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
曹 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岳阳楼记(节选)
范仲淹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泥古者愚(节选)
纪 昀
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①,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说②干③州官。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洫④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
泥古者愚,何愚乃至是欤?何文勤公尝教昀曰:“满腹皆书能害事,腹中竟无一卷书亦能害事。 国弈不费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
【注释】①角:较量。②列说:游说。③干:求见。④洫(xù):田间水道。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
(1)下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沙鸥翔集 |
集:集中,集合 |
B.去国怀乡 |
去:离开 |
C.微斯人 |
微:没有 |
D.幸甚至哉 |
至:极点 |
(2)下列句子中“其”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
B.其必曰 |
C.其真无马耶 |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3)下面对《观沧海》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开篇点题,交代观察的方位、地点及观察对象。
B.诗中对海洋摹其形,绘其神,力求表现海洋包容万物、动荡不安的特征。
C.全诗虚写、实写结合,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胸怀的当是实写大海的句子。
D.诗人借景抒情,把大海的壮阔景象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4)下面对《岳阳楼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语言骈散交替,音韵和谐,凝练,畅达,极具感染力。
B.选文采用对比手法,一阴一晴,一悲一喜,有诗一般的意境。
C.选文融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篇,情景交融,议论精辟。
D.本文倡导“古仁人”寄情山水的君子之风和独善其身的人生态度。
(5)下面对《泥古者愚》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刘羽冲刻苦攻读古代兵书和水利书,成为了军事和水利专家。
B.刘羽冲以自己的实践经验证明了大胆怀疑是非常宝贵的品质。
C.刘羽冲以失去生命为代价,证明了“读书可以治愚”的道理。
D.刘羽冲读古书却不知在实际运用中灵活变通,以致一事无成。
(6)用“/”给《泥古者愚》中画线句子断句。(限三处)
国弈不费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yuè)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于是论次①其文。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②,幽于缧绁③。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④,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于是卒述陶唐⑤以来至于麟⑥止自黄帝始。(节选自《太史公自序》)
【注释】①次: 编次,整理。②李陵之祸:李陵兵败投降匈奴,司马迁认为他是难得的将才,在汉武帝面前为其辩解,因此被下狱问罪,处以宫刑。③缧绁(léi xiè):原是捆绑犯人的绳索,这里引申为监狱。④羑里(yǒu):古地名,今河南汤阴县北。⑤陶唐:即唐尧,五帝之一。⑥麟:猎获一只白麟。文中借指汉武帝元狩元年,即公元前122年。结合文意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曾益其所不能:()(2)人恒过:()
(3)乃喟然而叹曰:()(4)故述往事:()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然后能改 乃喟然而叹曰 |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故述往事 |
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于是卒述陶唐以 |
D.而后作来 |
作有《春秋》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2)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乙】文中借圣人贤士发愤著述的事来证明什么观点?【乙】文中作者列举众多历史人物的事例,能证明【甲】文中哪一观点?(5分)
人有负盐负薪者(6分)
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树阴。二人将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①之物。惠②遣争者出,顾州纲纪③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④咸无答者。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⑥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
【注释】①藉背:藉是坐卧之用;背是披背之用。意思是经常使用之物。②惠:李惠,中山(今河北定县满城一带)人,北魏太武帝时任雍州刺史。③纲纪:随从人员。州纲纪指州府的主簿。④群下:部下,属员。⑥实:事实,真相。解释下列划横线的词语。
顾州纲纪 () 咸无答者() 同释重担()翻译下面的句子。
以杖击之,见少盐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了这则故事,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请简要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列各文段,完成文后的有关问题。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走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解释文中划线词语。
名其一处: 以为妙绝: 意少舒:
妇抚儿乳: 群响毕绝: 众妙毕备:翻译下列句子:
(1)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2)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文中多次描绘听众的反应,这些描述有什么作用?
请用文中的一个句子概括表演者表演的成千上万种声音。
为什么作者在前后都要交代表演者使用的道具?
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三子能言
沛国有一士人,姓周,同生三子,年且弱冠,皆有声无言。忽有一客从门过,因乞饮,闻其儿声,问之曰:“此是何声?”答曰:“是仆之子,皆不能言。”客曰:“君可还内省过,何以至此?”主人异其言,知非常人。良久出云:“都不忆有罪过。”客曰:“试更思幼时事。”入内,食顷①,出语客曰:“记小儿时,当床上有燕巢,中有三子,其母从外得食哺,三子皆出口受之,积日如此。试以指内巢中,燕雏亦出口承受。因取三蔷茨②,各与食之。既而皆死。母还,不见子,悲鸣而去。昔有此事,今实悔之。”客闻言,遂变为道人之容,曰:“君既自知悔,罪今除矣。”言讫,便闻其子言语。周亦忽不见此道人。
( 选自 《搜神后记》 陶潜著 有删改)
【注释】①食顷:吃一顿饭的时间。形容时间短。②蔷茨:蔷薇的一部分,有毒性,待考证。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年且弱冠()②主人异其言()
③出语客曰()④言讫(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的“因”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因取三蔷茨②,各与食之。
A.罔不因势象形 | B.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
C.问塔动之因 | D.余因得遍观群书。 |
用“/”给下面句子划分停顿,划两处。
其 母 从 外 得 食 哺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1)君既自知悔,罪今除矣。
(2)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送东阳马生学》)阅读了这个故事,有人说:“古人真是太迷信了,这个故事反映出了古人因果报应的宿命思想。”而你不赞成这一观点,你认为阅读古典名著要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请你谈谈自己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① 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②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选自《黄生借书说》,有删改)
注:①庋(guǐ):放置、保存。②素蟫(yín):指书里蠹虫。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子孙弃者无论焉/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B.非独书为然/吴广以为然 |
C.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假诸人而后见也 | D.姑俟异日观/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
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三处。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 (2)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读完此文,对你读书生活有何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