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课外兴趣小组设计利用废旧干电池中的锌皮和未知浓度的稀盐酸制取纯净、干燥的氢气,并验证气体中是否含有杂质.实验装置图如图:

【查阅资料】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色
(1)装置 A 中仪器①的名称是 ; 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实验中看到 B 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色,说明产生的气体中含有杂质水.为了检验气体中还可能存在的杂质,可将 E 装置连接到上述装置 ( 填序号) 之间,气体从 (填 a 或 b)进入装置 E.
(3)D 装置中的试剂是 ( 写出名称).
(4)下列收集氢气的方法中符合题意的是 .
A.排水法B.向下排空气法 C.干瘪的塑料袋 D.塑料瓶.
有一包固体,可能是Cu(NO3)2、K2SO4、KCl、K2CO3、KOH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了探究该固体的组成,某化学小组设计并开展以下实验:

已知,步骤I中固体全部消失,溶液呈蓝色,无气泡产生,步骤Ⅱ、Ⅲ中均可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经推论,原固体中一定不含K2CO3,理由是
(2)原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
(3)步骤Ⅱ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 。
(4)步骤Ⅲ所得蓝色滤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 。
掌握实验室制取常见气体的方法是初中生必备的化学素养,实验室里现有氯酸钾、二氧化锰、锌粒、稀硫酸、石灰石和稀盐酸,以及下列仪器:

(1)利用上述仪器可以制取二氧化碳,你选择的仪器是 (填序号)。
(2)若补充一种仪器 (填仪器名称),再利用上述提供的药品和仪器还可以制取氧气,你选择的仪器是④⑤和 (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室通常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若用如图⑨装置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氢气,则氢气应从端进入 (填a或b)。
根据图回答问题。

(1)仪器x的名称是 。
(2)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和氢气都可以选用 。(填字母序号)作为发生装置;收集二氧化碳选用D装置的原因是 。
(3)如图G装置可用于气体的收集、检验、除杂等,用该装置能完成的实验是 (填字母序号)。
A.气体从b端通入,收集氢气
B.瓶内装满水,氧气从a端通入,收集氧气
C.瓶内装有澄清石灰水,气体从a端通入,检验氧气中是否混有二氧化碳
D.瓶内装有浓硫酸,气体从b端通入,吸收氢气中混有的水蒸气
某兴题小组用铝箔制备A1 2O 3及明矾大晶体,具体流程如下:

已知:明矾在水中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II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AlO 2+CO 2+2H 2O═Al(OH) 3↓+X(方程式已配平)。X的化学式为 。
(2)步骤III中发生的反应,其基本反应类型为 。
(3)写出Al(OH) 3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在培养明矾大晶体的过程中,其操作的先后顺序为 。
A.自然冷却至室温
B.选规则明矾小晶体,并用一根细线悬挂在溶液中央
C.配制45℃的明矾饱和溶液
(5)写出明矾的一种用途 。
对比实验是化学研究中经常采用的方法。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究CO2通入NaOH溶液是否发生了反应,设计了下列二组实验。请和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一起探究并回答问题:
【设计与实验】
|
实验 序号 |
实验步骤一 |
实验步骤二 |
实验 序号 |
实验步骤一 |
实验步骤二 |
|
实验I |
|
|
实验II |
|
|
【探究与结论】
(1)实验I中步骤一看不到明显现象,步骤二产生的现象是 。
(2)实验Ⅱ中步骤二看到有白色沉淀析出,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在实验Ⅱ的步骤一中CO2和NaOH溶液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但却看不到明显的现象,原因是 。
【拓展延伸】现有下列信息:

请你和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一起利用以上资料信息再设计实验Ⅲ,证明CO2确实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
实验Ⅲ的操作为: 。
看到的现象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