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

刘建超

①老街把给人画像的营生称作印象。

②老街,能把画像这门手艺做得精绝的是八角楼下的大印象。遇到个急事,有人会拿着照片,找到大印象的店里,说给印象一张。大印象便按照顾客的要求,把照片上的人像放大绘到纸版上,装裱好,保证和照片上的人物表情一模一样。

③去老街找大印象,老街人都会告诉你,大印象啊,好找。去八角楼,宽脸,短眉,眼睛不大,特有精神。

大印象不只是活儿做得好,为人也正直实诚。大石桥段家老爷子意外去世,家人没有找到老人遗照,便找到大印象,央求去家里给老爷子画像。做印象生意的,极少上门给人画像,用照片印象,可借技术工具帮助,登门画像却全凭手上功夫,况且给故去的人画像,是晦气生意。但大印象二话没说,收拾起家什就到了段家。大印象对躺在棺木中的段老爷子鞠了三个躬,支起画板开始下笔。正是三伏天,屋内闷热,出于对死者的尊重,大印象连续八个小时不吃不喝,在灵棚搭建起前,画完了肖像。大印象谢绝了段家的优厚酬金,说能给老爷子画像也是有缘啊,算我送了老爷子一程。

⑤老街有个环卫工人,大家都称他韦老头。他每天推着架子车,沿街清理垃圾。韦老头闲时,爱坐在大印象店前,吸着烟,看大印象画像,拉扯些家长里短。韦老头吧嗒吧嗒地吐着烟雾,也不管埋头做着活计的大印象听没听,自己只管说。说他和老婆的恩恩怨怨,说因为他没有照顾好妮子,十二岁的妮子溺水死了,老婆子也离家走了。我那妮子啊,长得可带劲了,瓜子脸,大眼睛,双眼皮,长睫毛,笑起来,俩酒窝,学习好着哩。都怨我,都怨我啊。韦老头过足了烟瘾,也叨叨够了,拿起扫把仔细地将店铺前清理干净,推着车子走了。韦老头退休那天早晨,去找大印象道别,大印象的店铺没开门,门上挂着一幅女孩的画像,瓜子脸,大眼睛,双眼皮,长睫毛,俩酒窝,天啊,这是我妮子,是我妮子啊。韦老头把画像搂在怀里,老泪如珠,对着大印象的店铺拜了又拜。

⑥生意清闲的时候,大印象端着一杯茶,眯缝着一双小眼看来来往往的行人。有人说大印象的本事是过目不忘。曾经有人打赌,带着四个男女在大印象眼前过了一趟,让他把这四个男女画下来。他眯缝着眼,一杯茶的工夫,画像就出来了。四个男女瞪着惊讶的眼睛,各自拿着画像离去。

⑦那年冬天,流窜盗窃团伙到了老街一带,警察通知商家注意防范。没几天,老街的一家珠宝店失窃。警察走访时,大印象拿出了几张画像,说这几个人在老街转悠几天了。警察按图索骥,果然抓获了三名盗窃嫌疑人,只是让团伙的头子逃脱了。老街人把大印象画像擒贼的事都传神乎了。原想这件事情就算过去了,没曾想,春节前夕,逃跑的盗窃团伙头子竟然又潜回了老街。节前商家生意旺,店铺关门也晚。天擦黑,大印象起身去关门,一个黑衣人裹着寒气闯入店里,反手扣上门。大印象正疑惑,一把冰冷的匕首抵住他的咽喉。大印象即刻明白了怎么回事,平静地坐到椅子上。黑衣人匕首向上一划,大印象两眼模糊。

⑧翌日,正在饭馆里喝酒的黑衣人,被警察逮个正着。黑衣人挣扎着又哭又嚷,说警察冤枉人。被带到派出所后,黑衣人忽然安静了,他看到案桌上一张用血绘出来的画像,画像上的人分明就是自己啊。黑衣人瘫倒在案桌前。

⑨大印象眼睛致伤,不能再给人画像了。

⑩老街人提起大印象还是那句话:大印象啊,宽脸,短眉,眼睛不大,特有精神。

(选自《广西文学》,有删改)

(1)浏览全文,依次概括有关大印象的四件事。

(2)体会第④节画线句“大印象不只是活儿做得好,为人也正直实诚”在结构上的作用。

(3)本文第⑤节用较多笔墨写韦老头是否合适?请简要说说你的理解。

(4)请将本文第③节和第⑩节对大印象的两处外貌描写与下面对于勒的两处外貌描写进行比较,说说它们在描写内容与情感表达上的不同点。

①我也端详了一下那个人,他又老又脏,满脸皱纹,眼光始终不离开他手里干的活儿。

②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

﹣﹣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5)大印象把画像手艺做得精绝,南通人传承悠久的民间工艺,把蓝印花布、板鹞风筝等做到极致,南通仿真绣更是五度成为国礼。请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描写方法 内容主旨 人物分析 阅读开放性问题 记叙文阅读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概括下面语段内容。(不超过15个字)(2分)
对于胸怀大志的创业者,世博会的滋养和熏陶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轨迹。18岁的诺贝尔参观了1851年伦敦世博会,对科学的向往压倒了对文学的迷恋;布鲁秦尔和鲁赛尔就是在185 1年伦敦世博会上结识后,敲定了建造“大东方”号巨轮的方案;从斯德哥尔摩赶到费城参加1876年世博会的安德鲁受到美国飞行家怀斯的启蒙,成了瑞典热气球航行均先驱;幼年的福特因随父亲参加1876年费城世博会而爱上机械,1893年他专程奔赴芝加哥世博会并见到戴姆勒的汽车后,激发了一生中最重要的灵感。

阅读《一盘牛肉》一文,完成题。
一盘牛肉
腊月二十七,年味越来越足。午后的天空飘起了零星小雪,我懒懒地靠在拉面店的窗前,看雪花漫舞。
这时,一个学生模样的青年,搀着一位乡下老者走了进来。两人抖落身上的雪花,在临近暖气的那张餐桌旁坐下。男青年先为老者摘下头上的旧毡帽,又帮着脱下那件褪了色又极不合体的棉大衣,然后径直走向我,大声喊道:“来两碗牛肉面。要大碗的。”我正准备吩咐厨房伙计,忽然发现他急切地在朝我摆手,他指着墙上的价格表,用手示意我——他只要一小碗“白水面”。
我马上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对他点点头。
男青年正与老者寒暄。
“爹,你有什么事写信就可以了,这么远,何必赶来呢?这么冷的天,你眼睛又看不见。我不是说了吗,考完研无论如何我也要回家一趟。”
“你都五年没有回家了,你妈怪想你的……”泪水从老者那没有光泽的眼里流出来。
男青年的喉结一鼓一缩,眼圈红了。
店内一阵沉默,外面的雪花越来越急。
面送上了。男青年站起来,抢先将大碗牛肉面端到父亲面前,自己端过白水面吃了起来。
父亲的筷子在碗里摸索着,夹起一块牛肉,又摸索着送到儿子的碗里,“学习累,你得多吃点肉,补补脑子。”
儿子没有说话,故意把吃面的声音弄得很响,又把父亲夹来的一块块牛肉悄悄送回父亲的碗里。
我叫来伙计,对他悄悄耳语了几句。当伙计切了一盘牛肉端到那父子桌子前时,男青年抬起头,诧异地说:“你们弄错了吧?我们可没有点牛肉!”
“没有错!”我大声地说,“我们正在搞活动,年底了,为感谢新老客户一年来的关照,凡来小店就餐者,一律赠送一盘牛肉!”
男青年表情复杂,嘴角微微动了动,却欲言又止。他转过头去,对父亲说:“爹,今天店里搞活动,白送我们一盘牛肉,你使劲吃啊!”
“厚道,厚道,厚道!”老者连连说,“祝你们生意兴隆!”
“谢谢。”我又懒懒地靠在窗户边,继续看雪。雪没有停,越下越大,铺天盖地,洋洋洒洒。
父子俩吃完面,结了账,还一个劲儿地跟我道谢。
看着他们顶着大雪消失在路的拐角处,我转身收拾桌子,猛然发现吃空的盘子下压着一叠整齐的零钱,点点,正好是一盘牛肉的钱;更令人吃惊的是,在那位盲人父亲坐过的椅子上,也“掉”了一叠零钱,点点,同样是一盘牛肉的钱。
选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
这是一篇闪耀人性光辉的作品,文中哪一个人物最能打动你,为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其性格。
作批注是养成良好读书习惯的方法,请参照示例,从文中任选一个句子点评。
示例 句子:男青年的喉结一鼓一缩,眼圈红了。
点评:运用“一鼓一缩”、“红”的细节描写,写出了男青年被父母的爱子之情感动了,同时也为自己没有去看望父母而自责、难过。
句子:
点评:
如果说“小小面馆是社会的一个窗口”,那么通过发生在面馆的一幕,你读出了什么?

阅读《努力实现低碳生活》一文,完成题。
努力实现低碳生活
①2009年12月7日至18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第15次缔约国大会在安徒生的故乡——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领导人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了新的协议。大会结束后,一个网络新词“低碳生活”风靡全世界。
②“低碳”(low carbon),意指较低的二氧化碳排放,“低碳生活”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尽量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③其实,人类早就为节能环保,实现低碳生活而努力了。上个世纪50年代,科学家研制出第一代光电池,并将光电池安装在汽车上,用它把太阳光不断地变成电能,使汽车开动起来,这便是新兴的太阳能汽车。据测算,如果让太阳能汽车取代燃油汽车,每辆汽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可减少43% ~ 54%。
④目前,科学家正在加紧研制太阳能超导汽车,这是将太阳能和超导在汽车上进行完美组合。它用超大容量、能够装载足够汽车前进数千公里电力的超导蓄能电池,解决了太阳能汽车后备电力不足的问题,减少了太阳能板的面积。又因为有了超导电机,所以能减少能耗,提升动力,在相对较小的太阳能电力下保持较高的性能。更关键的是,普通超导汽车总还是需要充电,而电源如果依然是化学能发电,就不会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用上太阳能电池为超导汽车充电,这一切就更完美了,即使偶尔需要用一点超导电池中的后备电,也不会有太大的污染问题。
⑤城市建设上,一座设计目标为“碳排放为零”的节能环保城市已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内兴建,它就是可供5万人居住的“马斯特尔市”。这是个布局有序,交通运输与居住和公共区域相分离,将被誉为“三级分层性”的城市。
⑥建成后的“马斯特尔市”,交通活动区域全建在离地面20英尺以上的支柱上,目的是增加空气循环,减少沙漠表土的热量转换。其次是它交通运输工具很奇特:城市中有数以千计的太空时代新颖运输工具——“个人快速运输舱”。它是一种可供4人乘坐的类似太空舱的无人驾驶电力车,这种车全部通过触摸屏和底部传感器来引导。此外,除了私人自行车和电力车外,其他会排放废气的交通运输工具一律不许使用。
⑦城市用水的主要来源是露天和太阳能海水淡化厂,5万居民每天需要8千立方米的水。如果没有先进的水处理系统、污水再循环系统和露水收集系统,每天就需要20万立方米的水。另外,经过处理的污水还可以用于灌溉。
全城的电力需求约为200兆瓦,仅为同等规模普通城市的四分之一。安装在城市外围的大面积太阳能光电板可提供取之不尽的电力,满足城市的用电需求。此外,从城市中回收的有机废物也用来转化为燃料用于发电。
⑨而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低碳生活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换言之,实现低碳生活跟一个人的能力无关。我们应该养成自然而然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只要我们愿意约束自己,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就可以成为低碳生活的积极实践者。
(根据有关资料改写)
第③段中说“其实,人类早就为节能环保,实现低碳生活而努力了”。联系全文,概述人类为此做了哪些努力?
第⑦段中加点词“主要”能否去掉,为什么?
第⑧段画线句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第⑨段中说“低碳生活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请联系生活实例,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3题。

自主创新铸就科枝奥运

2008牟8月8日,第29后奥运会的熊熊圣火,将在全世界注视之下,在全场91000名观众的欢呼声中,在俗称"鸟巢"的国家体育场点燃。91000人。相当于北京丰台体育中心足球场--现北京国安队主场所能容纳现众数的3倍。相当于雅典奥林匹克综合体育场--2004年雅典奥运会主体育场所能容纳观众数的近2倍,9万多观众坐在一起,怎么让他们感觉舒适?怎么让他们获得好的观赛效果?依靠着自主创新,中国人以充满科技含量和想像力的设计,出色地解决了场馆建设中的诸多问题。

"鸟巢"的看台,是为了让观众得到最好观赛效果而特别设计的。大多数体育场馆,并不十分讲究看台的设计。而"鸟巢"的看台,却被设计得像个边缘高低起伏的"碗",是环抱着赛场的收拢结构,而且上下层看台之间有一部分交错。这样一来,无论观众坐在"鸟巢"的哪个位置,和比赛场地中心点之间的视线距离都在140米左右。

一般大跨度体育场馆,屋顶看上去很杂乱,屋架、风管、爬梯、各种设备管道……既不美观又容易分散注意力。而坐在"鸟巢"的观众席向上看,除了蓝天白云,只能看到一层薄薄的白色"窗棂纸"--那是"鸟果"屋顶双层膜结构的下层。这层半透明的PTFE膜像家庭装修中的吊顶,遮蔽了错综复杂的钢结构屋顶和屋架内的设备、管道,观众视线内没有任何杂乱的物体,无形中就会把目光都聚焦向场内的赛事。

9万多人同时观赛,如果场内没有良好的吸声材料和声学效果,无论运动员还是观众都将很难听清场内的广播。"鸟巢"的下层膜采用吸声膜材,能起到声学吊顶的作用,配合钢结构构件上设置的一些吸声材料,以及场内使用的电声扩音系统,使"鸟巢"内部的语音清晰度指标指数达到0.6--这个数字完全能保证坐在任何角落的观众都能清晰收听到场内广播。

8月的北京,天气炎热,91000人坐在一个体育场里看比赛,如何增加其舒适度?"鸟巢"的中方设计师们经过多次论证,借用了流体力学设计中的一种计算机CFD模拟方法,对"鸟巢"的观众席进行了热舒适度、风舒适度的模拟分析实验。它可以精确模拟出91000人同时观赛时的自然通风状况,并计算出每个区域的观众能感受到的温度和温度气流速度,在图纸上用不同颜色标示出来。现在,"鸟巢"所有的通风设施,都是按照这个模拟分析对外国设计师的图纸进行调整优化的结果。无论观众坐在上层看台还是下层看台、普通座位还是VIP席,都能享受到自然光和自然风,达到较好的舒适度。

"鸟巢"的观众席里,还为残障人士设置了超过200个轮椅位置。相比普通座椅,这些轮椅座席的高度都作了提升,以保证和普通观众有一样的视野。而对于听力和视力损伤的观众,将提供助听器和比赛解说无线广播系统为他们服务。这些科技手段的运用,让在"鸟巢"观赛的所有人都能平等地享受体育带来的乐趣。

奥运场馆建设中这些人性化的细节设升,反映的既是一种人文关怀,同时也是科技水平、创新能力。所有的,都是通过来实现的。"人文奥运"的背后,一样折射着自主创新的光芒。

1.

把下面的词语填入文中的空白处,正确的-项是(

A.

①科技手段 ②人文关怀 ③创新设计

B.

①创新设计 ②科技手段③人文关怀

C.

①人文关怀 ②创新设计 ③科技手段

D.

①人文关怀 ②科技手段 ③创新设计

2.

第一段文字中划横钱的句子直接说明了什么?间接说明了什么?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直接说明了"鸟巢"为29届奥运会主会场,间接说明了"鸟巢"的容量大。

B.

直接明了"鸟巢"容量大,间接说明了"鸟巢"的设计难度大。

C.

直接说明了"鸟巢"的设计难度大,间接说明了"鸟巢"的容量大。

D.

直接说明了"鸟巢"是国家体育场,间接说明了"鸟巢"的设计难度大。

3.

对这篇文章的标题与文章内容的关系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说明了我国国家体育场的建造成果取得的方面,概括了文章的内容。

B.

揭示了我国国家体育场的建造技术高超的原因,概括了文章的内容。

C.

说明了我国国家体育场的建造成果取得的原因,揭示了文章的中心。

D.

说明了我国国家体育场的建造技术取得的成就,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阅读散文《你遗失了感动吗?》,完成题。
  你遗失了感动吗?
⑴我问学生们:“感动是一种美好的情感,感动的本质和内核是善……你们曾经让人感动吗?”
⑵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没有!”
⑶“那么,你们曾经被别人感动过吗?比如读到一篇文章,认识一个人,或者听一首歌。”我继续启发孩子们。他们零零星星地再次回答:“没有,老师!”这个答案,让我心情沉重起来。我难以置信。真的没有什么让他们感动吗?
⑷“你们的父母为你们付出那么多,也不曾让你们感动吗?”
⑸“天天读书,周末补课,晚上自习,哪有时间感动呀?”
还有的孩子在沉默。
⑹我的心,被什么敲打着。倘若,青春的回忆只剩下书本和试卷,那将多么乏味!而对值得感动的事件无动于衷,又是多么遗憾。
⑺清晰记得,多年前的那个正月十五,我提着行囊走出家门,对母亲的絮叨保持抵制的沉默。外面正是鹅毛大雪,很冷。我坐上人力车,催促母亲赶紧回家,她却忽然记起了什么,让我等等,立刻转身走回巷口。半天,她气喘吁吁地跑过来,塞给我一只热乎乎的热水袋:“刚灌的,焐好就不冷了。”车子发动了,我一直没有回头,抱着热水袋,泪水流了一脸。
⑻那次,我第一次懂得感动,懂得了,风雪中的母亲。
⑼我曾经待业,想读书,又没钱交电大的学费。一位好友来看我,不厌其烦地劝我振作,陪我一个下午。临走时,她将一张50元(那时可不是小钱)搁到桌子上,看见我的惊愕,她微笑着说:“不要拒绝我,去买书吧,快乐地生活。”
⑽感动就这样悄悄延伸。
⑾第一次走上讲台的我紧张慌乱,嗓子也莫名其妙地哑了。后面听课的是全校优秀教师,却一直微笑着,给我鼓励的目光。下了课她走到我身旁,真诚地说:比我当年强多了!
⑿即使一面之交,感动也会不期而至。
⒀不久前,又在“感动中国”的晚会看到徐本禹,一位放弃读研、到贫困山区支教的大学生。他说:“有一次我给学生们布置作文,其中一位同学这样写道:‘2008年,如果我能到北京去看一看,住一住北京的平房,我就是最幸福的人……’看到这里我流泪了。很多次面对着孩子们我都流下了眼泪,不知道这是为什么……”
⒁我知道他的眼泪为何而流。这绝非脆弱,而是大爱。正是这大爱,才让他有勇气,扛住倾颓的教室,扛住贫穷和孤独,扛起了本来不属于他的责任。即使素不相识,我跟许多人一样,被徐本禹深深感动。
⒂如果没有感动,我们的心灵将盛放些什么?我们的幸福如何延伸?肖复兴曾在文章中写道:“我们还能不能够被哪怕一丝微小的事物而感动得流泪,是检验我们心灵品质的一张PH试纸。”感动,其实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检测。如果你的心灵刀枪不入,坚强无比,那就是一块什么都不长的盐碱地了。
⒃生活里难免存在欺骗、背叛、诽谤和冷漠,但是,请让自己依旧被感动,为某个人某个故事某个瞬间流泪,而且被这力量催促着去做点什么……只有懂得感动,才会相信这个世界有干净的奉献,有纯粹的温暖,才会懂得世界万象,何为表里。
本文以“你遗失了感动吗?”为题,有什么作用?
第⑹段中划线句子“倘若,青春的回忆只剩下书本和试卷,那将多么乏味”的含义是什么?
第⑺段中“外面正是鹅毛大雪,很冷”这一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结合文章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围绕“感动”,请谈谈你的感受。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