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治:管理 |
B.见往事耳 |
见:了解 |
C.及鲁肃过寻阳 |
过:经过 |
D.即更刮目相待 |
待:看待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蒙辞以军中多务 |
以刀劈狼首 |
B.蒙乃始就学 |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
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下车引之 |
D.结友而别 |
人不知而不愠 |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记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进步巨大,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故事。
B.吕蒙的故事说明了人应当好学、只要肯学习就会有进步的道理,体现了学习的重要性。
C.文章善于刻画人物,主要用了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生动地塑造出了鲜明的人物形象。
D.吕蒙读书的功效主要通过鲁肃从侧面展现,他的惊叹衬托出吕蒙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②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阅读课外文言文, 完成小题。
有钱村牛
春秋间,麟①出鲁西郊,野人不知为瑞,乃击杀之。孔子往观,掩袂而泣。门人恐其过伤,乃以铜钱粘一牛,告夫子曰:“麟尚在,可无伤也。”夫子拭泪观之叹曰此物岂是祥瑞只是一个有钱村牛耳
(明墨憨斋主人《广笑府》卷七)
[注释] ①麟:麒麟,传说中的瑞兽,身披龙鳞。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春秋间 ( 中间,表示时间,可解释为时期) | B.乃击杀之(它,指麒麟) |
C.掩袂而泣(眼泪) | D.门人恐其过伤(担心) |
用斜线(/)给下面的句子断句(三处)。
夫子拭泪观之叹曰此物岂是祥瑞只是一个有钱村牛耳 这则故事,对你有什么启示?
阅读课内文言文,完成小题。
A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出师表》
B 建兴三年,亮至南中,所在所捷。闻孟获者,为夷汉并所服(被当地部落人及汉人所佩服),募生致之(要求部下活捉孟获)。既得,使观于营阵之间,曰:“此军何如?”获对曰:“向者不知虚实,故败。今蒙观看营阵,若只如此,即定易胜耳!”亮笑,纵使更战,七擒七获,而亮犹释获。获止不去,曰:“公天助也!南人不复反矣。”遂至滇池。南中平,皆即其渠率(头领)而用之。
《七擒孟获》解释下列句中划线字的含义
(1)夙夜忧叹 ()(2)深入不毛() (3)至于斟酌损益()
(4)向者不知虚实() (5)纵使更战() (6)获止不去()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
(1)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2)今蒙观看营阵,若只如此,即定易胜耳。A文中“南方已定”是指什么?推断诸葛亮写《出师表》与七擒孟获哪件发生得更早些?
结合A、B两文,分析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
文言文阅读。
吴宫遗事①
越心未平②,而夫差有忧色。一旦复筑台于姑苏之左,俾③参政事者以听百姓之疾苦焉,以察四方之兵革焉。一之日④,视之以伍员⑤。未三、四级⑥,且奏曰:“王之民饥矣,王之兵疲矣,王之国危矣。”夫差不悦,俾喜否⑦以代焉。毕九层而不奏,且倡曰⑧:“四国畏王,百姓歌王,彼员者欺王。”员曰:“彼徒欲其身之亟高⑨,固不暇为王之视也,亦不为百姓谋也,岂臣之欺乎!”
王赐员死,而喜否用事⑩。明年,越入吴。
注释:①吴宫:春秋时吴王夫差的宫室。②越心未平: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被吴国打败后,和其臣民常怀报仇复国之心。③俾:使。④一之日:十月以后的第一个月,即十一月。⑤伍员:字子胥,吴国大臣。⑥未三、四级:没等建好第三、第四层。⑦喜否:伯喜否,吴国太宰。⑧倡:宣扬。⑨这句意思是说喜否只想自己的官职赶快升得高些。亟:急,赶快。⑩用事:专权,当权。用“/”划分下面句子的音节停顿。(标两处)
一旦复筑台于姑苏之左解释文中加划线的词。
(1)兵()(2)毕()
(3)固( )(4)明年(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岂臣之欺乎!这篇短文揭示了怎样一条深刻的历史教训?
文言文阅读。(14分)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日:“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日:“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日:“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日:“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日“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呜呼日:“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解释下列划线的词。(4分)
(1)为天下唱( )(2)楚人怜之( )
(3)今亡亦死( ) (4)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对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陈胜、吴广乃谋日 ②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③家祭无忘告乃翁④失败乃成功之母
A.①和③相同,②和④相同。 |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
C.①和③不同,②和④相同。 | D.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2)乃丹书帛日“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节选部分是怎样表现陈胜非凡的领导才干的?(3分)
文言文阅读。
李生论善学者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心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其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解释给下列句中划线的字。
①、吾悉能志之() ②、李生说之曰()③、王生益愠() ④、迨年事蹉跎()翻译下面的句子
“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李生认为怎样才是“善学者”?(摘录原文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