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古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日: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虽有嘉肴》)

【乙】初,权谓吕蒙日:“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就学。及鲁肃过寻,与蒙论议,大惊日:“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孙权劝学》)

(1)请选出下列各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  

A.不知其旨也    旨:旨意

B.然后能自强也    强:勉励

C.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言辞

D.但当涉猎    但:但是

(2)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B.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C.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D.蒙乃/始就学

(3)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实践出真知,经常学习才能发现自己知识的缺乏。

B.教育指导他人,把时间和精力花在别人身上,不利于自己的发展。

C.孙权希望吕蒙专心学习,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人。

D.吕蒙经常与鲁肃交流,增长了许多才能。

(4)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译: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译:  

(5)请在选文中分别找出一个成语。

【甲】文:  【乙】文: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文言实词 文言断句 文言翻译 文言文阅读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
初,范文正公贬饶州,朝廷方治朋党,士大夫莫敢往别,王侍制质独扶病饯于门,大臣责曰:“君,长者,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顾质何敢望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矣!”闻者为之缩颈。(选自《渑水燕谈录》)
【注释】:①朋党:同类人为私利而结成的小集团。②王侍制质:即王质,侍制是官名。③缩颈:缩头,表示吃惊害怕。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国:之: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士大夫莫敢往别。
范仲淹感叹“微斯人,吾谁与归”,王质称得上是范仲淹志同道合的人吗?为什么?

课内文言文阅读
⑴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⑵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⑶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下列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暮冥冥//妄自菲
B.至若春和明//十步一
C.满萧然//不暇接
D.或异二者之//事在人

下列句子中的“以”与“不以物喜”中的“以”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激怒其众 B.以中有足乐者
C.皆以美于徐公 D.可以一战

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⑴⑵段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一阴一晴,一悲一喜,形成鲜明的对比。
B.第⑶段对上文所写的“览物之情”中的“悲”给予否定,而肯定了“喜”,表现了一种更高的思想境界。
C.文末,作者在写景的基础上议论抒情,点明了全篇的主旨。
D.选文语言很有特色,骈散结合,读起来富于节奏感,朗朗上口。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2)微斯人,吾谁与归?

请把“文言文阅读”【甲】【乙】两个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

(2)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文言文阅读
【甲】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节选自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注】①鄙:边境。②钵:佛教徒盛饭的器具。③买舟:雇船。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贫者于富者曰(语:对……说)
B.岂他人之哉(过:过错)
C.何恃而往(子:儿子)
D.吾欲南海,何如(之:到……去)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未有问不告、求而不得者也

A.吾数年来欲买舟
B.鸣之不能通其意
C.舍生取义者也
D.臣请缚一人过王

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个文段都强调了一个道理:学习的成功与否在于个人天资的高低与客观学习条件的优劣。
B.决定事物成败的是人的内在因素。【甲】文段摒弃了天赋决定论的成见,劝人以学。
C.正所谓“人穷志不短”。【乙】文段中蜀之鄙的穷僧能够只身去到南海,凭的就是“志”。
D.两个文段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每小题2分)
(1)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译文】
(2) 王以括母先言,故卒不加诛。
【译文】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