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类离不开能源。目前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煤、 、天然气等。
(2)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是解决能源问题的重要途径。下列利用了新能源的是 。
氮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根据信息,氮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氮元素与氢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氮的化合价为,该物质的水溶液
7(填">"、"<"或"=")。
现有下列初中化学常用的制取气体部分装置。请完成以下各题:
A. |
|
B. |
|
C. |
|
D. |
|
(1)写出上图①、②两种仪器的名称:①②。
(2)以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氧气,应选用和装置(填字母)来制取并收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我市某中学小曹老师带领学生进行上述实验时,发现"一同学不慎碰倒装满氧气的集气瓶,迅速扶起后,瓶中剩余的氧气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对此,小曹老师让该同学往集气瓶装入半瓶水,再用排水法收集
集气瓶的氧气,发现瓶中的氧气也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①用下列方案收集"
集气瓶的氧气",其中最合理的是(填字母)。
②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如何判断集气瓶中气体已收集满?
答:。
③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本实验中,集气瓶内的氧气约占总体积的
,所以用"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来检验集气瓶中充满氧气的方法不可靠。
观察与比较是化学学习和研究中经常使用的科学方法。请结合下列实验,回答问题:
甲乙丙
(1)甲图实验中,装的注射器容易被压缩。
(2)铁在空气中生锈是铁跟氧气、水等物质作用的结果。乙图的实验目的是为了探究铁生锈时需要。
(3)取一定质量的镁、铁两种金属,分别与相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丙图所示。图中(填"a"或"b")曲线表示镁的反应。根据丙图,还可推知反应结束时,镁、铁消耗
的质量比为。
1909年,化学家哈伯用氮气和氢气在高温高压条件下首次合成了氨气,反应原理是
。氨气具有可燃性,燃烧时发热量高。近年,科学家发现用催化剂在常温下就能合成氨气,使其有望成为替代氢能的新一代能源。
(1)若用下面三幅模型图表示合成氨气的过程,则从反应开始到完成的排列顺序为(用字母表示)。
(2)氨气燃烧时可能会生成氮氧化物而污染环境,但在一定条件下,氨气燃烧却没有任何污染,该反应原理是
,其中
是。
(3)如果氨气不慎泄露,在关闭阀门和防止明火的前提下,喷洒大量水雾即可。由此可知氨气可能具有的一条性质是。
"西气东输"工程使我市部分区域用上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1)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2)为了安全,在厨房安装天然气泄漏报警器。根据甲烷的性质,可知图中(填"
"或"
")位置的安装是正确的。
(3)农村利用植物秸秆、牲畜粪便等可制得沼气,其主要成分也是甲烷。请说明使用沼气做燃料的优点:(写出一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