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刘备)率诸将自江南缘山截岭,军于夷道猇亭①.吴将皆欲迎击之。陆逊曰:“备举军东下,锐气始盛;且乘高守险,难可卒攻。攻之纵②下,犹难尽克,若有不利,损我大势,非小故也。今但且奖励将士,广施方略,以观其变。若此闲则是平原广野,当恐有焱音标沛交驰之忧。今缘山行军,势不得展,自当罢③于木石之间,徐制④其弊耳。”诸将不解,以为逊畏之,各怀愤恨。
……
闰月,逊将进攻汉军,诸将并曰:“攻备当在初,今乃令入五六百里,相守经七八月,其诸要害已固守,击之必无利矣。”逊曰:“备是猾虏⑤,更尝⑥事多,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⑦也。今住已久,不得我便⑧,兵疲意沮,计不复生,犄角⑨此寇,正在今日。”乃攻一营,不利。逊曰:“吾已晓破之之术。”乃敕⑩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夷道猇(xiāo)亭:地名,在今湖北省宜都市西北。②纵:即使、纵然。③罢:同“疲”,疲乏。④制:掌握。⑤猾虏:狡猾的家伙。⑥尝:经历。⑦干:做。⑧便:便利。⑨犄(jī)角:分兵牵制或夹击敌人。⑩敕:命令。
(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
吴将皆欲迎击之。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①公将鼓之。
②彼竭我盈
③犹难尽克
④诸将并曰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②夫战,勇气也。
③其诸要害已固守。
(4)请简要分析【甲】文为什么略写齐鲁两军战斗的经过。
(5)曹刿与陆逊都战胜了强大的敌人,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他们采取的方法有哪些共同之处。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
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汤誓》曰:‘时日害丧①?予及女偕亡。’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 (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注释】①时日害(hé)丧:这太阳什么时候毁灭呢?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⑴杂然而前陈者 ⑵太守谓谁 ⑶顾鸿雁麋鹿 ⑷予及女偕亡 下列句中划线字与“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中加点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往来而不绝者 | B.溪深而鱼肥 | C.贤者而后乐此 | D.而民欢乐之 |
根据语意,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颓然乎其/间者 | B.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
C.不贤者/虽有此 | D.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 |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⑵贤者亦乐此乎?简答题。
⑴请找出【乙】文中能体现【甲】文“太守之乐”的真正原因的句子。
⑵【甲】文作者被贬滁州知州,自号“醉翁”。你认为文中太守的生活态度是什么?联系自身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小石潭记》一文,完成小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甚,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1)潭中鱼可百许头()(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傲尔远逝()下列四组划线词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不可久居
②皆若空游无所依若有作奸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出师表》)
③以其境过清以钱覆其口(《卖油翁》)
④乃记之而去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
A.①②③④四组全都不同 | B.④相同,①②③不同 |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 D.①④相同,②③不同 |
翻译句子。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文中哪三个句子最能直接体现小石潭的主要特征?从发现小石潭到离开,作者对于小石潭有哪几种独特感受?
《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话) |
B.人不知而不愠(生气,发怒) |
C.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此,这) |
D.士不可以不弘毅(刚强,勇毅)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焉。文中有很多语句都已成为成语,请你写出其中的三个四字成语。
选出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阐述了学与思的辨证关系。 |
B.“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说明了新旧知识的关系。 |
C.“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告诉我们应该有良好的修养和宽广的胸怀。 |
D.“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说明人不必虚心求教,博取众长。 |
与狐谋皮
周人有爱裘而好珍羞者,欲为千金之裘而与狐谋其皮;欲为少牢[注]之珍而与羊谋其羞。言未卒,狐相率逃于重丘之下;羊相呼藏于深林之中。故周人十年不制一裘,五年不具一牢。何者,周人之谋失之矣。(选自《太平御览·符子》)
[注]牢:这里指宴席上的羊肉。解释句中划线词。
①言未卒卒:②与羊谋其羞羞: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译文:
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与朱元思书(吴均)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下列句子划线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自非亭午夜分 |
B.水皆缥碧,千丈见底皆若空游无所依 |
C.蝉则千转不穷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D.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
B.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遂许先帝以驱驰 |
C.好鸟相鸣,嘤嘤成韵好读书,不求甚解 |
D.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佛印绝类弥勒 |
对以上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写出了小舟随江流飘荡的情形,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美好大自然的闲适心情。 |
B.第②段用夸张和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江水的清澈和湍急,显尽了富春江江水之“奇异”。 |
C.第③段划线句从侧面落笔,既强化了山水诱人之魅力,又表明作者对恬静闲适的大自然生活的向往之情。 |
D.全文重点写“奇山异水”之清幽秀美,也表达了作者对追求功名利禄之人的强烈谴责之情。 |