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各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

鲁恭为中牟 令,重德化 ,不任刑罚。 袁安 闻之,疑其不实,阴 使人往视之。随恭行阡陌,俱坐桑下。有雉过,止其旁,旁有儿童。其人曰:"儿何不捕之?"儿言雉方雏,不得捕。其人讶而起,与恭决曰:"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绩也。今蝗不犯境,此一异也;爱及鸟兽,此二异也;童有仁心,此三异也。久留徒扰贤者耳,吾将速反,以状白安。"

(节选自《后汉书》)

(注释)①中牟:古地名,今河南省境内。②德化:用道德来教化。③袁安:河南那太守,是鲁恭的上司。④阴:暗中。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又何   

阡陌   

(2)翻译下列语句。

①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②袁安闻之,疑其不实,阴使人往视之。

(3)甲乙两文各有一句话体现了执政者以德治民的思想。请找出来,写在下面。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文言实词 文言翻译 文言文阅读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田猎之获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州里.惟其所以不得之故,则狗恶也。欲得良狗,则家贫无以。于是还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有以求良狗,狗良则数得兽矣。田猎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选自《吕氏春秋•不苟论》)

【注释】①州里:乡里。②惟:思,考虑。③疾;奋力,用力。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齐人有好猎者

好:

  

②狗良则数得善矣

则:

 就 

(2)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译文:  

(3)齐人“田猎之获,常过人矣”的原因是什么?由此,你得到什么启示?

小石潭记(节选)

柳宗元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注】文中的“冽”“澈”,也有版本写作“洌”“彻”。

(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伐竹取道

策之不以其道

B.全石以为底

一食或尽粟一石

C.日光下澈

主人日再食

D.不可知其源

林尽水源

(2)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以调素琴

B.似与游者相乐

至于负者歌于途

C.潭西南而望

思而不学则殆

D.乃记之而去

乃不知有汉

(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第①段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讲述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由小丘西行到看见篁竹、听闻水声,寻得小石潭,移动变化中景致不同,极具动态画面感。

B.第②段特写游鱼的形神姿态,动静之间,游鱼形象丰满灵动,体现游鱼怡然自得的同时,也侧面凸显潭水的空明澄激,二者各尽其妙。

C.第④段描述作者在小石潭停留的感受,突出一个“清”字,环境之清深入心神,作者顿感悠闲宁静,直接反映他纵情山水的精神追求。

D.作者写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把自身遭遇、个人心境融入自然风景的描绘中,抒发自己被贬后无法排道的忧伤悲凉之情。

(4)把文言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  

②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译文: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乙】宣城太守济阳江淹少时,尝梦人授以五色笔,故文彩俊发。后梦一丈夫,自称郭景纯,谓淹曰:“前借卿笔,可以见还。”探怀得五色笔与之自尔淹文章踬故时人有“才尽”之论。

(节选自王汝涛《太平广记选》)

【注释】①济阳:地名,在今河南省。②江淹:南朝文学家。③郭景纯:即郭璞,文学家。④踬:被东西绊倒,这里指没有起色。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世隶耕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B.且为众人

年且九十

C.后梦一丈夫

匹夫不可夺志也

D.可以见还

此人可就见

(2)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节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临川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B.【乙】文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划分为“探怀得五色笔/与之/自尔/淹文章踬矣/”。

C.【甲】文中“先人”这里指祖先,古人;【乙】文中“卿”是指古代对别人的尊称。

D.【甲】文中的“不使学”与【乙】文的“故文采俊发”这两个句子均为省略句。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余闻之也久”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泯然众人矣”点明方仲永的结局。

B.【乙】文成语“江郎才尽”指江淹的诗文无起色,后来泛指人的才思枯竭。

C.【甲】【乙】文中方仲永与江淹两个人都是少儿天才,但他们最终都才华衰退。

D.【甲】【乙】文中方仲永与江淹由聪明变平庸的主要原因都是没有接受后天的教育。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稍稍宾客其父。

②尝梦人授以五色笔。

《出师表》节选

诸葛亮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人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北定中原

北:

  

②庶竭驽钝

竭:

  

③臣不胜受恩感激

胜:

  

④临表涕零

零: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3)结合选段,说说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

把《口技》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