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甲】【乙】两文,完成后面习题。
【甲】秦王谓唐雎日:“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日:“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日:“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日:“臣未尝闻也。”秦王日:“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日:“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日:“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荆轲奉樊於期①头函,而秦武阳②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③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日:“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④假借⑤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⑥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⑦(zhèn)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⑧袖。拔剑,剑长,操其室(剑鞘)。时恐急,剑坚(插得很紧),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⑨柱而走。群臣惊愕,卒⑩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⑾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选自《荆轲刺秦王》)
【注释】①[樊於期]秦国将领,因得罪秦王逊到燕国。②[秦武阳]人名,又名秦舞阳,充任荆轲出使秦国的副手。③[陛]殿前的台阶。④[少]通“稍”。⑤[假借]在文中是“原谅”的意思。⑥(发]打开。⑦[揕]用刀剑等刺。⑧[绝]挣断。⑨(还]通“环”,绕。⑩[卒]“猝”,突然。⑾[郎中]宫廷的侍卫。根据上文,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长跪而谢之 (2)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3)寡人谕之 (4)图穷而匕首见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划出两处。
方急时不及召下以故荆轲逐秦王。翻译下列句子。
(1)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译文:
(2)使毕使于前。 译文: 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甲】文所记叙的是强国和弱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最后弱国取得胜利的故事。 |
B.【乙】文所记叙的是荆轲刺秦王的经过:他拿着匕首,追赶秦王,而其余臣子不能带刀。 |
C.【乙】文记载了秦国的一条法律:带刀的卫士一般不上殿,上殿的臣子不能带刀。 |
D.【甲】【以】两文都在人物刻画上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其中【乙】文用秦武阳的“色变振恐”衬托出荆轲的沉着冷静。 |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书谢御史
吴敏树【清】
谢御史者,吾楚湘乡谢芗泉先生也。当乾隆末,①宰相和珅用事,权焰张。有宠奴常乘和车以出,人避之,莫敢诘。先生为御史,巡城遇之,怒,命卒曵下奴,笞之。奴曰:“敢笞我!我乘我主车,汝敢笞我!”先生益大怒,痛笞奴,遂焚烧其车。曰:“②此车岂复堪宰相坐耶!”九衢中,人聚观,欢呼曰:“此真好御史矣!”和珅恨之,假他事削其籍以归。先生文章名一时,③喜山水,乃遍游江浙,所至,人士争奉筇屐迎。饮酒赋诗,名益高,天下之人,皆传称“烧车御史”。和珅诛,复官部郎以卒。
【注】九衢(qú):四通八达的道路。筇(qiǒng):竹杖。屐:登山用的鞋。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①莫敢诘②先生文章名一时
③汝敢笞我!④假他事削其籍以归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宰相和珅用事,权焰张。
②此车岂复堪宰相坐耶!
③喜山水,乃遍游江浙,所至,人士争奉筇屐迎。.这段文字主要记叙了什么事?表现谢御史的什么品格?
阅读《岳阳楼记》,完成后面的题目。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陷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对《岳阳楼记》一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第三、四两个自然段采用对比手法,一阴一晴,一悲一喜,两相对照,传达出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境界。 |
B.作者先写岳阳楼的雄伟景观,再借景抒发不同的览物之情,卒章显志,点明主旨。 |
C.本文的“乐”与《醉翁亭记》中的“乐”不同,后者是追求与民同乐的理想境界。 |
D.“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异”指古仁人看了不同的自然景物后引发出的“悲”、“喜”两种情。 |
有关本文的语言风格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流利畅达,简洁凝练。 | B.庄严质朴,音韵和谐。 |
C.抑扬顿挫,富于变化。 | D.骈散结合,以骈为主。 |
.对本文的写作方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既有对湖光山色的描写,又有精辟深刻的议论,还有惆怅悲沉的抒情,将抒情、议论、写景自然的结合起来。 |
B.“薄暮冥冥,虎啸猿啼”是实写之景,渲染出一种悲凉凄惨的氛围,烘托了登楼者的感伤之情。 |
C.本文叙事、 写景、 议论、 抒情相结合,由景抒情,由情入议。句式骈散结合,行文富于变化。 |
D.第二段开头从空间和时间连个角度来写洞庭湖。空间上突出洞庭湖的广大,时间上突出洞庭湖早晚景色多变。 |
本文所说的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西门城头,为“五大名楼”之一。我们山东的“蓬莱阁”也是其中之一,下面几首诗词中提到“蓬莱”的一项是()
A.《浣溪沙·蔌蔌衣巾落枣花》(苏轼) |
B.《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 |
C.《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
D.《无题》(李商隐) |
孙叔敖为婴儿之时,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母问其故,叔敖对曰:“闻见两头之蛇者必死,向①者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
其母曰:“蛇今安在?”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其母曰:“吾闻有阴德②者,天报之福,汝不死也。”及长,为楚令尹,未治国而国人信其仁也。
注释:①向:刚才。②阴德:暗中有德于人的行为。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2处)
吾 闻 有 阴 德 者 天 报 以 福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读了这则故事,你觉得孙叔敖身上有什么优秀品质?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下面各项句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①心乐之②策之不以其道 | B.①其岸势犬牙差互②安陵君其许寡人 |
C.①以其境过清②以中有足乐者 | D.①潭西南而望②登轼而望之 |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作者的心情由“心乐之”到“悄怆幽邃”,这一“乐”一“忧”是不是矛盾?请联系文章内容谈一谈你的理解。
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题目。(16分)
【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讳、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选自《出师表》
【乙】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①。年十九,举进士。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②,年少者往往罢去。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后中第,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每期会赋役,未尝辄出符移,唯具乡里姓名揭④县门,百姓莫敢后期⑤。累⑥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会诏百官言事,而准极陈利害,帝益器重之。擢⑦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徵也。”
——选自《宋史•寇准传》
【注】①三传:《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②多临轩顾问:大多会到亭台处观察提问。③符移:宜府征调敕命文书。④揭:公布。⑤后期:误期。⑥累:连续。⑦擢:提升。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先帝简拔以遗陛下:(2)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3)年少者往往罢去:(4)每期会赋役:选出下面句中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悉以咨之悉如外人 |
B.愿陛下亲之信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C.或教准增年或异二者之为 |
D.帝益器重之曾益其所不能 |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2) 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简答题。
(1)结合选段【甲】,用自己的话具体说说诸葛亮选用人才的标准是什么?
(2)通读选段【乙】,你认为寇准是一个怎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