内容,说说“小白”是个怎样的人。

(3)“大黑”的脚受伤以后,他和“小白”的表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请举出其中一例,并简要说明作用。

(4)下面的句子富有表现力,请结合加点的词语具体分析。

①说毕,“噌”的一下,将带钉的木板拔出,甩在道上。

②左腿的裤脚余下一截儿,往上窝回来,用黑布带绑着。大黑脸上仍乐呵呵的。

(5)关于这篇小说的题目,有人认为用“截肢”准确,有人认为用“锈钉”恰当。以上两种看法,你赞成哪一种?请说明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望梅”能否止渴

①口渴是人体一种独特的保护机制,它可使人体免于脱水,当体内水分一旦恢复平衡,这种“保护性”的感觉即随之消失。望梅止渴则是中国流传了两千多年的典故,《世说新语》中记载曹操告诉饥渴的士兵“前有梅林”,使“士卒闻之,口皆出水”,最终坚持走到水源处。只是“望梅”真的能止渴吗?

②实际上,“渴”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生理现象。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改变体液的容量、浓度会影响“渴”的程度。例如,增加食盐(氯化钠)的摄入量,会增加机体细胞外液中溶质的浓度,就会感到口渴。这是因为溶质具有渗透压,会导致细胞脱水。大脑的某个部位感觉到这种脱水,人就会产生渴感,而喝水后,体液得到稀释,渴感就诮失了。

③另外,人体血量的变化对渴感也有影响。有研究显示,血量变化10%时就可以刺激渴感。这也是为什么人受伤后,如果失血过多,就会感到口渴,而喝水补充血量,渴感就能被抑制的原因。

④那么新的问题来了,大脑又是如何感知渴觉呢?时至今日,这仍是一个科学家们不能完全解答的问题。

⑤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近日美国的一个研究小组设计了一套实验装置。这个装置能够对小鼠血液、大脑神经元活动、环境温度以及进食饮水状况进行实时监测。他们发现小鼠脑内穹窿下器中存在着一套能预测口渴并调节体液不平衡的神经元群。

⑥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的扎卡里•奈德及同事报告称,这些神经元不仅可以监控血液的变化,还篓在进食和饮水时监控来自口腔的信号,这些信号包含摄取食物与饮水的温度信息等。这些神经元将来自口腔的信息与血液成分信息结合,实时“预测”正在摄取的食物和饮水将如何影响体液平衡,从而对饮水行为进行调节。

⑦研究者们表示,这个发现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吃得太快会让我们感觉口渴,以及冷饮为何特别解渴等问题。

⑧总而言之,“渴”能告诉人们什么时候需要饮水,需要的水量是多少。如果“渴”的时候不喝水,血液和体液的成分得不到调节,身体所需要的水分不能得到满足,“渴”是不会被真正缓解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望梅”是不能止渴的。

(选自2016年8月12日<光明日报》,作者詹欢欢)

(1)第①段引用“望梅止渴”的典故有什么好处?

(2)“望梅”为什么不能止渴?

(3)简要说明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不能删去的原因。

有研究显示,血量变化10%时就可以刺激渴感。

(4)王老师参加镇江国际马拉松赛,比赛中,他大汗淋漓,口渴难耐,边跑边喝水。请你用文中的知识解释这种现象。

后生可畏

刘斌立

①我第一次去鉴睿律师楼,就注意到了前台旁边多了一张不怎么和谐的小桌子。一个大男孩模样的小伙子,睡眼惺忪地在那捧着厚厚的《刑法》,有一页没一页的翻着。

②我问律师楼的合伙人李信,他一脸嬉笑地回答:“这孩子他爸是我们律师楼的大客户,也是老朋友了。他想让他儿子考律师,非得要我们把这孩子安排在这打杂,一边让他看书备考。其实我们啥事也 没给他安排,让他自己在那天天待着呢。”

③“哦,这孩子看着还挺老实的。”我随口应和道。

④“老实!您可别小瞧这小子,听他爸说,他一心要当摇滚乐手,跟着一个不靠谱的摇 滚乐队干了两年的鼓手。”老李边说边摇着头。

⑤后来我再去律师楼的时候,都会下意识地看看这个叫常远的“摇滚”男孩,他也是经常应景似得挺朋克,一会夹克上带钉,一会头发颜色又变了。

⑥那年律考后没几天,我去律师楼办事,发现常远那桌子没了,人也没了踪影。问道老 李,没想到老李苦笑着说:“那小子跑了,据说和一个摇滚乐队跑到青海茫崖矿区那边,在矿区的一个小镇上的酒吧里演 出呢。他爹差点没气背过去,已经发誓不管他了。”

⑦我又惊讶又好笑,随着老李附和道“现在的年轻人啊”。

⑧一年以后一天,我突然接到鉴睿律师楼李信律师的微信。“还记得那个玩摇滚乐的男孩吗?他又回来了!这次主动来求我,要继续准备考律师,还在我这打杂看书。我也是服了!“

⑨“您就当浪子回头吧,兴许真考上了,您也是积德了。”我回复了微信,也不忘 调侃地加了几个坏笑的表情。

⑩之后,因为工作的关系,我离开了那座城市,也与律师楼和老李少了很多的 交集。

⑪青海茫崖的矿难,突然成为了这个国家的头条新闻。部分矿务局领导受贿私自 外包矿坑,私人小矿主违规野蛮开采,导致了一次灭顶的矿难。在矿难中死去的矿工遗孀,因为没有基本的合同和安全保险凭 据,无法获得赔偿,更无人愿意替他们去争取权利。

⑫就当矿难的悲哀正在褪去的时候,媒体上一个很不起眼报道终于被我看到了。 一个名叫常远的律师,带领着自己的小团队义务承揽下了所有死难矿工的索赔事务。这条很小的信息,却因为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而让我震惊

⑬我立刻致电李信律师的时候,他确认道“没错,就是他,我也很佩服这小子。”

⑭“您觉得他接这个案子是为了出名吗?”我问道。

⑮“还真不是。你记得他曾经在青海一个矿区的酒吧演出过一段时间吧。”老李继 续说道。

“那地方就在茫崖。听常远的爸说,常远在那生活的一段时间,很了解矿工们的生活 状况。他自己后来跑回来要继续考律师时就跟他爸说,以后要帮请不起律师的穷人打官司。”

⑯我听老李说完这些,沉默了许久,最后,我发自内心地说了一句:“后生可畏啊!”

⑰电话那头老李肯定地重复道:“后生可畏!”

(选自《新华文摘》2016年第13期,有删改)

(1)文中写到常远的哪些经历?请按顺序补充完整

  ﹣﹣﹣被迫备考律师﹣﹣﹣﹣﹣  ﹣﹣﹣﹣  ﹣﹣﹣﹣帮助穷人打官司

(2)读文中划线句子,完成题目

①简析第一段中划线句子的描写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②第十二段中划线句子为什么说“我”对常远的名字熟悉而又陌生

(3)联系内容分析,常远的哪些品质让“我”和老李觉得“后生可畏”?

(4)小说主人公是常远,作者却以大部分内容写“我”和老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