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列各题。

①1927年,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攻打长沙失败后,在转移井冈山途中,恶仗一场接着一场。于是,不少人开了小差,甚至连师长也不辞而别。近6000人的队伍只剩下700多人。前面重兵围堵,后面追兵迫近。情势之严峻可想而知!在此紧要关头,毛泽东在三湾那棵大樟树下豪迈宣言:“愿走的,绝不强留;不愿走的你们会看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用二三十年时间,革命终将取得胜利!”

②这是何等坚定的革命信念!从1927年秋收起义上井冈山,到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用时22年。

③无论谁,没有信念想成就一番事业,恐怕很难。大到革命理想﹣﹣走什么路、举什么旗,小到一项具体工作,莫不如此!

④因为有了信念,活着才有奔头,脚下才有力量。可以说:信念是指路的灯,是校正航线的舵,也是砥砺前行的鞭。

⑤相反,如果失去了信念,就会患得患失,稍有挫折便一蹶不振。甚至“脚踩西瓜皮,滑到南里是哪里”。这样,外界稍有诱惑,就会偏离人生航迹:这些年曝光的干部腐败、演员吸毒、“富二代”飙车等等,恐怕都是这个问题的反映。多年前曾看过一篇新闻,说是一个富家子弟,经常在夜深人静时偷偷把数吨水泥倾倒在邻居门前。警方破案后,揭出的案由令人啼笑皆非:原来是个恶作剧……

⑥人生有顺境也有逆境。顺境时,守住信念,会走得端直;逆境时,守住信念,能迈过沟坎。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不放弃,咬住了,就是胜利!有篇文章《走出沙漠》,就把这个道理诠释得淋漓尽致。

⑦一群学者随一位老教授沿丝绸之路进行民俗考察。可是不久,迷了路,走进了一片杳无人烟的沙漠,干燥和炎热消耗了每个人的体力,食物已经没有了。最可怕的是干渴﹣﹣在沙漠里没有水,就等于死亡。为了节省水,老教授把大家的水壶集中起来,统一分配。几天后,老教授死了。临死前,他把最后一个水壶给了一位信任的助教,叮嘱他:“不到万不得已,千万别动它。”

⑧又是3天过去了,人已渴到生理极限,大家都死死盯着那壶水。可助教呢,死活不肯让大家喝,说还没到最后关头,并不断催促大家:“趁体力还行,再走一程,再走一程……到了前面,一定把水分给大家。”大家又艰难地朝前跋涉……就在大家就要绝望的时候,沙丘后面终于传来了流水声。

⑨这时,助教才把真相告诉大家:“挂在胸前的水壶,其实灌满了沙子,几天前就没水了。教授一直瞒着大家,是怕大家绝望……”

⑩确实,无论什么时候,守住信念才有成。有的时候,开头时,不少人会信心满满,可在跋涉过程中,或贪恋周围的“景色”,或受各种诱惑,脚步会慢慢迟滞下来。这时,千万别忘了告诫自己:是不是守住了信念?!

    记得有这么一句话:不要因为走得太久了,而忘记当初我们为什么出发!

(选自《人民日报》2015.05.26有删改 )

(1)文章的标题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请为本文拟一个标题。

(2)文章开头引用毛泽东秋收起义后坚信革命必胜的事例有何作用?

(3)全文主要运用了  论证和  论证。

(4)选文论证语言极富特色,请对下面这句做简要分析。

“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议论文三要素 提取论点 论证语言 论证方法 论证方式 议论文阅读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二)阅读下文,完成20~23题。
卫星云图
①在现代生活中,卫星云图已通过中央电视台走进千家万户,电视天气预报已成收视率最高的节目之一。但是,要您说说那五花八门的云图云状表示何等天气,能够说明白的恐怕不多。
②卫星云图是气象卫星从高空拍摄发回地面的地表黑白照片,卫星上装有不同的感光仪器,地面工作站便可接收不同的云图。目前我国接收的云图主要有红外云图、可见光云图及水汽图等。电视节目中通常使用的云图,就是红外云图通过计算机处理、编辑而成的假彩色动态图片。利用卫星云图可以识别不同的天气系统,确定它们的位置,估计其强度和发展趋势,为天气分析和天气预报提供依据。在海洋、沙漠、高原等缺少气象观测台站的地区,卫星云图所提供的资料,弥补了常规探测资料的不足,对提高预报准确率起了重要作用。
③若地球表面为一片晴空区,卫星观测到的,是从地面发向太空的红外辐射信息,呈现为黑灰色,黑色越深,表示地面辐射越强,天气越晴好。当某地上空有云雨覆盖,卫星观测到的,则是从云顶发向太空的红外辐射,表现为白色或灰白色,颜色越白,表示辐射越弱,气温越低,云系越厚越密实,降雨强度也就越大。晴空区与云雨区之间的过渡区,则为深灰、灰、浅灰色云系,表明有不同厚度的云而无明显降水。
④人们从每天播放的卫星云图照片上,经常看到有形状各异的云系,气象学家称之为云图系统,其实是各种天气系统在云图照片上的表现形式。比如,人们一目了然的夏季台风,是一片呈螺旋性旋转的巨大云团,有人称之为大气“飞蝶”,它以每秒数十米的强风速呈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同时,又以每小时数十千米的运行速度登录。正因有了卫星云图,在其生成之初就被人们发现,使台风预报水平显著提高。而在过去,洋面没有气象记录,沿海设置的气象雷达探测又鞭长莫及,台风靠近沿海时,其强弱、大小及移速移向等,就连气象专家也浑然不知,更谈补上准确预报。
  ⑤夏季另一主要云图系统,就是西北太平洋上的大片黑灰色无云区,那就是夏季天气的主角——西太平洋高压。它经常是很不规则的扁圆形,横躺于台湾省以东洋面至我国中东部大陆。黑色越深、范围越广,表明其强度越大、气温越高,稳定控制的时间也越长,人们形象地称其为“黑洞”。夏季长江中下游等地的高温热浪,多是它一手制造的“恶作剧”
⑥冬季冷空气活动频繁,利用卫星云图,就可以明显跟踪冷空气活动的表征——冷锋云系的演变来判断冷空气的强弱、位置及移动方向、速度等。
⑦目前,虽然气象卫星云图资料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连续性是以往任何探测手段所不能比拟的,但是,目前分析气象卫星云图主要方式仍是传统的人工目视判读,有碍于天气预报制作的科学化、自动化与定量化的发展趋势,这种状况亟需改变。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阅读第③段,按照天气由晴好到降雨的顺序,依次写出气象卫星感测到的红外线辐射信息呈现的颜色。
.阅读第④段,用自己的话概括过去不能准确预测台风的原因。
.阅读第⑤段,说说画线句子中“它”指代的内容和“多”的表达效果。

(一)阅读下文,完成14~19题。
别委屈了“玫瑰”
邓皓
书店的朋友打电话说,你要的《大家》到了。我搁下电话就去了。拿到书翻开目录,看到上面有我喜欢的作家毕淑敏的小说,心里就乐上添乐了。
出得店来,猛然发现书店对面原来一家批发冰激凌的小店改成鲜花店了,里面的花鲜艳欲滴。绿里面的红,红里面的紫,紫里面再呈现出黄来,真的要让人灰灰的眼睛都亮起来。
而这时让我心里有些怪怪的是:花店里居然没人。或许是小孩子们都没放学,又或者正是上班时分,所以花店寂然。让那么多花孤寂着,我有些不忍,于是,脚步几乎是不由自主地挪了过去——这时候我去当惟一的顾客,或许这店里所有的花都是为我而开呢!
“先生买花吧?刚刚进的呢!你看你看,哪里还找得到这么新鲜的花?”突然闪现出的一个女孩用左手指指旁边的梯形花架,又侧身用右手点点身后的立式花架。
“多少钱一枝?”我说。
“那要看什么花了,不同的花当然价就不同。先生,你要的是什么花?”
我真没买过花呀。而且,我发现平时常挂在嘴边的花名与眼前红红绿绿的花也对不上号。
但我是认得玫瑰的。我就说:“买玫瑰吧。”为了掩饰我不懂花,我准确地指着眼前的一篮子玫瑰,说:“可以挑的么?”
小姑娘说:“当然可以的,3块钱一枝。”
这么便宜?我有些吃惊。我以为与时尚有关的东西,都不便宜的。所以,除了买书,平时我真的极少去精品屋、鲜花店什么的。
我掏出10元钱来。想了想这个数字与玫瑰的关系,说,就买3枝吧。心里却在嘀咕:如果她找零,我是不要的,这样我就比较绅士,也没屈了她对我的热情。
“男孩买花一般都是送人的。我见过的男孩都这样的。但一般有买1枝的,因为一枝独秀,情有独钟;或者两枝,寓意好事成双,佳人成对;也有买4枝的,那就指四季平安,名扬四海了。但没见过买3枝,3枝算什么呢……”小姑娘娴熟而老道地为我介绍着。
生意人在有生意忙着时,快乐和热情总是遮掩不住的。我想。只是,我有些讨厌她在我面前说“男孩”二字。我知道我这与年龄不太相符的面相让她误解了,于是说:“我给自己买呢!也要规矩的么?”我望着神情有点不太自然的女孩,接着说,“①999朵那是求婚的小伙儿买给恋人的,对吧?
女孩乐了,说:“你这人真逗!这样吧,也不用再给零钱了,10块钱就给你4枝吧!遇上人多,这样的花要卖5块钱一枝呢!情人节还卖过10块一枝的。”美好的气氛在店里继续弥漫着。
她的话我全信的。因为4枝鲜艳的玫瑰已经用一根礼品带束着握在我的手心了。
我真的心花怒放,而且走出店门时,外面春天的阳光又很好。
“别人买花都是送人的,而你,给自己买花,真没屈了这玫瑰。”我听得那女孩在我的背后说。
这话很哲理呀!我不由得回头看了看那个小姑娘——她正双手撑在玻璃柜台上目送我呢,好一副无邪可爱的样子。而我那10元钱还漫不经心地躺在柜台上。
这是个真正的卖花的女孩,她也没屈了这鲜花店。我这样想着,就觉得今天的快乐和收获已经是我的心不可盈纳的了。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突然想起,我家里正好有一只花瓶——那是我去瓷都景德镇采访时友人送的,而且还是名品“三阳开泰”呢!可惜,我放在书橱的底层,一直连包装盒也没开启过。
我真委屈了这花瓶!我心里这样想着,脚下的步子就加快了,嘴里的歌同时也响了。
于是,4枝好看的玫瑰便插在了同样好看的花瓶里。我小小的居室顿时氤氲开了一种久违了的气息。
这天晚上,我倚在床头读着毕淑敏的小说时,我感觉到了4枝玫瑰就在我的床头呼吸着,我心里特别的畅美,我是坐拥在整个春天之上了啊!而这么好的心境的得来,却只是缘于我对生活的一点小小的改变:我给自己买了4枝玫瑰。可见在平时的生活里,我们一定是漠视或者遗失了许多“玫瑰”的。我不禁这样想了。
于是我告诫自己说:我不会再错过和委屈生活中一些微小的美丽的事物了,因为给我们带来快乐人生的,往往是生活中俯首可拾的那些“玫瑰”。
(选自《散文》2011年2月期,略有删改)
.阅读全文,说说文章题目中“玫瑰”的含义。
.阅读画线句子①,谈谈作者说这句话有何用意?
.阅读画线句子②,想想作者为什么称她是“真正的卖花的女孩儿”。
.你如何理解“我是坐拥在整个春天之上了啊!”
.通读全文,概括小女孩的性格特点。
.结合全文,联系实际,谈谈你如何才能不委屈了生活中的“玫瑰”。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8-21题。
文学让我理解“日常生活”
余华
明年五月,我会到法国里昂参加“世界作家圆桌会议”,正在会前的三月份,他们会推出一本文学辞书,他们让每个作家写出500个字的关键词,我写的关键词是“日常生活”。文学是包罗万象的,一个文学作品中包含着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以及个人的隐私和情感,集体和时代的情感等等,即使是100万个字,也无法把文学包括的东西都包括进走。那么和文学尽对应的,又有什么东西能像文学一样包罗万象?那就是我们的日常生活,假如我们的每一个“每天”都延续起来,那么政治、军事、历史等都会在其中,所以我说我是一个关注日常生活的人,我只要把我认为非常具有代表的日常生活写出来,那么政治评论家就能从中看到政治,历史学家能得到历史学的东西,社会学家可以窥见中国的各种社会形态。
我挑选了日常生活中的关键词,并不是说两个生活正在同样日常生活中的人,他们就是一样的,如果他们对生活的观念和认知不一样,那么即使生活在同一环境中的两个人,他们对生活的体悟也会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日常生活能让差别时代的作家不一样,也能让同时代的作家不一样。所以,从这个日常生活延续开来,我发现我认识的一些人里,不管是从事写作,还是其他行业的,我都特别喜欢那些学问多的人。虽然这个人是搞金融投资的,但是他谈起文学、社会学也是滔滔不绝,或者说他能大谈其他和他所研究的专业毫不相干的东西,我喜欢这样的人。我发现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好奇心强,好奇心是特别重要的,有好奇心才华使其学问面变得很广泛,同时又能分析和使用一些有价值的学问和消息。
文学给我带来了非常多美好的东西,有一些是你们所看到的,更多的是你们没有看到的。文学是虚拟的,生活是现实的,实在每个别正在现实中不可能把他的情感和欲望全部表达出来,现实生活了限制了某些表达。像我这样虚构一个世界,可以突破这些限制,无论是写作,还是阅读,它其实都可以让人的内心变得健康起来,尤其是生活正在如今这个时代,节奏快,贫富差距大,我们每一个人,不管成功或不成功,我们都有很多委屈,有很多不高兴,甚至有很多不满,但是正在现实生活中不克表达,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就是把你的情感放到某个人的情感上,为他们的命运哭,为他们的命运笑,甚至为他们的命运惋惜,为他们的命运高兴。人有时是需要发泄的,这样内心才能平静,文学就能起到这样的作用,这也是别的专业无法替代的。文学在此给了我们很多。
(选自《南方都市报》)
.作者为什么要选用关键词“日常生活”进文学词典?(3分)
.“日常生活能让不同时代的作家不一样,也能让同时代的作家不一样。”这里的“不一样"指什么?(3分)
.文学与生活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4分)
.作家赵丽宏在《为你打开一扇门》中提出“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本文作者在文中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加以说明。(4分)

阅读《安恩与奶牛》的片断,回答14~17题。(10分)
①在瓦尔普峡集市的牲口交易场上,站着一位老妇人和她的奶牛。她牵着那头孤独的奶牛悄悄地站在一边,也许是太腼腆羞怯,也许是故意要吸引更多的人的注意。
  ②她身上穿着样式老掉牙的旧衣服,可是很干净;一条手染的蓝裙,还带着乡下染缸中的那股土味儿。一块棕褐色的绒线方披肩交叉地盖在她那干瘪瘪的胸上。她戴的那条头巾颜色褪得泛白,七皱八褶,好像是撂在抽屉里有了年头。脚上的木屐连后跟都磨平了,皮面上却抹了油,擦得锃亮。她那瘦骨嶙峋的双手拿着毛线针飞快地翩然起舞。除这几根针之外,在她的灰白的头发上另外还横插着一根。
  ③她站在那里,竖起耳朵凝神倾听着杂货摊上飘过来的音乐声,也不时抬头看看身边熙来攘往的人群和买卖交易的牲口。周围一片嘈杂喧嚣,马市上马儿嘶鸣,海滩上渔船卸货的在吆喝,马戏班鼓声咚咚,小丑们招摇地高声喊叫。然而她却站在那里晒着太阳,打着她的毛袜。哦,真是旁若无人,安闲得很。
.选文第①②段着力描写奶牛的健壮结实和安恩的悠闲自得有何作用?
.文章从哪些方面写出安恩的奶牛“是一头好母牛”的?
.从选段描写中,你能看出安恩是一个怎样的老人?
.这篇小说在写作手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四)阅读《香伯》,完成文后各题。【本题满分18分】
香伯
香伯住在一幢很旧的老屋里。屋子坐落于一条很瘦的老街上。这间祖传的屋子,砖瓦破落,屋内屋外的墙壁,全都被岁月的火把熏得灰黑灰黑的,尽管“其貌不扬”,可是,每天都有不计其数的人慕名而来;老屋虽老可一点也不寂寞哪!
⑵到老屋来的人,只有一个目的:买饼。
⑶香伯做的香饼,单是饼皮,便足以令人拍案叫绝:他们一层叠一层,脆而不碎,烤成很淡很淡的褐色,最上的那一层,还调皮的粘着几颗好似在跳舞的芝麻。充作饼馅的麦芽糖,软软甜甜且不说,最不可思议的是它不腻、不滞、不黏牙。
⑷香伯的一生,好像是为了做香饼而活的。
⑸他做饼的手艺,究竟是从哪里学来的,没人知道;我只记得,当我还在怡保育才小学读书时,便常常看到皮肤好像古铜一样闪闪发亮的香伯,把他做好的香饼,放在纸箱里,用电单车载到菜市去卖。生意很好,才一盏茶工夫,便卖得清清光光了。
⑹一般人想吃香饼,总是顺口说道:“去中央市场找香伯买!”
⑺他姓什么,没人探问;他名唤什么人,没人关心;只是人人都喜欢他卖的香饼,所以,“顺理成因”地唤他作“香伯”。
⑻八岁那年,我随同父亲举家南迁,到新加坡落叶生根。香伯,就像是现实生活里的许许多多小人物一般,慢慢地从我生活的画面淡出,淡出了。
⑼长大以后,姻缘那一条美丽的线却把我和故乡人紧紧地系在一起。婆家在怡保,自此以后回返怡保省亲,便成了常年事务。有一回,一名姻亲送了一包香饼到婆家来给我,说:“你尝尝,特地定的。那老头,生意真好,脾气可大呢,一面做饼,一面骂人!”
⑽我拿起了一个香饼,无意识地看。半圆形的香饼,呈淡淡的褐色,薄薄脆脆的饼皮,层层相叠;咬一大口,那薄若寒蝉的饼皮,依然一层一层若即若离地叠在一块;饼内的麦芽糖,不腻不滞不黏牙……
⑾我那份意愿,死亡了的记忆,立刻“霍”的一声复活了。
⑿“做饼的人可是香伯?” 对方一点头,我立刻便央她带我去看。
⒀香伯早已不在菜市摆卖香饼了,他成日成夜的窝在老屋里烤饼。烤好的饼放在铁皮饼干桶内,每桶10斤。凡是上门买饼的,必须拨电预定,香伯屋里放了一块大大的黑板,黑板上清清楚楚地写着订购者的姓名和订购的数量,凡是不曾预先订购而冒冒然地摸上门去的,香伯一概不应酬。除此以外也将饼批发给附近的杂货店,不过呢,他有个凡人皆知的怪脾气:向他领货的人必须将领回来的香饼,在同一天内卖完,借此以确保香饼的新鲜度。
⒁有时,他心血来潮还会“微服出游”,查看别人有没有把他的饼卖完,倘若卖不完,下回去领货时,他便会让你领教领教他那好像石头一般又冷又硬的臭脾气。有人劝他把这种家庭式的香饼制作业“机械化、企业化”,他一口回绝。理由是:“机械死板板、硬邦邦,做出来的饼干一个个好像穿上制服的木乃伊,连味道都带着机器那一股冰冷生硬的味儿!”
⒂有人见他孑然一身,劝他寻个伴。他倒是听了,一寻便是两个,不过呢,寻来的不是老婆,而是徒弟。他收了两个年幼失学的小少年做徒弟,三个人“生死与共”地窝在老屋里做饼。可叹的是:小徒弟学得了三分功夫便以为自己是无可匹敌的“香饼大王”了。居然另起炉灶,自设分号。那些识货的人,不肯随意“屈就”,依然回返老屋找香伯。然而,许多没有尝过香伯原装货的,却傻傻的把鱼目珍珠两个小徒弟违背道义的做法大大地伤了香伯的心,原本孤僻沉默的他,变得更加古怪寡言了。他誓言此生不再收徒,所以,在暮年的岁月里,一个人留在老屋里,苦苦拼搏。
⒃姻亲带我到老屋去,远远的,便闻到了烤饼的香味。
⒄屋里,打着赤膊的香伯,正把搅好的麦芽糖放入擀好的饼皮里,他的神情,是这样的专注、是这样的虔诚,好似他做的是惊世骇俗的艺术品、是举世无双的雕刻品。
夕阳通过了色漆剥落的木窗斜斜的照了进来,浸在金色余晖里的香伯,像是一枚熟透了的柿子。尽管这枚表皮起皱、黑斑丛生的柿子已不再新鲜,可是,那种源于内心的敬业乐业,寻求完美的精神,却是这枚行将腐化的柿子在这所光线暗淡的老屋里,焕发着一种炫人的亮光……(外国散文精品文库《人世的形态》)
.请你结合语言环境,解释句中划线的词语。
(1)香伯做的香饼,单是饼皮,便足以令人拍案叫绝
拍案叫绝:

通读全文,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题。


. 阅读文章第1段,说说划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这段描写有何作用?



. 第10段对香饼的描写与上文哪一段呼应,你觉得这样上下呼应的写法有哪些好处?


阅读文章的第15段,划线句子中“鱼目”“珍珠”有什么含义,这个句子中蕴含作者怎样的情感?



.文章第18段划线的句子写得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请结合语言环境简要赏析。



.请运用某种修辞方法,写一、两句话,表达你对香伯的敬仰与赞美之情。(3)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