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甲】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惠子相梁》)

【乙】

惠子谓庄子曰:" 魏王贻我大瓠 之种我树之成而实 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 无所容。非不呺然 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 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为洴澼 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 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 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 ,而浮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 也夫!"

(《庄子•逍遥游》)

【注释】①瓠(hù):葫芦。②实:结的葫芦。③瓠落:很大很大的样子。④呺(xiāo)然:庞大而又中空的样子。⑤掊(pǒu):砸破。⑥洴澼(píng pì):漂洗(丝绢)。⑦鬻(yù):卖,出售。⑧裂:划分出。⑨樽:本为酒器,这里指形似酒樽,可以拴在身上的一种凫水工具,俗称腰舟。⑩有蓬之心:喻指见识浅薄不能通晓大道理。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谓惠子曰(或:有人)

B.搜于 中三日三夜(国:国都)

C.善为不 手之药者(龟:皮肤受冻开裂)

D.吴王使之 (将:将领)

(2)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而:①聚族而谋曰

②长跪 谢之曰(《唐雎不辱使命》)

B.于:①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②使人之所恶莫甚 死(《鱼我所欲也》)

C.以:①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

②此独 跛之故,父子相保(《塞翁失马》)

D.为:①我世世为洴澼

②吴广素爱人,士卒多 用者(《陈涉世家》)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庄子去看望惠子,惠子第一反应庄子是来争夺相位的,于是大动干戈在城里进行大搜捕。惠子的举动也表现出庄子的过人才能。

B.甲文中庄子讲鹓鶵的故事,辛辣地讥讽了惠子一朝得志,便仗势欺人,为所欲为的丑态,形象生动,富有趣味性。

C.乙文中惠子用大葫芦盛水浆,一不小心,葫芦掉地上摔烂了,惠子觉得自己不善于使用大东西。

D.乙文揭示出一个道理:同样的东西,由于眼光和见识不一样,它所发挥的作用也就不一样。

(4)给乙选文画线句子划分节拍。(划两处)

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5)翻译句子。

①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译文:   

②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

译文: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一词多义 文言实词 朗读节奏划分 文言翻译 文言文阅读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一)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吾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郡并获全。
、解释划线的词 :
太丘尊君在
去后元方入门不
胡贼攻郡:吾今死矣,子可
友人有疾,不忍之:远来视:
.翻译:
(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
.阅读甲文后,你明白了一些什么道理?
.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乙文中胡贼退兵的原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2题。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①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及选授堂邑县尹,罢旧盗之朔望参者②,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选自《元史》有删改)
【注释】①楮(chǔ)币纸币。②罢旧盗之朔望参者:免除了有强盗前科的人每月初一、十五例行到官府接受审讯检查的规定。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民不命(忍受)
B.父母忧其过勤而之(阻止)
C.张灯读(偷偷地)
D.犹以盗之(眼睛)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犹立碑颂德此人一一具言所闻
B.不得已为盗耳其主不能守
C.犹盗目之祭尉首
D.既加以刑辍耕垄上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2)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联系选文,说说张养浩有哪些可贵的品质。(4分)

(五)阅读《鱼我所欲也》和《万事莫贵于义》。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选自《孟子·告子上》)
【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选自《墨子》)
【注释】
①予:给,送。②子:你,代词。③履:鞋子。④一言:一句话,即关系到正义与非正义的一句话。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1)故有所不辟也()(2)非独贤者有心也()
(3)今人曰()(3)何()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2)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
.【甲】文运用比喻论证来阐明观点,具体来说是用这个比喻来阐述的观点;【乙】文论证层层深入,首先论证了帽子鞋子不如手脚珍贵 ,其次论证了,然后论证了生命不如义珍贵,最后强调了的中心论点。
. 【甲】【乙】两文都阐明了 “义”的重要性,您认为“义”的内涵是什么?今天还有坚持的必要吗?为什么?

(四)阅读下文,完成17—20题。
①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②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伛偻②酣
③颓然④翳
.翻译下列句子。
①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 文中不仅写了太守与众宾客的游乐,还写了滁人的游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 《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在思想感情上有什么异同?

(三)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解释划线的词。
天下为()壮有所()大同()
、翻译句子。
①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②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与本文哪句话意思相同?请你写出这句话并将它翻译成现代汉语。
、怎样实现“大同“?试用原文语句回答。
、本文阐述的大同社会有什么特点?
、试举例说明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